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溢價控股萬家基金背後的最大贏家……
資產管理業務逐漸成為各家券商的必爭之地。中泰證券也無例外,一邊通過增持旗下基金子公司萬家基金一舉坐上控股股東之位,一邊通過資管子公司中泰資管的公募業務在公募行業加速“跑馬圈地”,而除公募業務外,中泰資管的資產管理業務還包括私募,截至去年年末,中泰資管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已達1856億元。
萬家基金股權再現新動向。
7月12日晚,中泰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召開董事會,同意公司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齊河眾鑫”)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定價為2.896億元。
交易完成後,中泰證券將拿下萬家基金控股股東之位,股權比例將由49%提升至60%,齊河眾鑫不再持有萬家基金的股權。
從業績來看,萬家基金的資產優質,不論是業績還是規模均呈現節節攀升之勢。2021年,萬家基金實現營業收入為15.67億元,同比增長32.46%;淨利潤為3.06億元,同比增長39.7%。
通過控股萬家基金再疊加原先子公司中泰資管的加持,中泰證券或能夠帶動公司資管業務收入的增長;被中泰證券收購後,萬家基金也能借勢,尋求進一步發展。
看似雙贏的一筆交易背後,還隱藏着另一位“大贏家”。據悉,此次中泰證券實為溢價收購萬家基金股權,交易對方與中泰證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泰溢價收購萬家,自家董事浮盈兩億
7月12日晚,中泰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受讓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定價為2.896億元。
根據國際實業此前的公告稱,40%的股權交易作價約9.5億元,據此推算萬家基金彼時的估值為23.75億元。而此次11%的股權對應2.896億元的收購價,意味着萬家基金的估值約為26.33億元,相比上次收購對應的估值溢價約10%。
對於股權轉讓方齊河眾鑫來講,這筆股權轉讓帶來的收益,遠遠不止於10%這麼簡單。
將時間撥回2018年3月,此時齊河眾鑫從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手裏受讓萬家基金11%股權,最終競購成交價為8178.78萬元,比當時股權轉讓底價6808.78萬元溢價20%。
時隔四年多的時間,齊河眾鑫擬以約2.9億元的價格將萬家基金的股權轉讓給中泰證券,經此一戰,齊河眾鑫便浮盈約2.1億元。
進一步穿透還可發現,齊河眾鑫的實控人劉鋒與中泰證券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資料顯示,劉鋒不僅是中泰證券的董事,還通過山東永通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山東永通實業”)以及德州禹佐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簡稱“德州禹佐”)間接持股中泰證券。
據企查查顯示,持股中泰證券2.89%的股東山東永通實業的大股東是永鋒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永鋒集團”),而永鋒集團的實控人正是劉鋒。
德州禹佐也與劉鋒有一定關係。據企查查顯示,持股中泰證券2.56%的股東德州禹佐的合夥人名單之中出現劉鋒的身影,劉鋒出資比例達70.8%。
單看此次交易,劉鋒或是“最大贏家”。
中泰證券:公募、資管“我都要
公募基金行業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中基協數據顯示,今年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26萬億元,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為26.26萬億元。
在如此“誘人”的規模之下,各大金融機構更是加快挺進公募行業,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無一例外。
而這些金融機構儼然已成為公募基金領域的重量級玩家,其中券商系公募基金更是佔據行業的“半壁江山”。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獲批的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有152家,券商系佔據66家。
券商在公募基金行業的佈局不僅是通過不斷增持旗下公募基金加強話語權,還通過資管子公司發力公募業務,不斷在行業內加速“開疆拓土”。
像中泰證券便是如此,旗下資管子公司中同樣有公募基金業務。據其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泰資管公募業務規模為174.68億元,同比增長63.9%。
(來源:中泰證券)
今年一季度,中泰資管的公募業務規模加速狂奔。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其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增長至267.68億元,短短一個季度,規模暴增93億元。
而中泰資管公募規模短時間內之所以逆勢暴漲,主要因為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激增。
今年以來中泰資管共發行6只公募產品,其中包括1只大集合轉公募的貨幣型基金和2只債券型基金,其餘3只均為混合型基金。
根據中泰資管公佈的產品定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資管主動權益類公募產品規模為124.71億元,較2021年四季度末的66.93億元增長57.78億元,增幅達86.33%。
除公募業務外,中泰資管的業務規模還由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單一資產管理業務以及專項資產管理業務這三項業務構成。據中泰證券年報數據顯示,上述三項業務的規模在2021年已達1681.48億元。疊加公募業務的規模,中泰資管在2021年末的資管業務規模已為1856.17億元。
種種跡象表明,中泰資管已在中泰證券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據中泰證券年報顯示,2021年資管業務收入為5.36億元,同比增長29.85%,主要由中泰資管貢獻。
對於中泰證券而言,單單一箇中泰資管還不夠,業績連年增長的萬家基金同樣是一塊“肥肉”。
黑馬—萬家基金
據中泰證券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萬家基金實現營業收入為15.67億元,同比增長32.46%;淨利潤為3.06億元,同比增長39.7%。
業績表現亮眼的背後離不開基金規模的與日俱增。
據中泰證券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萬家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為2652.6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65.47億元,同比增幅達40.56%。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萬家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便呈現逐年增長之勢,從2019年的1219.23億元逐漸增長至2021年的2652.67億元。
今年以來,其管理規模仍步步增長,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1日,已達2886.95億元。
在萬家基金千億級的公募基金規模體量之下,債券型與貨幣型基金是“主力軍”。
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貨幣型基金規模為1108.79億元,截至今年4月27日,債券型基金規模為1059.96億元,兩者合計規模達2168.75億元。
而權益類基金的規模相比債券型與貨幣型基金稍顯遜色。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混合型基金規模為657.18億元,截至7月11日,股票型基金規模為43.88億元,也就是説權益基金的規模約701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規模“主力軍”的權益類基金卻成為萬家基金的亮點。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剔除成立不足一年的基金,4812只權益基金中僅有413只基金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正收益,佔比8.58%。
而這413只基金中萬家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黃海獨攬今年上半年度權益類基金業績前三,成為2022年半年度“黑馬”基金經理。
截至6月30日,黃海所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靈活配置以及萬家精選混合A,三隻基金上半年收益率分別為52.63%、46.80%、40.77%。
種種跡象表明,萬家基金已是公募基金行業中的一匹“黑馬”,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中泰證券如此“青睞”萬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