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餘俊毅
今年以來,隨着數字人民幣試點範圍不斷擴大,加之各地實施因地制宜的推廣策略,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正不斷拓展,在C端、B端加速落地。而這一進程也大幅提高了數字人民幣使用頻率,為其進一步推廣使用奠定了數據基礎。
11月3日在“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有關分論壇中,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截至2021年10月22日,已經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企業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筆數達到1.5億筆,交易額接近620億元。目前,有155萬商户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和政務等各個方面。
穆長春還介紹,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就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在2016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同年決定就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運營模式,並得到了各國央行的認可。2019年底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場景中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2020年11月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和大連加入試點。
同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德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和應用有利於無接觸式消費模式的發展,有利於新型消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建設,更有利於擴大國內需求、最終消費,為消費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數字人民幣大規模普及其實還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試點擴大後如何在高併發的系統中保持可靠性;再比如,如何培養用户習慣;在此基礎上,又如何將數字人民幣與跨境支付、人民幣國際化等有機結合。
蘇筱芮認為,數字人民幣正在漸進式重構支付體系,其產生的影響既體現在商户端,例如終端設備鋪設、收銀方式等,也反映在用户端,例如“碰一碰”“子錢包推送”以及可穿戴設備等。除了逐步滲透出行、電商、短視頻等零售場景外,從金融科技的發展大趨勢看,未來數字人民幣還將在企業貿易、供應鏈金融等實體經濟領域大顯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數字人民幣正式推出所面對的挑戰,穆長春表示:第一,受理終端的建設。雖然目前的試點項目已經運行得相當順利,但受理環境的建設仍在進行中。一方面,需要尋求通過多樣化的智能和定製化的錢包選擇,以及廣泛的使用案例來改善用户體驗。另一方面,需要為所有商户改造和升級受理系統。
第二,健全的安全和風險管理機制。央行數字貨幣很容易成為黑客的攻擊目標,因此安全是系統開發的首要任務。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數字人民幣的整個生命週期內,繼續完善其運營系統的安全管理,包括加密算法、金融信息安全、數據安全和業務連續性,以確保系統安全穩定。
最後,明確的監管框架。目前最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已經將數字人民幣的內容加入其中,“人民幣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而在更新原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數字人民幣還需要設立單獨的監管措施和管理辦法來完善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