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新能源的熱潮滾滾而來,作為新能源時代最寶貴的“石油”,鋰概念的熱度始終居高不下。2月份以來,鋰資源概念也持續回暖,眼看就要步入正軌,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最近,鋰礦概念的表現已經有些頹勢。
3月2日,能源金屬板塊指數繼昨日收跌3%後,今日再次走低,盤中跌幅一度逼近2%,隨後跌幅收窄,但板塊內盛新鋰能、華友鈷業、天齊鋰業、格林美、寒鋭鈷業等個股仍是下跌狀態。
此外,鹽湖提鋰板塊表現弱勢,板塊內個股漲少跌多,同屬產業鏈的氟化工板塊也表現不佳。
電池級碳酸鋰突破50萬元
與二級市場鋰礦概念走勢正相反,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近期依舊一路走高。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3月1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較前一日上漲1.01%至50.04萬元/噸,突破前期50萬元/噸的市場預測價。
據生意社數據,有交易商最高已經給出了51萬元/噸的出廠報價。
2021年8月份,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在10萬元/噸上下,到現如今的近50萬元/噸,半年過去,漲幅高達400%;若是從2021年初的5萬元/噸算起,漲幅已經達到了900%,但依然呈現供不應求趨勢。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快速上漲主要是因為磷酸鐵鋰廠家對碳酸鋰迫切的需求,尤其是海外儲能電池領域需求。
碳酸鋰漲價,對於上游企業無疑是難得的紅利期,但對於整條產業鏈而言,就不那麼輕鬆了。
生意社分析表示,碳酸鋰市場缺口仍存在。隨着3月下游磷酸鐵鋰板塊出現不同程度的檢修減產情況,採購需求稍有減緩。加上碳酸鋰價格不斷走高,下游企業成本激增、壓力加大,對高位鋰價接受度價低,短期上下游博弈升温。
工信部:打擊囤積居奇
碳酸鋰的瘋狂,不僅發生在原材料供應端,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也同樣如此。此前據央視報道,目前退役電池價格已經超過了新貨。此前最低時,動力電池回收價格與新貨相比只有六成,如今已出現價格倒掛現象,折扣係數超過100%,甚至“120%已經有人敢喊了”,“二手貨”反而比新貨更貴。
目前,碳酸鋰的無節制暴漲,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
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將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資源的開發力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近兩日鋰礦概念股的降温,也與此次工信部的發聲有關。
據財聯社報道,鋰電材料的一路高漲,遲遲未見退燒,和去年下半年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暴漲有一定相似之處。那就是一些原材料的供應商和中間商可能利用行業的景氣度人為製造需求恐慌,囤積居奇。
此次工信部明確表示將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也是從行業調研中瞭解到相關情況,繼而及時釋放相關信號,以穩定市場預期,確保新能源原材料的供應鏈運行正常。
多方因素誘發漲價
商品的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在碳酸鋰的漲價浪潮下,或許的確有人渾水摸魚,但綜合供需來看,碳酸鋰仍有不小的缺口。
首先,供給方面。
鋰資源主要位於開採難度較大的地區,從探礦到形成產能需多年努力,受新冠大流行、鋰週期等因素影響,鋰礦產能受到了較大限制,供應鏈也有一定阻礙。
根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我國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分別為24萬噸、17.5萬噸,同比增長40.4%、88.6%,鋰鹽產能增長較快。但據百川盈孚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國內鋰鹽有效產能為46.24萬噸,但是當期總產量不過23.04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49.82%,堪堪過半,顯然在供給端仍舊存在壓力。
其次,需求方面。
目前,新能源車已經成為鋰資源需求的絕對主力。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16.6%,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0個百分點。這説明整個產業鏈仍然處於產銷兩旺的狀況。
綜合來看,上游的鋰資源依舊緊俏。
月前,中科院科學家在喜馬拉雅發現超大型鋰礦,科研團隊負責人秦克章表示,礦體中氧化鋰資源可達101.25萬噸,該鋰礦被認為有望成為我國第三大鋰礦。
雖然有望對未來鋰資源供應緊張的格局起到一定緩解作用,但是,在國內鋰資源開發難度大、品質較低的條件下,綜合海內外尋求上游資源保障依舊是當務之急。此外,短期內,鹽湖提鋰的重要性也將愈發凸顯。
近日,寧德時代曾毓羣在其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中也提出,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終端車企已有提價趨勢
碳酸鋰漲價,對上游企業是紅利,但對終端車企,無異於是巨大的成本壓力。當前市場的主要擔憂之一也是碳酸鋰無限制漲價是否會對終端銷量造成影響。
據財聯社消息,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疊加補貼退潮消息,不少車企已經開始宣佈漲價。1月21日,比亞迪宣佈,對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此前,哪吒汽車對旗下車型提價2000元到5000元不等;小鵬汽車官網也顯示,小鵬全系車型上調了補貼後售價,漲幅在4300-5900元左右。
近日,國泰君安證券對車企成本進行了測算,單車帶電55度,對應鋰價每上漲10萬元/噸,成本增加3000元一輛。
由此來看,碳酸鋰的漲幅,有一部分或許已經被消費者分攤了。
不過,券商表示,新能源車企當前最重要的目標是搶佔市場,盈利對車企來説是錦上添花而非唯一目的。那從這一層面來看,車企對鋰價上漲的主觀消化動力也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