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將滿一週年。
改革元年,“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完成,切實讓利消費者;險企持續完善管理體系,費用率明顯壓降。但必須直面的問題是,險企普遍感到“壓力山大”,綜合成本率持續上漲,目前行業性虧損已經出現,“活下去”成為不少險企的重要目標。同時,車險綜合成本率尚未行至峯值;車險綜改第二階段尚未正式啓動,更大的挑戰仍在前方。
形成“雙降”“雙升”新局面
2020年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正式落地實施。之所以稱之為“車險綜合改革”,是因為其不僅涉及商業車險改革,還有交強險改革;不僅涉及車險費率改革,還有產品設計、服務變革等。
改革讓利於民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據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車險綜合改革實施近一年以來,累計為我國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超1700億元,“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完成,車險市場呈現保費價格、手續費率“雙降”和保險責任限額、商車險投保率“雙升”的新局面。
從“雙降”來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車輛平均所繳保費2774元,較改革前降低21%,88%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從險企費用率水平來看,截至今年7月末,全國車險綜合費用率、車險手續費率,以及車輛業務及管理費用率同比分別下降11.8%、7.3%以及5%。
從“雙升”來看,車險的風險保障程度顯著提高。交強險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萬元提升至20萬元,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平均保額提升56萬元,商業險投保率由改革前的80%上升至86%。同時,賠付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末,車險綜合賠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3%。
改革大幕拉開,倒逼險企提質增效。中國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雖然車險綜改給車險經營帶來一定壓力,但是也倒逼保險公司精細化經營、精益化運營、精確化管理,特別是在客户經營上,中國太保通過一段時期的不斷打磨,通過客户經營,有效對沖了車險綜改帶來的壓力。
錦泰保險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印發《關於推進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並以此為綱領,多方位、多層次應對車險綜合改革,包括優化管理機制、變革運營模式;加強科技賦能、實施精細管理;優化渠道結構、提升銷售能力;尋找業務增量、堅持特色經營等,實踐表明,其應對舉措取得了成效,到今年8月底,其車險業務規模保持穩定,簡單兩率(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明顯優化。
車險承保虧損壓力進一步加大
車險綜改對消費者的讓利顯而易見,給險企帶來的經營壓力也顯而易見。
“今年,車險承保虧損是一定的,只是虧多虧少的問題。”面對車險承保能否盈利這一問題,一家中小險企車險負責人苦笑道。他的苦衷,也正是全國眾多中小財險公司共同的煩惱。車險綜改之後,車險承保虧損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儘管依靠投資收益,險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承保虧損的缺口,但缺口過大則難以覆蓋。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到今年7月底,車險綜合成本率一路上升至100.93%,意味着從全行業來看,車險承保陷入了全面虧損。
更“扎心”的是,目前的財務數據仍然還沒有完全體現車險綜改的影響。從財務年來看,險企今年的已賺保費中仍有一部分來自車險綜改之前的保費確認,仍有改革前紅利的影響,而2022年的保費才將全部來自車險綜改實施之後,因此,其保費充足度將進一步降低,預計綜合成本率還將進一步攀升。“車險綜合成本率可能在2022年到達峯值。”錦泰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險行業全面虧損將是階段性的。錦泰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若經營持續虧損,保險主體必將進行自我調節,在監管“高質量發展”政策引導下,市場將重新迴歸穩健態勢。長安保險車險部副總經理賈振雷分析稱,隨着時間的推移,車險綜改前的歷史保單影響越來越小,財務報表將完全真實反映車險綜改實施後的成本,在市場調節機制下,預計到車險綜改實施兩週年,車險經營將回到綜改前相對平衡的狀態。
除了車險承保出現行業性虧損,大型險企和中小險企之間的分化也備受業內人士關注。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於澤表示,上半年,人保財險車險發展整體平穩,新車份額和續保率都有所提升,車險承保盈利39億元,綜合成本率為96.7%。他分析認為,人保財險的主要優勢是基於大量客户和數據的定價優勢,以及規模優勢。
對比之下,中小財險公司面臨的壓力更大,後台成本、運維成本偏高,風險識別與定價能力較弱,銷售體系不健全,防滲漏及反欺詐能力急需提升等,都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對此,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皆提到,中小險企唯有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例如,錦泰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家庭自用車是車險經營的基本盤和穩定器,車險綜改後,儘管個別地區家庭自用車出現暫時性經營虧損,但不能就此放棄,或進行方向性調整,唯有在該領域精耕細作,才能生存下去。他表示,在險企亟須提升的各項能力中,風險識別與定價能力最為關鍵,必須花大力氣補齊短板。
賈振雷表示,車險綜改實施以來,長安保險加強了對車險各板塊業務經營情況的“回顧”,加強風控,對部分高風險業務採取主動壓縮策略,“專注自己擅長的細分領域去經營,即使業務增長速度慢一點,也要控制好風險。”
增量市場的機會與難點
緩解壓力,尋求發展,不僅要優化存量市場,還必須尋找增量市場。對於車險業務而言,增量市場在哪裏?業內人士認為,從行業層面來看,新能源車保險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增量市場,但對於各家公司而言,增量市場卻不一樣,得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挖掘。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合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1.3萬輛和17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近2倍。中汽協認為,照此態勢發展,我國有望提前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20%市場份額的中長期規劃目標。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對於新能源車保險市場,儘管險企的關注度都非常高,但策略卻各有不同。人保財險等大型險企積極佈局,而眾多中小險企目前則是保持關注、審慎行動。
據於澤介紹,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新能源汽車保費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60%,保費貢獻度3.3%,車均保費3900元。對於新能源車賠付率高於傳統燃油車的原因,他分析認為,目前新能源車還處在初級階段,各主機廠的產品和產品性能以及一些產品的駕駛操作差別較大。隨着新能源車的迭代升級,包括科技手段提升之後,新能源車的駕駛操控和安全性都會有大的提升。對此,人保財險在車型定價、從人定價等方面採取風控舉措。“我們將抓住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機遇,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車保險。無論在定價上還是銷售渠道上,都做了充分準備。”
賈振雷認為,新能源車賠付率較高,還有一個原因,即其動力系統、風險因子與傳統燃油車不盡相同,查勘員對事故車輛定損經驗較欠缺,維修成本把控難。目前,長安保險也在加強新能源車險業務的相關培訓。同時,中小險企掌握的新能源車承保理賠數據量有限,風險保費測算與定價也是一個難題。
顧越表示,對新能源車保險,下一步,其將根據新的新能源車條款費率,更好地加以管控。
錦泰保險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新能源車險保持密切跟蹤和積極探索,做好承保理賠相關準備,將以“審慎”原則積極推進新能源車保險的發展。同時,他認為,新能源車保險將給行業帶來巨大增量,公司也需要結合自身特點,挖掘屬於自己獨有的增量市場。例如,該公司將其農險與車險相結合,利用其網點優勢,將車險業務逐漸下沉到農村市場。
賠付率可能還將上升
對於一個年保費規模超過8000億元的巨大市場而言,一年的綜合改革時間尚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結合當前實踐,業界人士建議控制改革節奏、加大對中小險企的扶持力度。
根據《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要引導行業將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截至今年7月末,車險綜合賠付率上升至73.3%,離預期賠付率目標仍有一定差距,隨着改革的深入推進,賠付率可能還將進一步上升,險企經營壓力更大。
同時,根據改革節奏,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將逐步放開,目前實施的是第一步,將自主定價係數範圍確定為0.65-1.35,第二步將適時完全放開自主定價係數的範圍。對此,業界人士建議,為防範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建議控制好改革整體節奏,特別是自主定價係數全面放開需要充分論證,不宜操之過急。同時,必須持續加強監管力度,防範惡性競爭。同時,建議提高折扣上限,解決高風險業務投保難的問題。車險綜合改革後,實踐中,絕大部分業務符合現有風險水平,但也有部分業務在自主係數達到上限的情況下,賠付率仍然超過了100%,險企為控制風險,出現不敢保的情況,建議對該部分業務提高自主係數上限,避免險企不敢保、客户投保難的問題。
同時,還有中小財險公司負責人提出,加大對中小險企的扶持力度,雖然《意見》表示要支持中小財險公司優先開發差異化的創新產品,優先開發網銷、電銷等渠道的商車險產品,不過目前尚未有相關的政策或者創新產品的支持細則發佈,希望能在該領域加快落地步伐。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