國泰君安一天浮盈3000萬元!券商跟投109家科創板新股,誰虧了?
中新經緯12月2日電 (馬靜)2日,三未信安正式登陸科創板,開盤即大漲,截至收盤,三未信安報119.50元/股,上漲51.48%。相對78.89元的發行價格,中一簽可賺2.03萬。和投資者一起大賺的還有保薦機構國泰君安,跟投近6000萬元,浮盈3088.60萬元,一天賺了保薦承銷收入的1/3多。
作為科創板的保薦機構和跟投的戰略投資者,券商和投資人利益“綁定”。中新經緯對年內109只科創板新股的跟投情況進行了統計,25家券商跟投,僅東海證券、國元證券等5家券商浮虧,浮虧金額最高達4048.99萬元。不過,跟承銷保薦收入相比,即使浮虧,盈餘仍不小。
11月科創板無新股破發
科創板在設立初就建立了券商跟投制度,要求保薦券商或其另類投資子公司拿出真金白銀來參與IPO公司的戰略配售,跟投比例為IPO數量的2%-5%,鎖定期2年。藉助跟投制度讓保薦機構與二級市場投資者實現利益捆綁,以打破部分券商“只薦不保”。
今年7月,新股頻頻破發一度引發各方關注,不少投資者選擇棄購,保薦券商只能“含淚”餘股包銷,浮虧頻現。目前隨着市場行情震盪向好以及新股定價改善,券商跟投收益也發生了變化。
11月,科創板共迎來5只新股上市,無一破發。而隨着11月A股行情以上漲收官,參與跟投的5家券商們也均錄得正收益,按最新收盤價計算,跟投浮盈總計6937.57萬元。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半導體產業鏈公司有研硅,保薦券商中信證券跟投錄得浮盈3681.13萬元。
位於其後的是方正證券,跟投甬矽電子浮盈1965.60萬元;申萬宏源跟投的賽恩斯,浮盈982.64萬元。長江證券和國元證券各自跟投的公司浮盈則剛過百萬元。
年內40家科創板公司讓跟投券商浮虧
拉長期限來看,據Wind數據計算,截至12月2日,科創板今年以來共有109家公司上市,共有25家券商跟投,參與戰略配售總計投入了75.59億元,根據最新的收盤價計算,合計浮盈25.09億元。
其中,40家科創板公司讓跟投券商浮虧,其中單筆浮虧規模前三的是翱捷科技-U、邁威生物-U、萬潤新能。萬潤新能的跟投券商為東海證券,浮虧4048.99萬元,邁威生物-U和翱捷科技-U的跟投浮虧規模分別為5373.56萬元、7854.01萬元,均被海通證券“包攬”。
在69家讓跟投券商浮盈的科創板公司中,晶科能源、昱能科技、聯影醫療、拓荊科技-U、華秦科技這5家公司均讓跟投券商錄得了上億元浮盈。其中,中信建投單筆浮盈規模最高,投入了2億元參與晶科能源配售,斬獲了4.36億元浮盈收益。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都押中了聯影醫療,均跟投了2.20億元,收穫了1.53億元的浮盈。
有15家科創板公司給券商帶來的跟投浮盈甚至超過了承銷保薦費用,包括晶科能源、昱能科技、麒麟信安、中復神鷹、路維光電、拓荊科技-U、振華風光、星環科技-U、龍芯中科、必易微、賽恩斯等。
年內科創板跟投有八成券商浮盈
從券商的整體跟投情況看,跟投浮動總收益錄得正值的券商約佔八成。截至12月2日,中信建投跟投浮盈6.41億元、中信證券浮盈5.53億元、東方證券浮盈2.97億元、中金公司浮盈2.80億元。
不同券商保薦項目數量有所不同,可以對單個公司股價下跌引起的浮虧進行“對沖”。不過,對比浮盈規模看,保薦項目多,也不代表浮盈的可能性就大。109家科創板公司中,有20家為中信證券保薦,居於其後的分別是海通證券(17家)、中金公司(14家)、中信建投(12家)。但海通證券的浮盈規模在25家跟投券商中位居第13位,浮盈3793.82萬元。東方證券保薦項目有2個,但浮盈規模排名第3,涉及的科創板公司為德邦科技和昱能科技。
有5家券商跟投產生浮虧,分別是南京證券(-537.84萬元)、興業證券(-590.58萬元)、長城證券(-812.08萬元)、國元證券(-1746.11萬元)、東海證券(-4048.99萬元)。
券商跟投浮虧收益遠低於承銷保薦收入
值得關注的是,若跟承銷保薦費用相對比,跟投產生的浮虧收益“不值一提”。當前產生浮虧收益的共有40只個股,浮虧總規模約6.08億元,戰略配售共投入了23.88億元,承銷保薦費用共38.83億元,這説明跟投券商的IPO項目承銷保薦收入要遠高於跟投投入和虧損。
就單個券商而言,浮虧的5家券商中,粗略按照“保薦費用-浮虧-戰略配售投入=項目收益”公式計算,南京證券IPO項目收益為2905.66萬元,興業證券為757.51萬元,長城證券為1588.62萬元,國元證券為5178.82萬元,東海證券為4373.87萬元,對比浮虧金額,仍有盈餘。
不過,也有特例,申萬宏源承銷保薦費用共計1.48億元,但跟投費用為2.23億元,且僅浮盈337.69萬元。具體來看,讓申萬宏源“倒貼”的緣由,一是科創板公司信科移動-U讓其跟投浮虧1107.44 萬元,二是申萬宏源的承銷保薦費用相對其他券商較低,且遠低於其戰略配售的投入金額。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馬靜,郵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