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8日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專家表示,隨着經濟復甦勢頭穩固,前期應急式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到了迴歸正常化的階段。當前並無多少降息空間,政策在調整過程中要避免大幅轉向和形成單向預期。
調控應迴歸常態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我國經濟率先復甦,與世界經濟走勢出現分化。在宏觀政策上也出現分化,我國保持正利率,全球利率持續下行至負利率或零利率。“從我國國情看,堅持貨幣政策正常化是有道理的。”
曹遠征認為,在過去10個月中,槓桿率在升高,我國經濟已開始進入全面復甦,不再需要強刺激性的貨幣政策,應迴歸常態。政策迴歸常態也可能導致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給匯率市場帶來壓力。因此,要考慮貨幣調控重新尋“錨”的問題。除關注物價水平外,政策制定還應關注資產價格,可考慮以國債無風險收益率作為標的,建立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
降準降息概率低
有專家認為,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市場利率水平低於自然利率均衡水平。這會導致資源分配到一些低效率領域。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現在並沒有多少空間降低利率,這也為央行保持常態化貨幣政策提供了某種程度的理論支撐。
在政策工具方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成思表示,當下,法定準備金率大幅下降後,由於市場利率較低,銀行將超額存款準備金投入市場動力不足,導致降準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影響有限。未來可能要借鑑發達國家做法,從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轉向調整存款準備金的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利率等其他新工具。
另外,張成思認為,未來公開市場操作機制也需更加靈活。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當下外匯資產佔比約六成;其他存款性公司債券,包括對傳統公司的授信、再貸款等則佔比三成左右,仍然較低。貨幣調控在尋“錨”過程中還要同時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推行。
保持鬆緊適度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此前強調,央行需適當釋放可松可緊的信號,避免政策大幅轉向導致金融條件持續趨緊而形成單向預期。
管濤稱,債券收益率和資金利率能較快反應貨幣政策邊際變化,但是信貸傳導較為緩慢。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此前表示,當前我國經濟走勢比較強勁,動力較足。面對這種情況,要考慮下一步政策,總體上繼續保持鬆緊適度。當然,政策調整要基於對經濟狀況的準確評估,不能倉促和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要把實體經濟服務好,也不能出現“政策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