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國民技術(300077)披露年報,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同比增長168%;淨利潤2.19億元,同比增長1849.09%。
在面對全球“缺芯”以及國家政策扶持的多重利好因素的疊加下,2021年國民技術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取得如此優秀成績原因是集成電路下游市場需求增加,國民技術系列化通用MCU產品規模量產,實現較大規模增長;同時,受益於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公司負極材料類業務銷售實現較大幅增長。
2021年,國民技術集成電路業務和負極材料類業務的銷售收入和毛利同比均實現較大幅增長。其中,公司集成電路業務收入共計6.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3.82%;負極材料類業務收入共計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5.31%。
業績止跌!利潤嚴重依賴政府補貼
從國民技術和訊SGI指數評分分析,公司獲得74分,從圖中清晰看出公司在2021年之前得分較低並且波動較小,但是進入2021年之後得分猛漲,在2021年第三季度獲得74分的好成績,也從側面反映國民技術發展進入快車道。
值得關注的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019年和2020年均為負數,事實上自2017年到2020年,該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03億元、-16.64億元、-5.89億元、1.46億。2021年扭虧為盈達到4636萬元。
2016年至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01億元、-4.89億元、-1.79億元、0.43億元和0.11億元。2019年到2020年公司盈利能力不足,依賴政府補貼和税收優惠政策才能勉強實現淨利潤為正數,不得不説政府補助對於淨利潤是最解渴。
圖:2021年國民技術財報
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2019年到2021年分別為3715萬元、2438萬元 、2353萬元呈現下降趨勢,對於國民技術來説無疑是噩耗,
但是進入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對政府補貼和税收優惠政策依賴逐漸減弱。
自2016年以來,國民技術的營收一直處於下降狀態。2016年至2020年,國民技術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06億元、6.95億元、6.02億元、3.95億元和3.80億元,由此可見,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較五年前幾乎下降了一半。直到2021年營收才止跌。
業績基本狀況,這也是造成國民技術加權淨資產收益率走勢重要原因。
從重要財務數據加權淨資產收益率中看,國民技術在全球貿易爭端不斷、疫情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難以獨善其身業績雪上加霜,直到2021年才出現好轉。
從圖中反映2021年國民技術在進一步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運營能力、盈利能力、資本結構方面基礎穩固,尤其在盈利方面潛力足。
股價打破以往平靜狀態,暴漲5.2倍
國民技術上市以來股價一直在10元以下徘徊,除了業績承壓之外,管理層也是不省心,5億投資資金被代雪峯拐走的董事長羅昭學,不僅辭掉董事長職位,而且還在大幅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技術脱胎於中興通訊,在中興通訊2018年被美國製裁之後,國民技術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業績受到拖累。
直到2021年5月底國民技術股價出現上漲的趨勢,雖然業績很一般,但國民技術因為踩中了“鋰電池”、“半導體”兩大熱門風口,近期股價一路扶搖直上。這還不算!7月12日,國民技術竟然又踩中了“網絡安全”概念,股價直接放量漲停(漲幅20%)。
在7月30日股價站上42.26元的高位,短短兩個月時間股價暴漲5.2倍。隨後股價調整下跌。
截止3月30日,國民技術股票收盤報價是18.77元,市值是111.2億元。市盈率50.8倍,處於行業平均水平。
MCU產品成功導入華為
國民技術聚焦“通用+安全”產品及市場戰略,圍繞安全技術、射頻技術以及SoC技術三大核心技術,形成三大產品線:安全芯片產品、射頻產品以及通用MCU產品。
在智能表計、個人可穿戴設備、家庭醫療、智慧家居、遠程測控、無線傳感等許多依靠電池供電的物聯網設備中,設備續航是一個棘手問題,對設備內的核心器件-微控制器(MCU)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低功耗MCU應運而生。根據相關資訊預測,低功耗MCU約佔整個MCU市場比例的15%~20%。因為低功耗MCU可觀的應用前景,國內外許多廠家紛紛向市場推出各種型號的低功耗MCU。
在市面上眾多低功耗MCU產品中,國民技術N32L4xx系列是業界首款採用40nm先進工藝設計的低功耗MCU,已投入量產並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圖:2021年國民技術財報
從國民技術2021年財報中可以明顯看到,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等收入6.37億元佔比超過六成,同比增長163.82%,銷售的主要產品類別為通用 MCU 芯片產品。
從通用MCU行業發展來看,行業競爭格局和態勢上,全球主要供應商仍然以國際廠商為主, 行業集中度較高,意法半導體、瑞薩、恩智浦、德州儀器等廠商佔據主導地位,國內廠商市場佔有率不高且面臨中高端市場長期被國際廠商佔據的現狀。
隨着消費類、工業類、車規類等海量市 場終端設備聯網及智能化需求成為主流,物聯網時代任務的複雜化使得對芯片性能要求快速提升,對芯片處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促使MCU從8位、16位向32位邁進,未來32位MCU佔比將呈不斷上升趨勢。
2021公司MCU產品已經在多家行業龍頭客户成功導入,比如華為、大疆、寧德時代(300750)等,向華為的產品銷售供貨也已獲得BIS許可。
迎鋰電池行業風口,負極材料同比增長175%
此外,國民技術另一大主營業務——負極材料,正在轉好。
國民技術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業務由控股子公司內蒙古斯諾承擔,其主要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石墨化加工服務。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上游行業主要為針狀焦、石油焦、瀝青焦等焦類原材料行業,直接下游 為鋰離子電池行業,最終應用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消費電子及儲能行業等。負極材料是鋰 離子電池四大關鍵原材料(正極、負極、隔膜以及電解液)之一。
3月25日晚間,國民技術發佈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於當日分別與隨州市人民政府、隨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投資意向書》、《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投資協議書》及其補充協議,擬在湖北省隨州市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
公告顯示,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總投資額約30億元,建設週期為5年,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5萬噸,建設週期約8個月,自項目用地交付之日起3個月內開工建設。若無特殊情形,一期項目投產後一年內啓動二期項目建設。
負極材料市場發展前景可觀,為搶抓機遇,2022年以來,現有企業大幅擴產,新進入者頻頻入局。在產能方面,國民技術日前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介紹,斯諾現有負極材料產線在滿產狀態下預計年總產能達2萬噸以上。
對於此次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國民技術表示,當前公司負極材料產能較小,投資協議簽署後,若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將有助於公司擴大新能源負極材料產品的產能,解決現有產能不足問題,滿足下游客户需求,進一步形成規模效應,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庫存劇增!現金流同比增長741.40%
圖:2021年國民技術財報
從2021年財報看到,國民技術的存貨金額佔總資產比例是12.1%,相比2020年的3.33%可以説是一個明顯的暴漲。
2021年隨着營收增長國民技術需要積極備貨以應對擴大的市場需求,但是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説庫存金額急劇上升並不是一件好事。
針對存貨中在產品和產成品餘額較高的狀況,國民技術通過完善存貨管理制度促使存貨在資產總額中所佔比例基本保持合理水平,但如果市場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國民技術未能及時加強生產計劃管理和庫存管理,可能出現存貨減值風險。
圖:2021年國民技術財報
202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增長741.40%,主要是公司MCU和負極材料產品訂單增加,銷售回款和預收款與採購付款的差額較上年同期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國民技術子公司虛構應收賬款收回,董事長孫迎彤被警示。
研發投入劇增,能否轉化成利潤?
從國民技術的研發投入來看,從2018年的1.44億元到2020年的1.80億元。而且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從2018年的23.95%到2020年的47.48%。
2021年,研發投入依然在劇增,但是在營收增長的條件下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 有所下降,佔比是27.92% 。
國民技術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金額也在逐年增加,從2018年的0.16億元到2020年的0.48億元;研發資本化支出佔研發投入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長,從2018年的11.27%到2020年的26.51%,2021年為20.02% 。
不過,這些研發投入何時能夠轉化為利潤,尚不知曉。
圖:2021年國民技術財報
研發投入佔比大對高科技公司來説是推動企業產品升級營收增長的底層動力,但是研發投入過多擠壓利潤空間,
事實上研發費用並不是越多越好,研發投入還是要量力而行。如果科技公司將過度資金投入到研發中,會導致什麼結果呢?輕則造成資金的浪費,嚴重的話資金鍊承受不住那麼大的壓力,將會直接斷裂,最後公司會只有破產倒閉一條路。
研發投入過多,也有研發失敗的風險這也是企業不能承受的。
研發投入金額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國民技術嚴重的負擔,研發費用支出也是2021年之前淨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