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一季度,中國經濟穩健開局,工業經濟增長最為亮眼,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4%,拉動經濟增長7.6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和高技術產業增勢強勁。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1倍,連續兩年平均增速超過兩位數。
工業增勢強勁 一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翻番
在一家企業的辦公室,記者看到銷售團隊的工位上只有零星幾個人。負責蕪湖本地的一位銷售告訴記者,她也是難得在崗。一季度以來,她平均一天至少要見兩個客户。往年這時候是工業機器人銷售淡季,但她今年已經拿到了不錯的業績。
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數十台工業機器人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最後調試。負責人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他們就從恢復性增長快速變成了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一季度,3C、家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增速明顯,他們的多款工業機器人銷量都實現了翻番增長 。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40個行業同比增長。兩位數增長的就有35個行業。工業企業的效益也快速恢復。1—2月份,九成以上行業利潤實現增長,近六成行業利潤翻番。這也讓更多企業家對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信心,願意加大固定資產投資。
埃夫特 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曾輝:
海外很多產能和訂單轉移到中國來,也刺激了投資。中國一些政策,像大基建、新基建就拉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還包括像碳達峯、碳中和拉動像光伏、鋰電包括特高壓增長。三個月搶回一年產能 傳統工業嚐到自動化“甜頭”
工業機器人增速明顯,也是我國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的側影。業內人士表示,以往工業機器人更多應用於3C、汽車製造等高端製造領域。但如今,很多傳統工業領域的小微企業也開始用上了工業機器人。
這五台正在作業的焊接機器人,是這家企業去年10月才決定採購的。這些焊接的鋼管是蹦牀的主框架。受疫情影響,海外户外體育用品需求激增,這家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去年以來接到了不少大單。甚至三個月就要達到以往一年的產能 。
蕪湖某體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龔斌告訴記者,相比於人工焊接,工業機器人上馬之後,產能提升了20%左右。更重要的是穩定性和合格率提高了。龔斌給記者對比了手工和機器焊接的產品,從焊縫的外觀就能明顯看出區別。
蕪湖富仕德體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龔斌: 靠去年的三個月,把去年整個一年的幾乎全部搶回來了。
記者瞭解到,像這款國產焊接工業機器人,目前的價格在十萬元左右。對製造企業來説,相當於一個技術工人一年的用工成本。龔斌嚐到了甜頭,主要做摩托車和卡丁車的生產線,今年也在考慮增配焊接機器人。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工程師 黃美蓮: 遇到過一個民營企業的老闆,他就跟我開玩笑説,他沒有想到能用得上這麼對他們來講高大上的一個自動化設備,相當於是市場倒逼着他們用上了機器人,他也一把跟我們訂了10台。
接單接到“手軟” 國產工業機器人“後浪”洶湧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製造業最具代表性的裝備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在製造領域,我們也經常遇到被國外卡脖子的境況,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已經從跟隨變為並跑,並在一些細分領域有更多市場機會。
蔡東廷原本是一家壓鑄企業的技術總監,為新能源汽車和5G行業生產壓鑄件。幾乎所有的壓鑄件都需要打磨去毛刺,而這個步驟,傳統都由人工完成。工人長期暴露早高噪音和粉塵的環境中,勞動強度很大。質量上也很難保證一致性,往往在產能上跟不上。
安徽聖爾沃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蔡東廷: 去毛刺是整個行業的卡脖子的痛點,尤其在疫情期間過後,痛點就是痛上加痛了,因為人員實在是太難招了。
海外的自動化打磨設備,價格動輒三五百萬,這家智能裝備和另一家工業機器人廠商合作,研發了自動化打磨工作站。通過技術國產化,大大降低了價格。
安徽聖爾沃 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蔡東廷:
對於我們現在國產化來講,價格是進口設備的1/5。負責人蔡東廷介紹,打磨工作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正式接單,截至目前,單月訂單量就達到了六十台,根據預估,全年能有1.4億元的業績。
工信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31.7億元。根據行業測算,“十四五”末能達到千億規模。此外,工業機器人每1元錢的投入,能夠直接拉動工業領域自動化固定資產投資3-5元,根據調研,工業機器人一般能提升20%-25%的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