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人“年終獎”:分化明顯、部分延遲發放 行業轉型期“陣痛”仍在持續

隨着春節腳步的臨近,“打工人”最關注的話題便是年終獎了!在信託投資吸引力減弱、業績經營承壓的形勢下,信託“打工人”年終獎表現如何?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多位信託業人士,試圖得到答案。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行業環境的影響,2022年信託“打工人”年終獎分化依舊嚴重,一線銷售員工的年終獎直接和創收規模掛鈎,多勞多得。也有信託從業人士表示,因為疫情、過年時間較早的原因,結算時間沒有預留充足,所以年終獎將推遲到節後發放。

信託人“年終獎”:分化明顯、部分延遲發放  行業轉型期“陣痛”仍在持續

業績為王

每到這個時點,年終獎發了多少都是“打工人”最為關心的話題。2022年,信託業年終獎表現如何?北京商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從業人士調查發現,由於各家公司規定不一,有的信託公司已經下發了年終獎;有的信託公司選擇分批發放;有的信託公司則未對年終獎發放做出通知。

信託公司主要分為前台、中後台部門,前台主要為財富管理條線的銷售人員,中後台多以管理層和財務人員、人力資源等為主。“2022年,信託業發展依舊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一位總部位於東南地區的信託公司銷售人員説道,“由於每家信託公司都存在差異,所以年終獎分化也比較明顯。一線員工的年終獎直接和公司創收規模掛鈎,疫情對我們展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線下面籤受阻導致我的業務量沒有達到預期,年終獎大概拿到了15萬元,往年業績好的時候可以拿到20萬元左右。”

“前台業務人員年終獎和績效掛鈎比較多,多勞多得,這兩年我們公司的年終獎是上浮的,這主要看公司業績,具體到前台信託經理,也是看其所在團隊完成業績指標的情況而定。在發展好的時候,信託業的年終獎確實很高,在整個金融行業裏也算是‘獨樹一幟’的存在,但現在已經迴歸到了理性階段,能拿到上百萬元年終獎的信託經理已經很少了。”一家頭部信託公司的相關人士説道。

當前,信託業依舊面臨較大的業績經營壓力,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信託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均有明顯下滑:行業累計實現經營收入673.52億元,同比下降199.12億元,降幅22.82%;全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為383.01億元,同比下降173.75億元,降幅31.21%。

也有信託公司年終獎分批或延遲發放。一位總部位於南方地區的信託公司後台部門人士表示,“往年來説,年終獎一般都是節前發放,但在此前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時間較早的影響下,我們今年選擇留在節後發放”。另一家信託公司財富管理條線員工提到,“公司目前還暫未發放年終獎,但年終獎勵還是拿業績來説話,業績高的自然高,業績低的自然只能拿一小部分”。據悉,也有信託公司的年終獎會延遲至七、八月才發放。

預期還將縮水

曾幾何時,信託業一度被譽為金融業高薪“天花板”,如今這一光環也逐漸暗淡。究其原因,與違約事件頻發、投資吸引力減弱、行業轉型升級有關。在採訪過程中,也有多位信託從業人士提到了具體原因。

“近兩年,信託公司都在轉型,而且違約事件頻發。”一位專注於證券類信託項目的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坦言,“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年終獎表現參差不齊,未來縮水肯定成為常態,這是一個必經階段。目前,信託分類改革已經實施,政策的適應也都需要一個過程,去除傳統業務後,新業務收入的貢獻都有限。”

2022年10月初,監管部門發佈《關於調整信託業務分類有關事項的通知》將信託業務劃分為資產管理信託、資產服務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大類,進一步釐清業務邊界和服務內涵。信託分類改革方向總體和“資管新規”思路一致,未來信託公司將基本告別傳統融資類業務,文件下發後,信託公司相應的內部管理機制也需要改革,將業務重心轉至資產服務和證券投資等領域。

“未來年終獎縮水將是常態。”上述頭部信託公司的相關人士感慨道,“就前台業務部門來説,前幾年,無論是房地產信託、政信信託還是基建信託業務帶來的盈利都非常可觀。但近幾年監管對於融資類信託、通道的壓縮比較嚴格,前台部門年終獎縮水非常明顯,再加上信託分類改革轉型,監管形勢變了,之前賺錢的融資類信託已經不能成為信託公司的主營業務,受此影響,信託業的薪酬、獎金肯定也會發生變化。”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來,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監管政策及行業變化因素,特別是“資管新規”的出台、剛性兑付的打破、淨值化管理等,信託業傳統投融業務難以為繼,新業務短期內難以盈利,信託公司近年來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而信託業年終獎與經營業績掛鈎,行業平均獎金應該是呈現下滑趨勢;展望2023年,伴隨經濟基本面將呈現復甦趨勢,預計信託業主要經營指標將有所好轉,年終獎整體有望得到改觀。

優化激勵機制

分類改革啓動後,加快做強做優做大證券市場類信託業務已基本成為行業轉型共識,但有機遇就有挑戰。此前,多位信託公司人士就曾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目前信託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科技力量欠缺,另外,主動管理能力以及投研能力,同時也對信託公司整體人員素質和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前三季度全信託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略高於經營收入降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行業轉型發展中的挑戰,一方面創新業務佈局要加大科技、創新人才等基礎性投入,成本費用支出明顯增長,但短期利潤貢獻尚不明顯。

對信託公司來説,如何在控成本的前提下優化薪酬激勵機制也成為必答“課題”。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當前,行業轉型還在推進中,年終獎不可與之前繁榮期比較,沒有獎金甚至存在部分降薪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不過也有少數歷史包袱不重、轉型方向選擇正確、轉型速度快的公司已經收穫了不錯的業績,特別是部分適應力強的業務部門已經有很好的收穫,年終獎自然收穫滿滿。

廖鶴凱進一步表示,今年行業發展也體現出了較強的韌性,行業發展定位逐漸明晰,新興業務精彩紛呈,地產、非標業務規模壓降持續,標準化產品開展得如火如荼,部分信託公司還與地方城投及金融機構合作,積極參與到地方中小民營企業紓困的工作中去,為後續的經濟復甦打好基礎。基於上述情況2023年預計信託業經營情況會趨穩,信託公司現金流也有望進一步緩解。而在轉型的時代大潮下,不光信託公司要積極改革,信託員工也要積極適應變化,才能獲得行業轉型紅利。

“我認為將年終獎一次性發放的方式可以改為在季度考核中發放績效,這樣會對員工有一個很好的激勵作用。尤其是對中後台部門來説,否則這類人員只是靠基本工資,不利於老員工隊伍的穩定。”一位信託公司中後台人士建議。

在帥國讓看來,下一步,信託公司需加強組織架構、投研體系和人才團隊的建設,不斷優化完善市場化的薪酬和競爭機制,為相關業務開展吸引足夠的人才。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1 字。

轉載請註明: 信託人“年終獎”:分化明顯、部分延遲發放 行業轉型期“陣痛”仍在持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