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很出名,他的理論雖然高深,可是最主要的還是説如何用心來控制意識和行動,以達到“致良知”的目的。雖然當代有很多人喜歡王陽明的心學,也有很多人研究,可是能把心學化為己用,又可以從中延伸,並且發揚光大的,日本的稻盛和夫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個。
我們都知道,稻盛和夫經營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又在老年時出手日航,讓其起死回生。很多人稱稻盛和夫為經營之聖,但是卻很難得到他經營的真正秘密和訣竅。我們來回顧一個稻盛和夫創業之初時的故事,從中也許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思維。
稻盛和夫從小家境並不好,他的童年還經歷了不少因困難帶來的傷痛,一家人吃穿都面臨困難。後來,稻盛和夫説服父親,開始了家庭小作坊似的紙袋生意。
剛剛上初中的稻盛和夫每天放學就騎自行車賣紙袋,他揹着書包,車上載着一疊疊的紙袋沿街吆喝,並且像一些店鋪進行推銷。像是經商界的規律一般,每個商業大佬都經歷過推銷的最基礎經歷,而結果往往是失敗。稻盛和夫雖然極為熱情,可是沒有人願意買他的紙袋,甚至還有人被推銷煩了,要對他惡語相向。
十幾歲的少年雖然可以忍耐辛苦,也可以忍耐辱罵,但是無法忍耐太多的失敗。稻盛和夫無法打開銷路,眼看這門生意就要徹底倒閉了。走投無路的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銷量,如何才能找到需要紙袋的客户。
稻盛和夫把本地商户在地圖上開始進行標記,並且按照區域進行劃分。經過分析,他發現有一處黑市對紙袋的需求很高。在每個區域進行集中推銷後,稻盛和夫確認在這處黑市,是很有紙袋銷售前景的。一般情況下,這種地方稻盛和夫是從來不踏足的,但是他又不想讓自己的生意就這樣倒閉,只好嘗試一下。
想要打開銷路,就要找到客户,在市場裏需要打下一顆基礎的樁子。稻盛和夫先與一位氣勢洶洶的大嬸打了招呼,然後開始推銷自己的紙袋。雖然這裏在外界看來十分恐怖,可是實際接觸下來,稻盛和夫卻覺得這些人反而爽快,大嬸只看到稻盛和夫的紙袋質量和大小適合自己的店鋪,沒跟他過多的計較,竟然直接下了單。
從此以後,稻盛和夫開始經常進入這個市場,他禮貌而熱情的與這些商户打招呼,在推銷紙袋的同時他還把價格放低,這樣很快就打開了自己的銷路。整個市場裏,很多商户開始使用稻盛和夫的紙袋,而他們也不把這小子當成外人,每次見面都是有説有笑,這些商户覺得,這個孩子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很會做生意。稻盛和夫的紙袋不但質量好,而且價格便宜,為人還同樣爽快,很像市場裏的“自己人”,
在打開銷路後,稻盛和夫開始研究更大的市場。他發現商鋪因為商品的種類不同,對於紙袋的需求也不同。這天他來到一家點心鋪子,店主已經是他的老主顧,這裏的紙袋使用量每天都很大。稻盛和夫像往常一樣與店主大嬸熱情打招呼,並且放下了一疊疊的紙袋。大嬸見他滿頭是汗,就勸他:“你每天都要往我這裏跑,不如多放一些紙袋在我這裏。如果客人需要,我可以幫你賣一下。”
就是這一句話,稻盛和夫恍然大悟,他發現了自己幹不如讓商户幫自己乾的思路。也許這就是稻盛和夫最早對經銷商這個詞的認識。他很快同意了點心店大嬸的提議,直接把大量紙袋放在她的店鋪。從此,點心店不但不用每天供貨,而且成為了稻盛和夫的紙袋經銷商。稻盛和夫以非常低的價格給點心大嬸供貨,大嬸不但自己使用,還向周圍的商鋪,顧客售賣,這樣就省去了稻盛和夫自己推銷,自己送貨的麻煩,十分方便。
稻盛和夫發現,自從點心大嬸讓他寄存貨物,進行代賣以後,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甚至很多人都是打聽他的消息,主動上門訂購紙袋。原來,點心大嬸通過搭配銷售,不但賣出了大量紙袋,還賣出了大量點心,這樣很多同行的商鋪眼紅,他們也想使用同樣的模式所以紛紛來找稻盛和夫訂貨。很快,稻盛和夫家的紙袋生意開始供不應求,他不得不開始僱傭其他孩子跟他一起生產和運輸。
通過一門小小的生意,稻盛和夫成功的讓自己的家有了很多收入,家庭生活也開始富裕起來。後來,稻盛和夫學業逐漸繁重,不得不把生意交給哥哥和父親,自己轉而專心學習。
青少年時期的稻盛和夫就可以通過賣“紙袋”這門小生意賺錢,這説明他經商頭腦的同時,也説明了他不俗的行動力。在多年後的採訪中,稻盛和夫曾表示,自己對年少時就賣紙袋的經歷印象非常深刻,雖然後來成功執掌世界級的大企業,可是他並沒有忘記當初的一艱難和初心。
雖然家庭貧寒,可是稻盛和夫沒有因此變的喪氣和黑暗,他始終相信,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用心去做。紙袋生意要倒閉時,他沒有放棄,而是用心去發現生意的突破口,用心去與那些兇巴巴的大叔大嬸交流,得到的同樣是真誠的信任。
現在看來,稻盛和夫做生意完全不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用低價質優打開了市場,他用真誠獲得了第一個客户,又用自己的努力發展了第一個“經銷商”。這些能夠成功,能夠得到,其實全靠了稻盛和夫的思維和心境。
馬雲曾三次擺放稻盛和夫,多次與其交流。2014年,管理學家王育琨與華為總裁任正非進行了一次談話,當王育琨説起稻盛和夫時,任正非立刻打斷説:
王老師,你不瞭解稻盛和夫!......京瓷已在引領一場實實在在的新材料革命,將極大地推動通訊業和互聯網的發展。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精進,做到了全球第一,我們只有追隨的份。華為擁有全球一流的數學家,但他們卻擁有全球一流的化學家與物理學家。我們趕不上他!
不論是在京瓷的奮鬥,還是在日航時的起死回生,稻盛和夫從來都是把企業和員工當做一種親人來對待。也許他不缺錢,可是他的老闆、他的同時、他的員工不缺錢嗎?稻盛和夫的經營卻從來沒有以賺錢為目的,而是一直以人為目的。不論是客户還是員工,都成為他“心”所關注的目標。
稻盛和夫覺得,只有員工有了積極性,有了集體意識,有了歸屬的感覺,那麼企業就不會走向失敗,錢自然會匯聚而來。當然,我們普通人並不需要去經營一家企業,也不會創辦世界500強的公司,可是如何用“心”去做事,去與人相處,去做自己的事業,這是最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