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做了6個月的朋友,二級市場已賺200億!高瓴還是原來那個“高瓴”?

《科創板日報》(特約記者 陳夢婕) 金錢永不眠。據媒體報道,高瓴資本即將完成最新一輪融資,三隻新基金募資約18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160億元,這比2020年4月初設定的約130億美元目標要更高。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疫情後時代下的資本湧動。“高瓴有專業的研究團隊,以及矚目的投資回報。作為LP,誰都願意把錢交給它來打理。”

不過,結合當前的市場動作,令市場疑問的是,高瓴還是以前那個高瓴嗎?

高瓴參與二級市場定增,至少浮盈200億

作為國內最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高瓴一直是大神級別的存在。在創立時,創始合夥人張磊就以“高屋建瓴”為意,想對事物做出全面、透徹和長遠的瞭解。

在投資風格的介紹中,高瓴也自認吸收了本傑明·格雷厄姆和他最有名的弟子沃倫·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理念。因此,高瓴資本能夠對非上市或已上市的企業進行集中投資和長期持股。

然而,隨着再融資規則的變化,即放寬了股價折扣、人數和鎖定期等關鍵要求,一向遵循於長期投資的高瓴也坐不住了。

數據顯示,從2020年6月開始,高瓴就大手筆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其中,豪擲5億元加碼通威股份;10億元成為凱萊英第六大股東;高瓴旗下兩傢俬募基金共計出資15億元躋身恩捷股份前十大股東……

而對於寧德時代197億元的定增,高瓴更是百億入股,佔到寧德時代定增配售總額的一半!此外,廣聯達也成功被高瓴資本認領了15億元,這一舉動被媒體稱為豪華定增對象。

進入2021年,高瓴又參與了華大基因、伊利股份、安圖生物、東方雨虹以及港股比亞迪股份的定增。從投資金額來看,均是出手闊綽。甚至有人評論:只要是大公司的定增,高瓴都沒有錯過。

熱衷上市公司定增的背後,是高瓴迅速鎖定期的快速結束和鉅額浮盈。

按照再融資的新規,定增的投資者參與增發項目以後,解禁之後不受減持約束,且非控股股東鎖定期由一年期變成6個月,控股股東鎖定期由三年期變成18個月。

對比2020年高瓴參與的幾個定增項目,《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除通威股份以外,高瓴在其他幾家上市公司的鎖定期均過。也就是説,這一私募股權基金大鱷隨時都有減持的可能。

再來看收益情況。高瓴參與廣聯達定增的交易價格為50.48元/股;寧德時代是161元/股;恩捷股份的發行價格是72元/股;凱萊英達到227元/股;通威股份為28元/股。

截至目前,高瓴在上述公司中均大比例浮盈。其中,高瓴在廣聯達上浮盈35%、寧德時代浮盈128%、恩捷股份浮盈80%、凱萊英浮盈35%、通威股份浮盈28%。粗略計算,高瓴這半年來的5筆定增已狂賺200億以上。

而做和時間做朋友的高瓴,在這200億元浮盈上所對應的時間只有6個月。這比以前高瓴深耕一級市場,長期持股獲得投資回報可要快得多。以至於今年3月,在高瓴參與比亞迪定增的浮虧近18%,對應超2億元人民幣;參與華大基因的定增,已浮虧近1億後,有人高呼抄高瓴作業的時候到了。

高位入股,高瓴還是那個高瓴嗎?

然而,即便高瓴在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大獲全勝,但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中,卻有人質疑:高瓴還是以前那個高瓴嗎?

同時,面對上述公司的定增,也有市場資深人士問:高瓴入股這些公司的依據是什麼?只看行業,不看價格?

要知道,入股廣聯達時,公司估值高達388倍;建倉凱萊英時,對應估值為65倍;寧德時代定增時,亦估值達到80倍!

截止目前,除上述定增公司外,高瓴資本還出現在格力電器、愛爾眼科、海螺水泥、隆基股份、公牛集團、藥明康德、良品鋪子、君實生物-U等公司中。

在高瓴的加持下,部分公司的估值均不低。其中,作為“眼茅”的愛爾眼科2021年對應估值為127.28倍;做醫藥研發及生產外包(CXO)的藥明康德,估值為88.73倍;而君實生物-U估值更是達為116.2倍!

最重要的是,高瓴在參與寧德時代、凱萊英、比亞迪股份等公司定增前,股價均大漲了1倍多,這對比高瓴以前作為創投基金,在京東等創業初期果斷進入,似乎已有“馬後炮”之嫌。

特別是比亞迪股份,目前港股收盤價為143.95港元,對應估值近百倍。汽車行業人士指出,眼下汽車和電動車的市場競爭都很激烈。在比亞迪本身邏輯並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無論是再拆分,還是定增,利潤很難大超預期。

“百倍估值已經不低了,幾乎是均值的3倍。現在市場幾乎已經消化了全產業鏈這種噱頭,刀鋒電池也給了很高的溢價。對比特斯拉無人駕駛的邏輯,比亞迪也幾乎沒有。”上述汽車行業人士表示到,一旦業績跟不上,問題就會隨之放大。

對於此,有長期跟蹤私募股權基金的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長線的價值投資最講究安全邊際。“巴菲特經常在市場錯誤定價的時候勇敢買入,讓人佩服其理智和智慧。反觀高瓴在二級市場的佈局中,是多次高位進場且下重注,這或多或少有點讓人捉摸不透。儘管最終結果顯示,大多入股都大比例浮盈,但如果換成是普通投資者,是不是早就成為鮮嫩的韭菜被割了呢?”

對於這一點,《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就高瓴而言,其在PE機構羣體中,甚至在整個市場中,已形成馬太效應。

一市場觀察人士《科創板日報》對記者表示,這就好比市場中的基金抱團股一樣,股價創出新高之後還能再高。“高瓴作為國內最高級別的私募股權基金代表,無論資金還是項目,所有資源都會向其傾斜,長此以往高瓴在產業賽道中就形成了話語權。而這個話語權反應在上市公司中,就是股價的上漲,即被高瓴看中的公司,就有成長性,市場也會跟着買單。”

然而,按照高瓴的邏輯,創始合夥人張磊始終強調:價值投資要對自己通過深入研究做出的判斷抱有信心,並在市場波動中保持定見,與時間做朋友。

那麼,眼下高瓴在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已浮盈200億,且大多解禁期已過,未來高瓴還和這些頭部公司做好久時間的朋友?這隻有市場來告訴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4 字。

轉載請註明: 和時間做了6個月的朋友,二級市場已賺200億!高瓴還是原來那個“高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