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無論是CureVac宣佈以32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荷蘭腫瘤免疫療法公司 Frame Cancer Therapeutics,還是BioNTech首席執行官稱,預計將在2022年內看到首個癌症mRNA疫苗上市,都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炒熱“mRNA抗癌疫苗”概念。而這些行業利好都成為了嘉和生物6月27日盤中股價大漲的“墊腳石”。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6月27日,嘉和生物-B(06998)早盤高開,盤中股價一度大漲超36%,達到5.95港元。公司當日成交額突破1億港元,最高市值破25億港元,創下近4個月來的市值新高。
嘉和生物股價突然起飛的原因在於,其日前宣佈與艾博生物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具有全球創新性的mRNA產品及相關藥品。具體來看,嘉和生物的生物抗體開發平台將與艾博生物的mRNA技術平台結合,共同研發用於腫瘤治療的mRNA藥物。
精準踩中近期國際大熱的“mRNA抗癌疫苗”熱點,其炒作價值不可謂不高,但市場的熱度僅僅維持了10分鐘。在9點40分漲幅超過36%之後,嘉和股價一路下跌,最終收漲3.54%。也就是説,早盤追高的投資者,可能因此當日虧損超30個點。
mRNA抗癌疫苗能否成為絕地反擊的起點
踩中業內大熱點仍舊高開低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於嘉和生物的信心不足,這或許是其前段時間公司高層人員變動留下的“後遺症”。
今年4月14日,嘉和生物集團總裁、執行董事周新華宣佈辭職。雖然,嘉和生物未披露周新華離職的原因。但行業猜測,其或許與嘉和生物經營不善相關。
在此前3月,作為嘉和生物股東之一的沃森生物發佈了其2021年年報,財報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57.36%。對於淨利降幅超50%,沃森生物早在其1月的業績預告中被給出了答案:當期研發費用大增;公司持有嘉和生物股票期末價格下跌,致報告期內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約199%。
實際上,市場對於嘉和生物後續發展的信心不足,源於其近年來表現與其上市時存在較大反差。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以超購1246.52倍的募資成績登陸港股。並且其在上市前還引入了OrbiMed、經緯中國和太平洋資管等12名基石投資者。千倍超購加上明星基石,這也使得當時市場對嘉和生物的投資情緒高漲。
但後續嘉和生物的走勢並不如人意。與當初最高股價32.2港元/股相比,截至6月24日,公司收盤價僅4.2港元,區間跌幅達86.8%。
之所以在上市2年內出現股價大幅下滑,與整個行業的投資風向也不無關係。據前期披露的2021年年報,有8家biotech的現金不足以維持2.5年以上的研發投入,其中4家撐不過2年的研發投入。也正是在鉅額研發投入下,部分港股18A企業虧損情況較為嚴重。嘉和生物便是其中之一,其2021年研投入6.13億元,淨虧損8.65億元。
造成18A公司普遍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十年十億”的雙十定律;另一方面則是me-too式研發策略邏輯的毀滅。
在大量研發費用投入後,嘉和生物首個商業化產品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GB242,商品名佳佑健)獲批上市,目前該產品正受到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和阿達木單抗的雙重挑戰。尤其是阿達木單抗領域,目前,國內阿達木單抗除了原研藥修美樂之外,還有多款生物類似藥獲批,這讓佳佑健後續的商業化推廣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
據新任嘉和生物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郭峯介紹,在2022年中,嘉和生物計劃實現的目標之一便是推動佳佑健的成功商業化。除此之外,在另外幾個目標中,其中之一便有達成與 mRNA藥物研發平台就早期mRNA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合作,而這也是此次推動嘉和生物盤中大漲的關鍵原因。mRNA抗癌疫苗會成為嘉和生物未來絕地反擊的關鍵嗎?
能否靠mRNA抗癌疫苗研發翻盤
在前段時間閉幕的ASCO2022年會上,BioNTech宣佈,其基於mRNA的個體化新抗原特異性癌症疫苗 autogene cevumeran與抗 PD-L1抗體atezolizumab和化療聯用,在治療接受手術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1期臨牀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與此同時,BioNTech首席執行官還宣稱,2022年內將看到首個癌症mRNA疫苗上市。
從研發進度來看,僅僅宣佈在抗癌mRNA疫苗項目早期研發的嘉和生物與第一研發梯隊存在較大的時間鴻溝。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新生抗原是由癌細胞產生的蛋白質,與健康細胞產生的蛋白質不同,且能夠被免疫細胞識別。但在很多腫瘤中,新生抗原的表達水平較低,不足以激發強力的抗癌免疫反應。BioNTech的autogene cevumeran是基於患者腫瘤樣本全外顯子測序和轉錄組測序數據分析得到的位點進行設計,包含有20個MHC-I和MHC-II型的新生抗原表位。因此,autogene cevumeran是一種完全個性化的mRNA新生抗原疫苗,旨在誘導針對癌症特異性新抗原的從頭免疫反應,識別殘留的癌細胞並防止復發。
在ASCO年會上公佈的數據顯示,autogene cevumeran疫苗可以改善接受手術切除胰腺導管腺癌患者的預後療效,延長其無復發生存期,且治療安全性好,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顯然,BioNTech目前身處mRNA抗癌疫苗研發的頭部領域。由於與疫苗相比,mRNA蛋白免疫療法在製劑遞送、蛋白生產有效性和耐受性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導致mRNA治療藥物比mRNA疫苗開發進度慢,從側面顯示出了BioNTech的先發優勢。
實際上除了BioNTech,全球範圍內mRNA治療藥物研發熱情較為高漲,有多款產品也處在臨牀II/III期階段。
以mRNA三巨頭之一的CureVac為例,5月25日,CureVac與myNEO宣佈,雙方通過確定特定的癌症抗原開發用於癌症疫苗的新型mRNA免疫療法;6月8日,CureVac 宣佈以32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荷蘭腫瘤免疫療法公司 Frame Cancer Therapeutics,以進一步加強在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佈局。
除此之外,Moderna則選擇在與默沙東合作研發腫瘤疫苗。雙方在研究中將Moderna疫苗與默沙東的K藥進行聯用,2020年公佈的中期數據可圈可點:10例HPV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中,一半病人病情得到了緩解;此外,Moderna此前公佈的IL-12 mRNA腫瘤疫苗I期數據良好,聯用Durvalumab的效果可期。
在國內的mRNA抗癌疫苗版圖中,以艾博生物、斯微生物、新合生物以及嘉晨西海為首的研發企業,其mRNA抗癌疫苗研發大多處在臨牀前/臨牀I期階段。例如,今年2月12日,斯微生物研發的編碼新生抗原mRNA個性化腫瘤疫苗,在澳大利亞取得了正式批件,宣告正式進入海外註冊臨牀I期階段;3月25日,嘉晨西海宣佈其自主研發的JCXH-211已獲批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新藥臨牀試驗 (IND)批件。
而此次與嘉和生物合作的艾博生物,目前除了一款與沃森生物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處在臨牀III期,其餘在研產品多數都處在臨牀前階段。
正如上文提到的,mRNA蛋白免疫療法在製劑遞送、蛋白生產有效性和耐受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技術研發壁壘,從成功研發到產品獲批上市依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對於目前產品商業化前景不算明朗的嘉和生物而言,無疑是遠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