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財經 AWM
6月14日,媒體從楊懷定家屬處獲悉,曾有“中國第一股民”之稱的楊百萬去世。從炒國庫券到炒股票,楊懷定是中國證券市場的早期參與者、實踐者以及見證者。
在現在的A股市場,散户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韭菜”,追漲殺跌的是散户,被割的是散户,被認為“瞎炒概念”的還是散户。從2萬資產搏到2000萬,同樣是散户的楊懷定做對了什麼?
買賣國庫券賺“第一桶金”楊懷定出生於1950年,祖籍是江蘇鎮江,原來是上海鐵合金廠的一名職工。1988年,楊懷定從工廠辭職,在家待業期間,開始留心各種賺錢的機會。
在辭職前,楊懷定一個月工資只有68元,一年差不多800元,當時的存款也才只有2萬元。
1988年春天,國庫券轉讓開始從7座城市試點,同年4月,上海開放國庫券買賣,楊懷定在報紙上看到消息後,認為這是一個投資的機會。
國庫券是國家財政當局為彌補國庫收支不平衡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購買國庫券,既可以通過利率獲得固定利息,還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的買賣賺取差價。
楊懷定算了一筆賬,1985年,國庫券的利率是15%,開盤價是104元,如果2萬元全部購買該國庫券,即便不漲不跌,一年也有3000元的利息拿。而當時,銀行的利率為5.4%,2萬元的本金,一年的利息也才只有1080元。怎麼算,買國庫券都比較划算。
於是,楊懷定將自己多年來僅存的2萬元,全部買了國庫券。沒想到,下午他去看行情的時候,國庫券已經漲到112元,楊懷定趕緊把國庫券賣掉,僅僅半天的時間就賺了800元,相當於他一年的工資。“見好就收”真的是散户的優良美德。
由於當時中國的國庫券市場還沒有統一,也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一些試點城市的銀行為了週轉資金,會以低於100元面值的價格出售。
注意到不同城市的國庫券價差,楊懷定開始帶着現金和國庫券在安徽合肥和上海之間來回切換市場進行交易,在合肥低價買,再拿着國庫券到上海拋售,兩個月就賺到了10萬元。
隨着7個試點城市擴大到61個城市,楊懷定按照這種方法,幾乎跑遍中國,最遠去過新疆、黑龍江。原則就是,去經濟不發達的城市買,把國庫券搬到上海來賣。在這種操作下,楊懷定的資金很快就超過了一百萬,人稱“楊百萬”。
因為異地取款難,楊懷定都是用箱子裝着幾十公斤的現金和國庫券來回往返。考慮到自己的安全問題,楊懷定還專門請警察荷槍實彈來保護自己,當時還被《解放日報》刊登上海出現第一例私人聘請公安人員當保安的事件。再後來他不再親自到外地跑,而是僱人在全國跑,自己在上海電話指揮。
賺得盆滿缽滿後,楊懷定的內心並不踏實,主動跑到税務局問是否要交税。當時税務局局長剛好在場,不但告訴楊懷定不用交税,還表揚他主動報税的行為。
“中國第一股民”楊懷定在楊懷定這樣的人的推動下,中國國庫券的規模與日俱增,同時,買國庫券的人也越來越多。1989年,楊懷定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稱,由於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盈利都貼進去來,處於虧損的邊緣。
楊懷定感覺國庫券的利率即將下降,而且隨着買國庫券的人越來越多,也沒什麼利差好賺,便拋掉國庫券,轉戰股票市場,買入當時“老八股”之一的電真空。電真空的面值為100元,此前曾最高漲到140元,而後又下跌91元,楊懷定第一次便買入了3000股。
半年後,電真空股價漲到800元,楊懷定拋了股票一個月後,電真空一直跌到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價格為375元。開業第一天成交1000多股,只楊懷定一人便買了500股,後來漲到500多元,他又賣了。賣出電真空後,其股價又跌回370多元,而他又再次分批買進,直到後來漲到2500元。
1992年,A股遭遇開市以來最大熊市,上證指數暴跌400點後,楊懷定馬上進去抄底,沒想到大盤再跌300點,楊懷定被套住。
直到1998年,楊懷定在報紙看到政府將出台救市政策,他才立刻將賬户中的2萬股投入股市,果然第二天證監會宣佈三大救市政策,此後股市一騎絕塵,從300多點漲到1500點,他手中的股票在兩週內翻了4倍。
2013年,楊懷定在接受採訪中説:“比起當年2萬元本錢,今天我股市資產有2000萬,增加了一千多倍,錢夠用就好。”
作為中國證券史上一個標誌性的散户,楊懷定曾被美國各大報報道過,在1998年還被央視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他説過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我死了,請把我的骨灰撒到各個證券交易所門口”。
歡迎關注【BT財經】,閲讀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