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體量越大的企業越容易患上“巨人症”,即越大型的、行業中處於前列的企業轉型越困難,一旦增長觸摸到天花板,就會難以突破自我。
“10户中國家庭,7户用公牛。”在插座品牌裏,公牛憑藉超高的市場佔有率與品牌知名度坐穩了行業“一哥”的位置,成為了不少中國家庭的首選品牌,增速連年增長也是市場對公牛最好的讚譽!
然而,自從2020年上市後,這門生意被攤到了陽光之下,公眾這才知道,公牛集團的千億市值,靠的不僅是質量過硬的產品,還有強勢定價的壟斷行為;
2021年9月,公牛集團收到浙江市場監管局開出的壟斷罰單,處罰金額高達近3億元。
這記重拳之後,公牛集團展露了一哥另一面:
市值跌破千億、股價“腰折”持續不振,業績大受影響,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其中營業利潤同比還出現負增長。
存量時代,失去壟斷優勢後,公牛似乎在進退維谷的十字路口打轉,就此“倦”了?公牛集團還能“牛”起來嗎?
壹
“10户中國家庭,7户用公牛。”公牛至今仍在用的這句宣傳語,簡潔地展示了其強勢的市場地位。
説起公牛插座,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可以説主打“安全”的公牛插座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在選擇家用插座上的首選品牌。
公牛集團成立於1995年,以插座業務起家,在2001年以20%的市佔率成為中國插座市場老大,此後連續多年全國市場佔有率保持第一,是我國插座行業當之無愧的“一哥”。
2020年2月,公牛集團登陸上交所,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司轉換器(插座)在天貓平台的市佔率達66.39%。
上市後,公司的市值便快速突破千億!2021年1月13日,公牛集團的股價最高報255.50元/股(前復權,下同),市值超過1500億元。這可謂公牛集團在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
一個好品牌往往深入人心,一個好品牌往往深入人心,而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卻非一日之寒。
陶華碧25年專注辣椒醬,做出了老外都停不下來的老乾媽;劉衞平22年專注辣條,做出了回味無窮的衞龍辣條。還有做榨菜的涪陵榨菜,賣醬油的海天味業,還有賣插座的公牛集團......這些生意看起來一點也不高大上,但是掙起錢來一點也不含糊。
就是這樣一門不起眼的小營生,它竟然可以做到年收120多億,一年淨賺近30億!
貳
作為中國的“插座大王”,公牛在成為行業一哥後確實創造了不小的“奇蹟”。
財報數據顯示,2019-2021年,公牛集團年收入分別為100.40億元、100.51億元與123.85億元。
前不久,公牛集團發佈了2022年三季報。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牛集團實現營收104.74億元,同比增長16.22%;淨利潤為23.61億元,同比增長7.03%;扣非淨利潤為21.12億,同比增長0.79%。
營收破百億可喜可賀,可相比去年同期三數據增速均有不少放緩(26.1%、37.98%、35.18%)。
2022年第三季,公牛集團主營收入36.36 億元,同比上升 13.89%,環比下降3.29%;歸母淨利 8.54 億元,同比上升 8.76%,環比下降1.47%;單季扣非淨利7.4億元,同比下降4.56%,環比下降8.78%。
淨利率的下滑,也讓外界審視其盈利能力。2022年第三季為23.42%,同比下降1.17 %;前三季22.51%,同比下降1.97%。
前三季36.98%的毛利率,更創下四年新低,2019-2021年同期為41.71%、39.53%、38.70%。
總的來説,最新季報的淨利率下滑、營收增速放緩,展露了插座一哥的另一面!疊加去年反壟斷調查衍生影響、股價持續不振、外部競品追擊…種種跡象表明,公牛“倦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從2021年開始,資本就聞風而動了。
2021年,高瓴資本旗下珠海高瓴道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減持,持股比例由早前的2.01%降至0.55%;
2022年上半年,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興全合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均進行減持。
叁
產品、品牌、渠道是消費品發展的三大關鍵要素,佔其一可以打贏一半對手,佔其二可以打敗70%的對手,佔其三幾乎就是妥妥的行業龍頭。
在技術壁壘不高、差異化不明顯的插座行業,公牛集團之所以能夠做到一家獨大,市佔率達50%以上,主要依靠其遍佈全國的銷售渠道。
2020年報顯示,公牛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110萬多家終端網點,其中包括75萬多家五金渠道售點(含五金店、日雜店、辦公用品店、超市等)、12萬多家專業建材及燈飾渠道售點及25萬多家數碼配件渠道售點。
從城市到農村,從商超到小賣部,公牛集團構建起了一個較難複製的緊密的線下營銷網絡。可以看出在渠道上,公牛集團的營銷網絡規模之大在業內更是無出其右;
再換句話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銷售渠道,而非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更像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因此公司更像是一個銷售公司而非製造公司。
不過,市場份額大並不能界定其在該市場具有支配地位,公牛集團終究還是為其壟斷行為付出了代價:
去年5月,公牛集團公告表示,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2021年9月28日,公司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公司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行為作出處罰,處罰金額2.95億,是2020年度中國境內銷售額98.27億的3%。
當然對於公牛集團每年20幾億的淨利潤來説,這近3億的罰款並未傷筋動骨。
但對公牛來説,在技術壁壘不高、差異化不明顯的插座行業,做到“行業一哥”,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風光,尋求新的增長點已迫在眉梢!
肆
反壟斷處罰後,公牛集團市值跌破千億元,業績也受到影響,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反應在資本市場,便是股價開始“跌跌不休”。
截止2022年12月5日收盤,公牛集團的股價報144.25元/股,最新市值867.16億元,較2021年的1535.94億最高市值蒸發超668億元;11月初的117.70元/股,也創上市後最低股價,較前期高點已然“腰斬”。
那麼,失去壟斷優勢,公牛集團如何打破成長瓶頸、捍衞一哥王冠呢?
2014年公牛開始進入家裝領域的照明業務,2020年又進軍家裝智能化生態相關業務,生產包括浴霸、晾衣機、智能門鎖等系列產品,再到2022年進軍新能源充電樁、充電槍領域。
公牛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實際上也是插座行業增長見頂後,尋求新增量的無奈之舉,可越來越多的拓展業務開始顯得有點“不務正業”了!
公牛集團近日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在生態佈局方面,基於牆開的發展,公司進入了裝修相關的領域。
眾所周知,公司擁抱資本之後,多元化發展能最大效率地“攻城略地”,但是疫情黑天鵝之後,各行業市場呈收縮防守態勢,存量時代的競爭無疑是最激烈的,可公牛偏偏選擇在這時候擴張,前景可見一斑!
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企業發展離不開擴展,尋求新的增量,可歷史無數次在告誡我們,多元化也是懸在企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好多知名企業品牌就是因為步子邁得太大,資金流一旦斷裂,大廈以雷霆之勢傾倒,歷歷在目!
公牛作為一個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中年國貨”品牌,在陪伴了70後、80後之後,憑什麼留得住Z世代稀缺的注意力?
答案也許可以從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價值》書中一番話裏找到——沒有靜態的護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穿越週期的,不是產品,不是品牌,也不是渠道,而是不斷滿足新需求的能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寒冬期的真正較量,從來就不是寒冬開始時。
時間是最好的裁判。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消費浪潮,潮退去時才會發現誰在裸泳!
參考資料:
《公牛集團何破疲態?》,銠財
《公牛,反壟斷後還能“牛”嗎?》,BT財經
《將“用電安全”刻入基因!百億公牛的增長“護身符”》,智谷趨勢
《開心汽車公牛集團跨界入局 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升級》,中國經營報
《“插座一哥”公牛集團的新生意:闖入新能源賽道踏足充電樁業務》,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