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碳賬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林倩梅 實習生盧欣怡北京報道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已滿兩年。要想實現“真減排”,就必須摸清碳排放“家底”。
2022年8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要初步建成。到2025年,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碳達峯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學、可靠數據支持。
在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業內逐漸達成共識:碳賬户是摸清碳排數據的最新基礎設施,且近年來,碳賬户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
什麼是碳賬户?通常,碳賬户被認為是企業或個人在生產、生活行為的產生二氧化碳排量的存儲賬户,包含碳排放數據採集、核算、評價等環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2021中國實體經濟論壇上指出,碳帳户是指在一個賬户裏邊界定相關碳排放主體的權利、產權和責任,通過建立碳賬户做好碳核算,能確定相應主體的減排責任。
多方主體已認識到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期潛力以及碳賬户作為微觀基礎設施的統籌性、關鍵性作用,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以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為主導,各方已先後涉足碳賬户體系佈局,在搭建碳賬户這條賽道上開啓了競逐與協作。
碳賬户格局雛形
單車出行能夠累計積分兑換綠色權益,掛靠信用卡綠色消費可以獲得貸款優惠,企業高減排成效點亮融資綠燈……碳減排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被植入我們的吃喝出行、借貸消費和生產運營等多種社會生活場景,而這其中複雜的數據核算、轉換,紛繁的規則運營、管理,都由“碳賬户”這一新時代基礎設施完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碳賬户體系建設在全國各城市多點開花,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衢州、湖州等多城市紛紛因地制宜,開展碳賬户創新探索。
金融機構方面,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已建立起依託銀行金融系統的企業碳賬户或個人碳賬户並啓動使用。
而在企業方面,基於平台優勢和技術支撐,互聯網行業成為目前國內試水碳賬户的“先行者”,騰訊和阿里巴巴目前均已針對企業或個人建立起獨立的碳賬户體系。
碳賬户於企業來説,可以進一步幫助完善碳排計量管理,幫助企業高效管控各環節能源消耗及減排情況;於個人來説,可以實現碳排的精確計算,推動個人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消費理念。
碳賬户所提供的相關數據也將促進企業、個人和銀行等的有機聯結,有效引導更多的生產、投資、消費活動,幫助實現各個環節的全面碳中和。
“碳減排量作為類貨幣性質的環境資產,必須要由賬户體系來承載,且非常適合做金融業務方面的延伸。”近日,平安銀行戰略發展部董事總經理盧樂書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從消費端的角度,盧樂書認為,消費端綠色轉型需要採用G2B2C的發展路徑,碳信息流和價值鏈涉及從企業到居民到政府,再由政府賦能企業回傳到居民的複雜過程。隨着個人碳賬户場景和用户覆蓋的進一步拓展,輔以標準的建立及金融屬性的逐步加強,個人碳賬户將逐步實現全國、全網打通,有望最終形成統一的居民碳賬户體系。
今年9月,湖州市金融辦副主任黃丁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碳賬户由底層數據、核算方法及碳賬户的應用三大模塊構成。根據取數方式的不同,碳賬户建設有不同的路徑,但是必須要做到三個關鍵詞:效率、成本、覆蓋面。
首先是效率要高,以碳賬户支撐整個綠色金融改革、轉型金融改革,必須要做到及時性。其次,成本要低,對於金融機構來説,業務經濟成本過高不具可行性。最後,覆蓋面要廣,特別是金融機構核算碳足跡時,需要覆蓋大量的企業。
多城探索
今年以來,全國多個城市以政府為主導展開了碳賬户探索。
目前,北京市已開始通過構建個人碳賬户平台推行碳普惠;上海、山東等地陸續發佈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徵集文件,着手規劃碳賬户建設等工作;深圳、廣州等城市相繼發佈碳普惠體系建設方案、碳賬户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等文件,統籌佈局構建個人與企業碳賬户相關工作並提出具體措施;以浙江衢州、湖州為代表的個別地方政府也已進行較為全面和成熟的企業與個人碳賬户體系搭建實踐。
“湖州目前已累計為3.1萬家企業建立碳賬户,可覆蓋全市生產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80%、金融機構70%以上企業客户。”黃丁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兼顧效率、公平、覆蓋面以及科學性的基礎上,湖州聚焦於企業碳賬户建設,開創了企業碳核算數字化、智能化的碳賬户建設新模式。
個人碳賬户方面,今年3月,湖州正式上線涵蓋減碳行為、權益兑換、碳匯交易、綠色公益等功能板塊的“碳達人”平台,通過開發居民屋頂光伏、電動汽車、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綠色出行等低碳減排場景,貫通已有的綠色低碳行為平台數據資源打造綠色生活“數據庫”,構建居民的個人碳賬户。
那麼,湖州如何保證碳賬户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碳賬户為基礎的碳管理體系需要哪些數字化技術?
黃丁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在具體做法上,湖州通過政府間數字化共享,採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政務數據,在企業能源活動和生產活動過程中實現數據自動採集,包括電、熱、氣、煤、油等能耗數據以及企業總資產、增加值等商業特徵數據。
此外,湖州面向不同主體,確定差別化的碳核算方法,形成多源異構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對於重點控排企業,引用第三方機構出具的碳排放核查報告和碳減排評估報告中的數據。對於重點用能企業,依據國家發改委發佈的32個行業碳核算方法進行核算。對於規模以下企業,依託統計部門的能耗碳排折算法(29類能源品種)進行核算。把數據和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碳賬户。
浙江省衢州市作為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重化工業佔比較高的高碳產業地區,其碳賬户的建設工作也早已先行先試,碳賬户體系全面地觸及到生產經營、個人生活等方面。
據公開資料,2021年以來,衢州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涵蓋工業、農業、能源、建築、交通運輸、居民生活六大領域且貫穿生產端到消費端的碳賬户體系。除了數據採集,碳排放相關評價標準制定也是企業碳賬户體系建設的重點,它將為企業的碳減排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
“碳賬户建設需要根據地方情況,制定相應的碳排放行業基準值”,中誠信綠色金融首席專家、中國證券業協會綠色證券委員會副秘書長徐洪峯指出,“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差異會導致每個地方的碳排放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碳賬户建設過程中,針對同一個行業的企業碳排放,首先要選定一個基準值來衡量企業碳排放水平。如果企業表現優於基準水平,可以賦予比較好的(等級)標籤,來支撐政府及金融機構配套差別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
銀行的創新
銀行業也是碳賬户的先行踐行者。
據徐洪峯介紹,金融機構搭建的碳賬户目前覆蓋了前述兩種,一類是銀行廣義的企業碳賬户,包括銀行自身與碳相關的業務,例如碳匯抵質押等。企業碳賬户是衡量企業綠色化程度和碳排放水平的重要工具,通過量化碳排放水平,可以精準判斷企業減排量以及轉型程度。
“目前企業碳排放的數據收集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企業內部安裝相關數據採集裝置,進行實時的數據收集;還有一類是收集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用能等數據,根據相關計算方法間接計算企業碳排放水平。”徐洪峯表示,相對而言,第一種數據收集方式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會更高。
另一類則是用於儲户個人碳交易的碳賬户。個人碳賬户的目的是通過將居民的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低碳行為折算成碳積分,換取授信優惠、禮品和服務兑換等權益,促進居民綠色生活。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碳賬户,都與相應的金融服務掛鈎,賬户主體可以通過賬户內的減排數據和相應積分,在授信額度、貸款利率、辦理流程等方面獲得一定優惠與權益。
“目前金融機構已推出不少綠色金融產品助力碳賬户體系搭建。比如在企業碳賬户領域,可持續發展掛鈎貸款、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等服務碳減排的專項產品不斷豐富;在個人碳賬户領域,也有銀行向用户推出綠色信貸產品,並根據個人碳賬户積分,在車貸、房貸等方面提供優惠措施。”徐洪峯表示,碳賬户通過定量計算,實現了對相關主體碳排放數據的精確計算和登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在碳賬户方面,平安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對個人碳賬户體系進行了嘗試,圍繞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等節能減排場景,用户可實時記錄與查詢個人碳減排數據。
“個人碳減排量有望成為類貨幣的碳資產,需要由個人碳賬户來承載。”盧樂書表示,商業銀行既具備搭建賬户體系的專業人員,也有完善賬户功能的技術和數據,同時還具備外部監管體系,這些基礎能力的結合能夠精準描繪消費者的碳足跡,為科學準確地量化碳減排情況提供數據記錄和平台基礎。
今年5月,平安口袋銀行 APP正式上線個人碳賬户平台“低碳家園”,嘗試將個人綠色行為與借記卡和信用卡業務掛鈎,實現綠色行為和減碳量的記錄和量化。用户可通過日常生活中 15 項綠色行為享受碳減排量和綠色能量的雙重價值體系,該平台也形成了低碳出行積分兑換單車券、公交地鐵券、數字藏品等綠色權益的流量閉環。
根據公開資料,中信銀行也正式上線了首個由國內銀行主導推出的個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賬户”。目前已實現包括碳賬户開通、碳減排量記錄、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與知識小問答、碳排放計算器等功能模塊在內的基礎功能應用。
崑崙銀行的個人碳賬户系統依託銀行賬户系統,對居民綠色支付、出行、生活三大領域低碳行為數據實現統一採集、賦值,並折算為可累積的“個人碳積分”,在此基礎上,崑崙銀行創新實行碳賬户分級和差異化管理,為低碳優質客户提供更廣泛的綠色權益。
針對企業碳賬户,目前也已有多家銀行進行了探索。例如北京銀行於2022年6月發佈的“京碳寶”企業碳賬户;浦發銀行依託企業碳賬户體系,識別企業的碳排放情況,為所有減碳、固碳的企業提供更多與綠色消費、信貸等掛鈎的權益。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碳賬户本質是從“碳維度”對經濟主體的價值評估,最大程度地發揮金融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從而為綠色金融的未來發展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從提供金融服務的角度來看,企業碳賬户的建設離不開多種創新且優惠的綠色金融產品的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還可協助完善清晰可執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綠色金融產品可支持的範圍,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支持。
華夏銀行綠色金融中心首席顧問張勇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目前,在與綠色金融相關的領域,存在三個標準並行的情況:人民銀行發佈的“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銀保監會發布的“綠色融資統計制度”及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
張勇淼解釋,因涉及理念衝突和利益衝突,上述標準分別站在不同維度,針對不同目標而制定,把這些標準統一起來存在很大難度,特別是站在國際角度。
“但在相關範圍內達成原則性的共識,是開展國際合作的基礎。所以未來商業銀行在開展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時,就要在統一標準方面發揮作用。”。”張勇淼認為,針對國內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未來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
同時,銀行大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試水碳賬户,在一程度上也出於自身發展需求。
張勇淼稱,如果低碳轉型活動沒有得到較好的金融支持,一是可能影響“雙碳”目標的實現,其次,在國內外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大量高碳企業被迫倒閉會形成金融體系壞賬,對銀行自身和所支持企業的市場估值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認為碳賬户的設立對銀行來説兼具公益性和營利性。藍虹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從風險規避角度看,銀行可以通過碳賬户瞭解自身的信貸資產狀況,及時有效地進行低碳置換。從拓展業務角度看,碳賬户能幫助銀行更好管理碳業務,精準判斷低碳項目投資需求。從銀行為儲户建立的碳賬户角度看,這是銀行為廣大儲户構建的碳普惠交易平台。”
互聯網企業競逐
在移動設備普及與平台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相較於政府和金融機構,具有更為強大的用户聚集與場景創造能力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佈局開拓碳賬户領域。
“企業端應該在個人碳賬户的搭建發揮引導作用。個人碳交易也許將會從企業端先行,企業端先建立起員工層面的個人碳交易生態平台,然後帶動用户端參與到碳減排中。”就企業搭建碳賬户問題,碳阻跡創始人兼CEO晏路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達瞭如是觀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騰訊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閒魚、菜鳥、高德、餓了麼等均推出了相關個人碳賬户。
2021年12月17日,由騰訊與深圳市政府聯合推出的“低碳星球”小程序正式上線。在低碳星球上,用户可以通過步行、乘坐地鐵公交等低碳實踐逐步解鎖環境優質的星球並積累碳積分,這些碳積分則可用於兑換騰訊虛擬產品或低碳公益。
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許浩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騰訊通過低碳星球小程序推行個人碳賬户、低碳行為,並結合積分體系實現實際或虛擬的獎勵。“低碳星球”是和深圳市生態環保局一起合作,在深圳市的出行場景範圍內有效。
“但是,依賴於獎勵機制的消費者直接減排,實際上可能並不能帶來足夠的激勵。”許浩進一步介紹,騰訊的思路是,低碳生活方式並非抑制消費或降低生活水平,而是讓生活方式變成更為便捷有趣的同時,形成個人與碳普惠或低碳生活方式平台的協同。
此外,整個社會向低碳方式的轉型還需要消費者的合力,以需求端推動供給端進行變革。許浩舉例,比如,如果消費者都覺得電動汽車是一個更加低碳的出行方式,就可能會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的更好發展。而電動汽車增多後也能夠幫助儲能、可再生能源等行業進行更好地發展。因此,碳普惠本身不一定是獨立的商業模式,但它會是整個低碳經濟鏈條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組成方式。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像‘低碳星球’實驗的方式,未來逐步擴展到全國,和政府一起合作,既能幫助消費者減碳,又能與相應產業鏈上低碳產品服務提供方一起,催化出相應的經濟模型和商業模式。”許浩説。
今年8月8日,阿里巴巴正式發佈“88碳賬户”。據瞭解,這是國內第一個多場景、覆蓋超10億人的消費者碳賬户體系。而較之騰訊,除了個人碳賬户的搭建和產品創新,阿里巴巴還已面向企業推出了減碳工具“能耗寶”。該產品在將企業用能情況數據化的同時,以算法優化用能,目前已實現平均節能率10%。“能耗寶”這一數字化減碳工具已成為眾多中小企業參與減碳“生態圈”的媒介,截至目前已有1700多家中小企業接入。
“當前居民碳排放佔比40%以上,家庭、個人的減排,以及減排意識樹立非常關鍵,國家也在鼓勵做低碳生活的轉型。但每個人每天的一些具體行為的減碳量往往只是幾克、幾十克量級,長尾用户的小微量級減碳行為要產生聚集性的效益並非易事,所以達成個人減碳的方向非常值得探討且需要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2022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ESG和雙碳總經理、阿里巴巴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委員楊靈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楊靈葉解釋道,個人減排無法用指標配額進行管理,需要用户自發自願,生活中減碳成為習慣才是更可持續且能夠規模化的。因此,依託阿里豐富的場景,把用户在餓了麼、閒魚、高德、菜鳥、淘寶等各種app上已經在發生的、潛在的減碳匯聚在同一個賬户“88碳賬户”,使其可以被記錄被計量,並得到對應的激勵。
而從“88碳賬户”醖釀的第一天開始,阿里就和各地碳交所、各地政府保持非常緊密的聯繫,嘗試推動部分減排行動進入碳交易,這個鏈路的走通,對用户減碳,將是莫大的肯定和激勵。
(實習生劉雨青、陳芬有貢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