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羣效應和團狗效應

羊羣效應和團狗效應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羊羣效應”,羊羣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的狼和不遠處更好的草。羊羣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股市散户的行為符合羊羣效應,他們不具備專業的投資知識,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研判企業,買賣的理由主要受到熱門的觀點,熱點事件的影響,一擁而上,一鬨而散。大部分散户在交易之前,並沒有對投資做出清晰的規劃,也就是到什麼位置止盈,到什麼位置止損。

也就是説,單獨一隻羊並不十分清楚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所以他們更多參考的周圍其他羊的行動。因此過去股市很多“莊家”,他們操縱市場的方式本質是要創造一種“大家都往那邊走”的跡象,頭羊一走,其他羊自動就會跟着。

但是近年以來,隨着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規模快速增加,市場裏手持大筆資金,動輒指揮幾十億上百億資金的專業人士佔比增加。

他們大部分是研究員或者券商交易員出身,或者至少從事過併購之類的金融相關工作,受過高等教育,瞭解金融知識。這些人的行為模式不是羊羣式,而是狗幫式的。

我管這叫“團狗效應”。

養過狗的朋友應該知道,狗很聰明,不像羊一樣,單純的隨大流,通常可以理解主人的意圖,也比較願意配合,但是,狗也會有自己的小算盤,會和人討價還價,會爭取食物,保護地盤之類的。

但是兩隻或者更多隻狗一起養的時候,反而會比單獨一隻狗更容易訓練,服從性也更好。狗和羊一樣的都是羣體性很強的動物,但是和羊不同的是,即使只有兩隻狗,因為智力都很高,他們也會馬上有博弈的關係。新來的狗會觀察老狗的行為,快速明確什麼事可以幹,什麼事主人不同意。老狗會認真維持大哥地位,經常留意新狗,防止新狗爭寵,如果新狗有啥出格的行為,老狗會馬上制止。

在公平的管理環境下,

新狗的博弈策略是,老狗幹啥,我也趕緊跟上,免得有肉吃不到,老狗去哪,我也趕緊去瞅瞅。

老狗的博弈策略是,允許新狗吃它的一份,但是新狗不聽命令,也要教訓它,這樣可以維護自己在原來管理制度裏的地位。

主人一個口令“過來”,老狗聽的懂就不會像平時只有自己的時候那樣懶懶散散,愛答不理,而是要趕緊表現,新狗看見老狗行動了趕緊模仿。

於是,狗帶狗,光速成為居家生活小能手。

機構投資者有專業的投資知識,雖然個人研究能力不同,對公司未來分析可能有分歧,但是最基本的高估還是低估,高估的特別離譜,公司全是噱頭,這個起碼的判斷能力還是都有的。

因此機構抱團現象的出現,就不是簡單的散户無腦跟風行為。

他們是在博弈。

十個億的琢磨百億在買啥,小基金盯着大機構在買啥。因為是考核指標是業績排隊,建倉多漲的好,漲的好的股票你就得跟進,因為如果別的經理跟進了,你沒建倉,那你的業績就相對排後面了。

別人買,你也買,你買大家買,團團抱緊,股價買起來,大家都有業績,又是熱門板塊,客户也容易説服,產品還好賣的很。越熱門,其他經理也越要跟進,總有資金進來,正向內循環。

高估嗎?那又怎麼樣?又不是自己的錢,大家任職賺的是獎金,排名都靠後面了,搞不好明年職務都沒了,那還賺什麼獎金?

老狗衝,新狗必須跟着衝。老狗坐下,新狗馬上跟着坐下。兩狗都乖,都有獎勵。

看似羊羣,實則狗團。

今天這個團散了,明天呢,明天還是兩狗傍地走,各有各的小九九。

羊羣效應和團狗效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6 字。

轉載請註明: 羊羣效應和團狗效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