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格力塵埃落定 綠地二次混改 一大波國企混改在路上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財經

疫情、經濟刺激、貨幣政策“噪音”下,中國國企混改已經暗流湧動。

走出高管“桃色事件”,綠地控股再投擲一枚重磅炮彈。公司國資股東欲要拋出166億元股權,招募戰略投資者。

作為上海國資混改受益者,綠地控股曾在2015年混改上市,並迎來業績規模的增長、壯大。此次國資再次推動二次混改,或也奏響上海市國資企業二次混改號角。

拋出166億元“誘惑”,綠地為何要混改?

綠地控股(600606-CN)正在醖釀二次混改。

7月27日,公司公告,控股股東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正在籌劃公司控制權結構有關事項。

公司股票並因此停牌一週。

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均為上海國資委控股,雙方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協議轉讓持有綠地控股17.50%股份。

如按綠地控股961億元市值看,17.5%股權大約價值166億元。

不過股份最終轉讓價格將不低於下列較高者:7 月27 日前 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每股淨資產值。

戰略投資者仍待揭開神秘面紗,而綠地控股二次混改序幕已經拉開。

綠地控股於1992年在上海設立,公司於2015年在A股整體上市,並控股綠地香港(00337-HK)、中國綠地博大綠澤(01253-HK)兩家香港上市公司。

相較於其他房地產公司,綠地控股業務多元,但主營業務依舊是房地產、建築及相關產業。

2019年公司曾以操盤金額3880億元,當選中指研究院銷售排名第6位,僅次於“恆碧萬”、融創和保利。

靚麗的銷售額,頭部企業排名背後,確實公司遠高於行業公司的淨負債率。

Wind數據顯示,2015-2019年間,公司淨負債率分別約為274%、288%、215%、176%、156%,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仍維持在高位。

一面海水,一面火焰,這也讓資本市場無法評估綠地控股的真實價值。自從2015年借殼金豐投資登錄A股以來,公司股價就一直處於深度破發,完全沒有房企龍頭的樣子。

直到公告公司即將再次混改,公司股價才開始有起色,7月30日,公司股價漲3%。市場對其混改還是抱有很大希望。

從公司現有股權結構看,公司暫無控股股東。

以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等管理層為首的員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持股最高,持股比例為29.13%。

上海地產和上海城投集團則分別持有公司 25.82%、20.55%股份。本次混改後,國資依然佔有一席之地。

綠地控股也將繼續保國資優勢,並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提升市場化程度,以及產業層面的協同。

疫情“雜音”退去,混改依然是主旋律

在綠地控股之前,格力電器混改也曾喧囂多時。

無論從交易規模,還是行業影響力看,格力電器混改都堪稱近年最吸引人的大事件。

高瓴資本帶着416.6億元進駐格力,國資退出,格力電器已經成為一家由非國資控股的企業,正式進入市場機制。

從公司股權結構看,戰略投資者大股東、管理層、核心經銷商共同持股,但並無無實控人和控股股東。不過董明珠依然是格力的話事人。

這種無實控人和控股股東的股權結構,在混改中被廣為使用,據説可以互相牽制,並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中芯國際就是這樣一家企業。

張玉良和董明珠同為國企領路人,在混改上或有更多的相同想法。

在格力、綠地混改之外,2020年以來有一大波國企正走在混改路上。

與格力同為競爭對手的海信也於近日正式啓動混改。

2020年5月28日,海信視像(600060-SH)和海信家電發佈公告,《海信集團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已獲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准。

海信視象控股股東海信電子控股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增發4150萬股(約佔17.20%股權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

而早於海信,今年4月雙星“混改”已先行一步正式掛牌,打響青島國企集團混改“第一槍”。

根據2019年8月青島市國資委發佈的《青島市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招商項目書》,海信、青島啤酒、雙星列入招商名單。

海信、雙星均已啓動混改,青島啤酒還遠嗎?

其實如果梳理混改進展,我們不能不提江淮汽車混改。

江淮是入外資混改。2020年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簽署戰略合資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大眾中國將出資10億歐元,獲得江汽控股50%的股份,安徽省國資委持有50%的股權並仍控制江汽控股。同時,大眾中國增持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股份至75%,獲得公司管理權。

混改預計將於2020年年底完成。這不僅是汽車行業股比放開的實質性進展,更是第一個外資參與國企混改的案例。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在路上

2017年環保股密集暴雷、2018年民營企業債務違約,去槓桿大形勢下,民營企業生存境況堪憂。與之相反的是國企的從容與進取。

當民營企業倒下,一些優質資產將會被國企接盤,固而市場流傳一種“國進民退”的説法。

2020年疫情更是加速了民營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這種大環境下為何國企仍要推行混改?

很多時候國企大而不倒,並非一定是經營業績好,而是它身後的國資力量在支撐。這並非是一個好現象。

當一個國企架構臃腫、人員繁冗,業務僵滯、入不敷出的時候,這反而成為吞噬國資的黑洞。進行混改,激發市場活力是必要舉措。

當然,更多時候混改是基於市場機制改革策略,讓國企融入到市場大潮、大浪中去,與民資強者共舞,而並非是國企公司出了什麼問題。

在國企混改實施中,華東地區是改革先鋒,山東、江蘇、上海都出台相關政策。而上海的國企改革則是領跑全國。

上海的混改比較有特色,以推進重點企業整體上市為改革方向,並鼓勵上市公司進行“二次混改”。

本文主角綠地控股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公司曾在2015年受益於混改借殼上市,本次招募戰投也是二次混改。

此外,上海上市混改案例還有華建集團、上海電氣的整體上市,華誼集團、錦江集團核心資產上市等。

除上海外,格力所在的珠海是國企聚集地。截至2019年12月底,珠海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9197億元,在廣東省排名第三。

而廣東又是中國改革前方陣地,像珠海這種經濟機構必然要改,也必然要改好。格力也為全國國企混改開了新一輪國企改革先例。

而另外一個走在全國混改前列的城市則是天津。

2020年7月天津中環集團的混改競選花落TCL科技(000100-SZ),揭開天津混改“蓋頭”。

年初迄今,天津國資委旗下已經有7家上市公司啓動混改,有百利電氣、天津醫藥集團、渤海銀行等。

疫情、經濟刺激、貨幣政策喧囂之下,混改已經悄然駛入快車道。

據權威人士透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經過大量調研、反覆論證、反覆修改完善,已經形成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履行審批程序。

這也意味着,以三年為期限,國企混改進入深水區。更科學、創新的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不僅能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也成為資本市場源源不斷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