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泡騰VCer,作者:Leah,編輯:Janet、Monnpie、Claire
作為近幾年最大的“黑天鵝”,新冠疫情一頭扎進全球化市場,砸起了巨大的水花,也為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紗,無數行業因此遭受重創。
但與之強掛鈎的醫療行業卻是個例外,疫情的出現為行業的紅火發展加了一把薪柴,數字大健康市場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增長契機。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底,數字醫療共服務2.15億在線用户,滲透率高達21.7%。
2021年,共有34家大健康領域的企業赴港上市,叮噹健康也在其中。
作為即時藥品零售的先行者,秉承“28分鐘送達”原則,叮噹健康自2014年誕生起就備受資本青睞,所獲融資金額更是超過了30億元。然而,這樣一家“明星”公司卻首戰失利。短短6個月後,該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請材料已經“失效”。
9個月後,叮噹健康在今年3月16日第二次衝擊港股,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仍由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擔任。
叮噹健康此前為何“出師不利”,歷時9個月後,其業務發展、營收狀況如何?未來又將如何向資本市場交出一個滿意的答卷?泡騰VC研究員依據其發展時間線,梳理了叮噹健康這一IPO的兩次上市歷程及發展概況,一起來看看。
叮噹健康發展簡史(泡騰VC整理)
01 從“輕”到“重”2014年,O2O的浪潮席捲全國各行各業,醫療健康領域也不例外。仁和集團的董事長兼CEO——楊文龍嗅到商機,創辦了數字零售藥房“叮噹快藥”,主打全天候28分鐘送藥上門的“快送”服務。
成立之初,叮噹健康的經營模式是與線下的藥店進行合作。由於供給端在藥房,叮噹健康只扮演交易平台的角色,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非24小時營業藥店無法及時供貨、起送費用產生分歧等等,一再出現的矛盾導致“28分鐘送藥上門”的服務承諾難以得到有力的保障。
此路不通另尋它路,做交易平台的輕資產模式跑不通,那就轉向“自營藥房+自建配送團隊”的重資產模式。2016年初,叮噹健康開始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佈局線下智慧藥房連鎖店,並建立自有的藥品配送系統和團隊。這一戰略調整也頗有成效,年末,公司在北京市場的單日訂單量就突破了2萬。
2017年,叮噹健康在包含北上廣深在內的7座城市,建立了超過200家自營門店。隨後,在2018年年底,公司啓動“百城千店”計劃,期望在3年內覆蓋300個城市、開設2000家藥店。截至最新的招股書披露日,叮噹健康已在17個城市建立348家智慧藥房。
不過,由輕資產向重資產的模式轉變並未為公司尋得一條一通百通的道路,從公司連年不斷的虧損狀況就能略窺一二。自2018年至2021年,叮噹快藥的淨虧損則分別為1.03 億元、2.74億元、9.20億元、15.99億元,虧損逐年遞增,至今尚未盈利。
除了數字醫藥零售業務外,叮噹健康也在積極探索新業務,如在線診療、慢病與健康管理,欲打造“醫、藥、檢、險”健康生態。目前,公司的醫療團隊擁有18名全職、73名兼職醫生,800多名第三方機構的合作醫生,及427名藥師。這支團隊除了為用户提供在線診療服務外,還為用户指導慢性病相關的專業問題,包括用藥劑量、處方續方、醫療健康知識管理等。
新業務能否撬動營收增長,為叮噹健康帶來利潤,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不過,縱觀大健康行業,賺錢的機構靠的還是賣藥。
02 行業第三的首戰失利行業總覽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大健康市場存在巨大潛力。
2020年的醫療總支出超過7.2萬億元,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17.7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3%。此外,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正在不斷增長,預計在2030年將達到總人口的21.9%。
數字大健康市場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3,074億元,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4.2萬億元。
數字零售藥房是這一市場的核心細分領域,也是叮噹健康及京東健康等互聯網勢力的核心業務。2020年,中國數字零售藥房商品成交金額達1,727億元,預期將於2030年達到1.4萬億元。
(來源:招股書)
那麼作為即時藥品零售的先行者,叮噹健康在數字零售藥房市場的實際表現又如何呢?
基於2020年的收入情況,公司的市場份額僅1.0%,排名第3,與後兩位差距不大。但與排名Top2的公司相比,無論是收入規模還是市場份額,差距都十分顯著。兩家公司線上直銷產生的年收益均在百億元以上,市場份額分別為9.7%、6.6%。據推測,這兩家公司應系阿里健康、京東健康。
(來源:招股書)
首次上市折戟2021年6月8日,叮噹健康完成了2.2億美元的C輪融資。十幾天之後,該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不過這之前,公司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5月20日,包括泰康人壽在內的18名機構股東集體退出,俞雷、於慶龍、馮鋼等11名董事/監事從主要人員中退出。其中,俞雷此前為叮噹快藥CEO,馮鋼為東南事業部總經理,公司的註冊資本也接近腰斬。
有媒體將此解讀為,叮噹健康在籌備上市,也有人猜測,公司可能業績低於預期且現金流出現了問題。
外界的質疑聲,似乎也為公司首次遞表失敗埋下了伏筆。
從當時披露的數據來看,叮噹健康“燒錢但不賺錢”的問題已經比較明顯了。僅2021年Q1季度,公司的淨虧損已達到7.67億元,逼近2020年全年虧損9.2億元。即使是經調整淨虧損,一個季度也達到了0.88億元,而這一指標在2018年-2020年的全年分別為0.7億元、1.23億元、1.49億元。
在疫情的加持下,叮噹健康的快藥業務年銷售總訂單量(線上直營渠道+線下渠道)從2019年的2640萬單,增至2020年的4050萬單,增長53.4%。為何虧損反而擴大了呢?
問題還是要説回「自營藥房+自建配送」的重資產模式。近年來,公司的戰略目標從“百城千店”到“千城萬店”,然而實際效果並不理想,不斷加速的網點佈局,帶來了不斷抬升的成本。此外,叮噹健康的智慧藥房僅有300多家,無法與線下藥品零售巨頭老百姓藥房近5000家門店的規模抗衡。
線下渠道規模太小,即便單店的年銷售額十分客觀(500萬元以上),也濺不起太大的水花。線上渠道,又揹負着高昂的營銷成本。2020年的整體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佔到總收入的19.8%。
不過,虧錢不是本輪上市失敗的全部原因,強大的競爭對手無一不對叮噹健康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叮噹目前正處於一個比“下”不足,比“上”也不足的尷尬境地。
對比傳統線下零售藥店,在規模和覆蓋情況上,叮噹健康的智慧藥店難以與之抗衡。傳統藥店的密集程度,可以讓患者很方便地完成購買。而若要求快,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一樣可以實現。
而對比線上平台,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主要競對,叮噹健康在流量、運力甚至營銷手段上,都遠不及這些身經百戰的互聯網巨頭。京東健康背後,是京東多年深耕完善的物流倉儲體系;阿里健康背後,是國內Top1的電商平台和搭建多年的本地生活服務生態。流量方面,彼時招股書中披露的註冊用户總數為2,800萬(最新數據3,300萬),而巨頭們早已突破年活躍用户1億人。
此外,出師不利也受到行業波動的影響。
2021年,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下行週期。互聯網醫療股也遭遇大幅回調。彼時,阿里健康股價一度腰斬,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也遭遇震盪下行。而在阿里健康發佈的2022財年中期業績報告中顯示,期內虧損高達2.32億元。
二級市場的萎靡和巨頭的業績表現,動搖了資本的信心。“內憂外患”疊加,叮噹健康首戰失利也就能説得通了。
不過,短暫的失利還未蔓延成定局。
03 第二份“答卷”2022年3月16日,叮噹健康二度遞表。
據最新招股書披露,自2019年至2021年,叮噹健康的收入分別為12.76 億元、22.29 億元、36.8億元,年度淨虧損分別為2.74億元、9.20億元、15.99億元,分別佔當年總收入的21.5%、41.3%、43.5%。公司的收入在逐年擴大,但增幅收窄。而與之相對的,虧損卻在不斷擴大。
再看毛利的表現,據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近3年的毛利率正逐年降低,從36.8%降至31.6%。不過,相較於其他競對,公司受益於自營藥店的模式,毛利仍是比較高的。阿里健康的毛利率維持在20%左右,京東健康的毛利率稍高,但並未達到30%。
問題在於,高毛利為什麼換來的還是連年的高額虧損呢?主要系高額的營業成本(佔收入68.4%)、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外、履約開支,以及金融負債的公平值變動損失、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的影響。招股書指出,營業成本主要由產品採購、運輸的費用構成;而履約開支主要指的是物流、倉儲服務開支。
市場營銷開支在去年達到最高,佔總收入的22.7%,可見公司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場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僅有2.6%的研發成本。基於此,將叮噹健康當作一家營銷公司,似乎不無道理。
在經過加回股份支付、金融負債公平值損失的金額,調整後的淨虧損分別為1.23億元、1.49億元、3.30億元。
通常來説,經調整利潤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的經營情況,雖然調整後的虧損大幅收窄,但虧損率依然高達9.7%、6.7%、9.0%。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成本的影響外,在2019年-2021年裏,公司分別向用户提供人民幣補貼2.1億元、4.1億元、7.2億元。每年上億元的補貼,對本就揹負高額經營成本的叮噹健康來説,更是雪上加霜。
招股書數據顯示,過去3年內,公司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收入分別為12.51 億元、22.05 億元、35.61億元,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 98.1%、98.9%、96.8%。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包括線上直營、業務分銷、及線下零售,營收的主要來源仍是“賣藥”,其他業務帶來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可見,之後佈局的在線診療、健康管理等業務,還未形成一定規模。
線上直營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中的主要細分類目,其收入佔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總收入的70%以上,增長也相對穩定。而線下渠道收入的顯著提升,主要由收購藥房網,DTP藥房數量增加影響。
線上直營業務的毛利在2019-2021年中顯著提升,2021年達到7.73億元,不過受高額補貼等因素影響,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除財務數據外,本次招股書還更新了活躍用户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台總註冊用户數達到3,300萬名,平均月活用户數210萬,而京東健康在2021年年活躍用户數已突破1.23億人。相比之下,差距仍未縮小。
叮噹健康計劃在上市後,利用資金優化技術系統、運營平台,同時提升包括建立專業醫師團隊在內的服務質量及業務質量,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擴張業務,包括用户增長、開發智慧藥房網絡以提升市場佔有率。同時,招股書中的風險因素部分也提及,如果智慧藥房的擴張不能實現、無法完成新城市的佈局,公司的業務發展將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綜合來看,叮噹健康此番交出的成績與去年相比,並沒有較為明顯的進步。
04 長路漫漫叮噹健康的醫藥新零售模式似乎並未走通,至少從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何時能扭虧為盈仍是未知數。不過必須承認的是,醫療健康領域的生意並不好做。行業本身壁壘高、專業性強,投入週期長、回報慢,一切還要留待市場及時間來檢驗。
近期,網上傳出了關於叮噹快藥配送的藥品變質的新聞,且該藥品的來源不明。同時,關於叮噹健康“28分送達”的可靠性,也存在很大的爭議。
燒錢不止,巨頭環伺,負面新聞不斷……此番衝刺能否成功?成功上市後,叮噹健康又將通過什麼方式來緩解虧損壓力,撬動新的增長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Reference:
- 1.《叮噹健康招股説明書》
- 2. 《想上市的叮噹健康,“28分鐘”優勢不再,還倒虧28億》
- 3. 《叮噹健康IPO路上的“三座大山”》
- 4. 《叮噹健康IPO失利 阿里健康重返虧態 規模戰差在哪?》
- 5. 《淘金者叮噹快藥,困在金山裏》
- 6. 《18位股東集體退出,還不上市的叮噹快藥能否找到突圍的快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