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米收購捷付睿通之後,國內又一家手機廠商斬獲了一張支付牌照。
近日,深圳訊聯智付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上海沃芮歐退出,華為成為其唯一股東,並藉此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作為手機廠商,華為入局支付意欲何為?拿牌之後,華為又將怎樣展開業務佈局?在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華為能否動搖支付寶、財付通雙寡頭的格局?
1. 兩易其主的支付牌照華為並不是訊聯智付的第一任買主。
據瞭解,成立於 2013 年的訊聯智付曾是中興通訊用來佈局移動支付的重要主體。
眾所周知,2016 年起,支付牌照已進入存量時代,央行不再受理新牌照申請,短期內不再新設機構。
2014 年,中興有幸以訊聯智付為主體申請到了央行倒數第二批頒發的支付牌照。2015 年底,中興便發佈了自己的移動支付產品 “中興付”。但不到一年後,中興便放棄了這塊牌照,並在 2016 年 8 月和 2018 年 1 月分兩次將全部股權轉讓給了證通股份旗下的上海沃芮歐。
在眾星捧月中誕生的證通股份頭頂着 “證券版銀聯” 的光環,曾被寄望於真正地 “恢復證券行業支付基礎功能,集結全行業的力量和資源,讓客户資金在證券行業內部流動起來”。
支付牌照對證通具有基礎性作用,是其對外輸出的五大板塊中支付結算業務的入門許可。然而,隨着證通自身發展失速,支付業務也走上彎路,訊聯智付屢遭投訴莫名扣款、為現金貸平台提供支付通道,並因風控問題被央行處罰。到後來,多重壓力下的證通不得不出售第三方支付等業務牌照以彌補業績虧損。
去年 12 月底,華為完成了對訊聯智付的收購,並從證通手中接管了相關職能,時隔三個月工商變更通過審核,也算是華為正式官宣獲得支付牌照。
移動支付是智能手機的衍生品,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手機廠商獲取支付牌照將更有利於自身生態內支付業務的開展,提高用户的使用體驗。雖然曾公開表態不會申請支付牌照,但這並不妨礙華為用收購的方式曲線獲得牌照並佈局移動支付業務。
此前,華為就曾通過 Huawei Pay 接入雲閃付、發行信用卡、上線手機 POS、申請語音支付專利在支付領域有所動作。但如果沒有支付牌照,華為就和蘋果一樣,只能在支付環節提供技術服務,無法介入結算業務。因此,剛剛入手的訊聯智付對華為來説就是一把趁手的神兵利器,瞬間掃除了通關路上的荊棘。
2. 微信、支付寶不用太慌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已經形成支付寶、財付通雙頭壟斷的格局,二者合計佔據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眾多中小型支付機構掀起的風浪並不大。
但輿論普遍認為,華為的入局會對現有的市場秩序造成衝擊。#華為拿下支付牌照#的微博熱評也顯示,國內網民似乎很期待華為能一改當前壟斷的局面,為支付提供多一種可能。
這種預測多基於華為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與用户基數,但現實不容華為粉們過度樂觀。因芯片斷供造成的缺口,2020 年全年,華為手機出貨量明顯下降。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四季度,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環比暴跌近 20%,到今年一季度,華為更是直接被 OPPO 反超。國內智能手機領頭羊的位置不保,在移動支付市場更是個初生牛犢的華為能否成為攪局者,為一潭死水的移動支付市場注入一絲活力,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有網友形容,剛拿到支付牌照的華為就像是大哥、二哥都已成年後剛出生的小弟,能分到多少家產還要看他有什麼本事。
“華為拿下支付牌照一定會對微信、支付寶的份額有些影響,但短期內幾乎沒有任何威脅,” 支付產業網創始人劉剛指出,一是商户和用户習慣已經養成,沒有 “大殺器” 很難改變,二是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背後的產業鏈條越來越趨於穩定,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變化。
他還以中興和小米舉例,表明手機廠商有了支付牌照並無亮眼的業績。
誠然,作為同一張支付牌照的前任持有者,主動放棄的中興必定在支付業務上並無太多獲益。要知道,在移動支付行業排名第三的壹錢包市場份額也僅為 1.5%。在僅剩 3.1% 的 “其他” 當中,小米、華為還能分到多少蛋糕可以想見。
在一份第三方出具的《2020 年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排行榜》中,被華為收購的訊聯智付和被小米收購的捷付睿通分別排名第 72 和第 78 名。直觀地看,二者的確無力動搖當前的市場格局。
3. 華為堅守自家城池那麼,拿到支付牌照的華為能幹什麼?
前輩小米的做法是,將支付牌照作為金融的入場券,切入信貸、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業務。但在當前監管對信貸較為敏感、央行要求 “迴歸支付本源” 的大背景下,成立一個 “華為金融” 似乎不是個理想選擇。況且除了支付牌照之外,與手握民營銀行、虛擬銀行、小額貸款、保險等多張牌照的小米相比,華為佈局金融的底氣並不足。
央行披露的已獲許可支付機構信息顯示,華為收購的訊聯智付的業務類型包括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電話支付,不像支付寶那樣包含銀行卡收單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業務。
因此,華為買到的這張支付牌照只能為客户開立支付賬户和經營線上收單業務,不能參與線下收單,也就無法像支付寶一樣向商户收取手續費,價值不大。
當然,華為在收購前一定做好了盡調,對於諸如此類的基本信息應該也有了充分了解。之所以繼續出手,恰恰證明華為無意與微信、支付寶一較高下。
上述行業人士認為,華為爭取支付牌照,更多是從合規層面考慮。
目前,華為自身場景中的華為商城、華為音樂、華為視頻、應用市場等移動端應用都有支付需求,華為獲得支付牌照,為的就是獲得基礎的清結算資質以規避可能的 “二清” 風險。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獲得支付牌照也有利於華為提升自身的金融資質,以便能有力保護自身生態中的支付數據,乃至在未來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方面具有先行優勢。
主觀上志不在此,客觀上還不夠格。這兩點註定了華為支付無法成為微信、支付寶的勁敵,更難與二者形成所謂三足鼎立的局面,遑論扛起反壟斷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