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退市股再現“末日狂歡”?要不得!

近期退市股再現“末日狂歡”,匪夷所思現象的背後,離不開投機炒作的推波助瀾。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套利空間大,不少投機資金將其視為“火中取栗”的絕佳標的,但押注退市股重新上市風險極大。要徹底掐滅這股復燃的“炒小炒差”之風,在加強監管之外,相關配套政策也有完善的空間。

隨着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今年以來退市企業明顯增多,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多隻退市股遭到熱炒。部分個股在退市整理期間價格一路上揚,甚至在最後一個交易日漲停。比如,6月15日,在即將摘牌的前夕,退市中房和退市遊久雙雙漲停,分別上漲9.09%、10.19%,讓不少人直呼“大開眼界”。

按照常理,一個被監管部門鑑定不行、即將被資本市場拋棄的投資品,投資者理應避之不及才對,為何卻一反常態對其追捧有加,甚至視之為香餑餑?

這種匪夷所思現象的背後,離不開投機炒作的推波助瀾。一般來説,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價格低、交易量小,少量資金就能拉動股價巨幅上漲,套利空間大,不少投機資金將其視為“火中取栗”的絕佳標的,極力要榨取其最後一絲價值。通過精心做局、拉抬股價,營造出退市股被搶籌的假象,誘導投資者追高買入,隨即便逢高出逃,徒留不明所以的中小投資者被套牢,只能“望股興嘆”。

經濟日報:退市股再現“末日狂歡”?要不得!

也有部分投資者明知有高風險,卻偏要買風險股。過去A股退市難、退市少,“不死鳥”神話頻現,在一些投資者的慣性思維中,哪怕股票即將被摘牌,依然有通過重組等方式避免退市的希望。所謂利空出盡是利好,高收益伴隨着高風險,與其坐等機會,不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然而,在全面註冊制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應退盡退”力度加強,保殼難度越來越大。部分投資者渾然不覺市場風向已變,依然抱着賭博心態盲目參與博弈,最終大概率只能成為“接盤俠”。

在最後一個交易日依然義無反顧掏出真金白銀買入,不可否認,有些投資者確實是出於看好公司發展,準備長線持有等待其東山再起。按照相關規定,企業退市之後還可以重新上市,若公司將來“復活”成功,現在以低價買入無疑會獲得較大收益。

但押注退市股重新上市風險極大。退市股“死而復生”絕非易事,截至目前,A股市場僅有匯綠生態、招商南油、國機重裝3家企業得以成功,實屬鳳毛麟角。大多數企業退市後陷入重重經營困境,往往只能在三板市場度過餘生。尤其是一些因觸及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被退市的公司,基本已無“重見天日”的可能。投資者投入大量資金去賭未來,面臨的機會成本不可謂不大。

經濟日報:退市股再現“末日狂歡”?要不得!

今年是退市新規實施的第二年,退市企業數量上升,市場“炒小炒差”風氣明顯收斂。近期退市股再現“末日狂歡”,干擾了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了中小投資者決策交易,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上交所多次發佈公告表示,密切監控股票退市整理期交易情況,對拉抬股價、維持漲幅限制價格等行為依規從嚴監管,對部分投資者採取連續實施暫停賬户交易的監管措施。

不過要徹底掐滅這股復燃的“炒小炒差”之風,維護好市場清朗生態,在加強監管之外,相關配套政策也有完善的空間。比如,可以考慮進一步優化風險警示股的投資者門檻、交易金額、漲跌幅限制等,從操作層面給投機炒作降温;或者繼續簡化退市流程、縮短退市時間,避免震盪期過長而給投機者可乘之機。

投資者則需跳出倖存者偏差陷阱,不能因為少數退市股被熱炒,就認定所有股票都會上演“末日走勢”,執迷於博傻投機的遊戲。事實上,更多退市股是在落寞中走向了謝幕。例如,5月17日退市的拉夏貝爾在最後一個交易日下跌近8%,退市整理期累計跌幅超20%。投資者應當清醒認識到,切勿選擇性地忽視風險,直至血本無歸才幡然醒悟。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8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日報:退市股再現“末日狂歡”?要不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