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輪牛市規律告訴你:假如牛市將在2020年啓動,將會出現怎樣的特徵?答案:緩漲急跌
下一輪牛市什麼時候會到來呢?一個方法就是看歷史軌跡,A股經歷了真正意義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輪:
第一輪牛市:1990年12月19日到1992年5月26日
這時候A股剛開市,激發了全民的熱情,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指數從96點開始漲到1429點,漲幅達到14.8倍,然後開始跌到386點,跌幅達到73%。
第二輪牛市:1992年11月17日到1993年2月16日
也就是説在僅僅經歷了半年的下調後馬上迎來了第二波牛市,從386點漲到1558點,漲幅303%。只維持了三四個月。
第三輪牛市:1994年7月29日到1994年9月13日
注意時間,這中間經歷了一年5個月的熊市,當時人們對股市的信心消失殆盡,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一個半月指數漲到1052點,漲幅200%,堪稱暴漲,只維持了一個多月,開始下跌。
第四輪牛市:1996年1月19日到1997年5月12日
也就是説在經歷了一年4個月的熊市後,牛市開啓,股指重新漲到1510點,牛市持續了一年半。
第五輪牛市:1999年5月19日到2001年6月14日
中間持續了2年的熊市後,股指創出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牛市也維持了2年
第六輪牛市: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
指數從998點一直上漲,這是A股歷史最高記錄,至今沒有打破,漲幅513.5%,維持了2年4個月,這是最為波瀾壯闊的牛市。
第七輪牛市:2008年10月29日到2009年8月4日
上證指數漲到了3478點,維持了一年不到。
第八輪牛市:2014年7月22日到2015年6月12日
當指數跌穿2000點開始有抄底資金入場,之後伴隨着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的利好,以南北車合併為開端,上證指數從2000點漲到5178點,維持了一年不到。
以上就是A股歷史上的八次牛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維持的時間較短,最長是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但也僅僅2年4個月,全部的牛市時間加起來是9.5年,在A股28年曆史中佔了34%,其他的18.5年要不是熊市,要不是震盪市。
牛市來臨會出現什麼特徵呢?個人認為是:緩漲急跌
這是因為在牛市中,很多人都不認為是牛市。所謂的牛市,需要漲了很多很多,比如大盤翻倍,創歷史新高,有大量股票上漲五至十倍的時候,大家才認可是牛市。在牛市本身的形成過程中,大家都是持懷疑態度的。
但是牛市的趨勢已經在無形中形成,有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入場,每天都會推動股市上漲,就算是上午拉高跳水,下午殺跌,到最後半小時的時候都會有資金入場,從而形成不管怎麼震盪最終都上漲的結果,這也是全日內多空博弈後由多頭主導的秩序。
這就必然會造成每天的漲幅並不會太大,畢竟每天都有多空分歧,就算出現了利空,市場也能很快消化掉利空,甚至將利空解讀為利好,那以在這麼多因素的博弈之下,就會形成雖然每天都在上漲,但漲幅有多有少,有時候大漲一天,然後小漲幾天。
這個過程會形成很多獲利盤,而很多投資者實際上並沒有堅定的牛市思維,只是想着投機一把,漲到什麼時候見頂就跑,於是當某一天股市突然下跌後沒有拉起來,就會誘發海量的投機者和牛市懷疑者一起拋售股票,從而出現暴跌走勢。
而牛市的趨勢形成,並不是一天形成的,是經過連續幾年的下跌,底部長期的橫盤、磨底,之後才形成的上升趨勢,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周K線、月K線均處於上升通道中,這種趨勢的力量會對股市形成堅實的支撐,一旦跌到重要的支撐位,就會有大量買盤湧入,不管是新增股民也好,還是大跌時出逃的短線資金也好,都會重新買入。
這就使得牛市在大跌後很快就企穩,然後又回到前面的懷疑、博弈和資金推動的模式中,重新震盪上漲,並超過上一次的高點,再次創出新高,直到下一次出現籌碼鬆動,再一次出現暴跌,反覆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牛市裏很多股民依然賺不到錢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牛市的思維,在震盪緩慢上漲的過程中一直不敢買入,又在加速上漲時正好入場,然後碰上急跌,在急跌過後又害怕見頂了套在山頂,於是匆忙割肉,但是股市又企穩震盪創出新高。
如此反覆循環,結果牛市越來越高,大盤已經有大幅度的上漲空間,而很多股民還在反覆追高和割肉,最後牛市進入狂熱階段終於見頂,把整個牛市中都沒有賺到錢的股民全部套住了,而此時這些股民又不甘心了,因為這時才相信是牛市,於是一直等啊等,一等就是熊市陰跌四五年過去了。
因此,牛市會出現緩漲急跌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堅定的牛市信仰者能夠牢牢地拿住自己手裏的優質籌碼。
充分利用好A股市場投資思維導圖,股票買賣點一目瞭然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板塊輪動以及股市中的各種知識,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更多更具體的投資乾貨知識分享,敬請關注越聲投研(yslcwh),後面將會為大家一步步分享!
(注意:以下圖片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裏會被壓縮了)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知識
10、獨創公式指標
温馨提示:由於版面有限,如果看不清圖片或喜歡小編的文章,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投研(yslcwh),更多後市操作及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乾貨源源不斷!
“均價線+均量線+MACD”三金共振選股法
一、什麼是三線金叉
三線金叉指的是均價線、均量線、MACD。三者發出金叉信號。三者同時發出的金叉信號是非常強烈的買入信號。一買就漲!在技術分析中“價、量、時、空”這四大要素中有三個發出了買入信號,極大提高研判準確性的概率。一旦出現三線金叉形態,買入就能享受到快速拉昇的機會。
二、三線金叉技術要點
1、均線金叉之後必須同時向上發散,呈現多頭排列。均線金叉就表明了市場平均持倉成本朝着多頭方向發展,隨着多頭賺錢效應不斷擴大,將會吸引更多場外資金入市。
2、5日均量線從下上穿10日均量線,成交量出現明顯放大。均量線的金叉就表明了場外新增資金在不斷進場。
3、MACD在零軸附近金叉,DIF線上穿DEA。MACD零軸以上就表示多頭行情。
三、三線金叉技術圖解
均線金叉:
均量線金叉:
MACD金叉:
四、買入條件
三線金叉買入條件
1、均線系統要求:
(1)至少3條均線匯聚粘合,越粘合效果越好.
越粘合越説明短期或中期的3條均線主力的成本比較接近,那麼他們就會形成強大的合力;
(2)匯聚粘合的均線系統必須在三個交易日內,同時向上發散,多頭排列。
2、均量系統要求:
(1)5日、10日均量系統即將和已經金叉發散,出現了多頭排列;
(2)成交量明顯增大。
3、MACD系統要求:
(1)在零軸附近即將和已經金叉或雙底,零軸以上金叉最佳;
(2)底部區域,DIF上穿零軸也可以;
(3)相對高位區域,MACD必須即將或同步金叉。
三線金叉注意事項
1、三金叉不必是同一天發出,只要相隔時間不長就可;
2、股價在下跌時一定要明顯縮量,在上升時成交量一定要同步放大;
3、同期大盤指數也在相對低位整理之中較為安全;
4、多條均線粘合後,都會有變盤,每次越多均線的粘合,行情就越大。
五、實戰案例
一段散户永遠珍藏的語句
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
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拋棄其他一切原則。
因為,無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敗之地,攻可贏之敵。
100萬虧損50%就成了50萬,50萬增值到100萬卻要盈利100%才行。
每一次的成功,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卻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
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
在交易中,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
假設現在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馬上賣出,毫不猶豫。
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
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股票可以不怕暫時被套。
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
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
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裏掙扎的股票,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
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這種觀點很危險,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
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
機構常常比散户失敗的難看。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
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
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