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運用兩大利好 有望解決資產負債錯配難題

  蘇向杲

  9月28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登記有關事項的通知》,將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由註冊制改為登記制,險資運用再迎兩大利好。

  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兩大資管產品都是拓展險企投資渠道,實現資產負債有效匹配的重要途徑,此次登記制改革,對保險資管公司影響深遠。

  首先,登記制將極大提高險資配置效率,從投資者角度看,目前險資投資上述兩類產品規模佔比均接近九成。其次,資管新規後,各金融機構同台競技,產品發行效率成為決勝因素之一,登記制有望助力保險資管機構脱穎而出。再者,登記制利於壓實保險資管機構主體責任,釐清各方的權利義務,推動保險資管機構健康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登記制的及時出台,有望加速推動各類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落地,從供給端解決適合險資投資的優質資產不足的難題。因此,登記制可謂化解資產荒的及時雨。

  當下,險資運用面臨困局在於:一方面,截至今年8月末險資運用餘額已達22萬億元,隨着險資規模持續擴大,大量新增資產及到期資產急需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由於險資來源於保户,有資金成本且追求絕對收益,這決定了險資的資金屬性與公募、證券等機構迥異,這也將許多資產排除在險資可投資範圍之外。這兩大因素共同促成了險資資產荒。

  深入分析,由於具有剛兑屬性,險資近年來逐漸形成了“固收為主權益為輔”大類資產配置格局。正如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聖所説,“保險公司使用的投資策略是均衡的投資,80%投資於固定收益市場,形成一定利息以後用權益加強。”

  這一策略在利率中樞較高或權益市場向好的年份,往往能產生良好的收益。但反過來,如果利率持續走低,或權益市場波動加劇,將給保險公司帶來很大的投資壓力。今年,險資面臨的就是後一種情況,資產配置難度更大。

  究竟難在哪裏?難在剛性成本約束下,找到符合險資收益要求的資產並不易。按保險產品設計,險資長期年化投資收益率要維持5%左右,方能覆蓋成本,併為險企帶來經營效益。但目前的固收、權益、非標等資產並不能很好地滿足這一收益要求。

  從固收資產看,至今年8月末,險資配置於債券與銀行存款的餘額佔險資總規模的50.6%,但30年國債、地方債和20年國開債利率目前在3.5%附近,低於險資負債成本,銀行存款收益則更低。

  權益市場方面,2019年、2020年權益市場向好,險資配置於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較高,且能彌補固收資產的收益不足。但今年由於A股波動加劇,險資為合理控制風險敞口,在權益市場操作頗為謹慎,前8個月險資權益投資呈微收縮態勢。

  非標資產方面,從去年開始,“融資類信託新規”、房地產“三條紅線”等監管規則相繼出台,導致非標資產供給短缺,保險業很難找到合適的非標資產。

  固收資產收益低,權益市場風險大,非標資產供給少,諸多限制讓險資只能選擇收益率低且存在很大風險的產品,這也導致保險公司資產負債錯配風險進一步加大。

  令人欣喜的是,上述兩大資管產品實施登記制後,各類非標資產、保險私募基金等產品有望加速落地,可供險資機構選擇的資管產品數量將進一步擴大,險資的資產負債錯配壓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整體來看,兩大資管產品由註冊制改為登記制,是保險資管產品市場化改革的一大進步,將長遠地惠及行業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0 字。

轉載請註明: 險資運用兩大利好 有望解決資產負債錯配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