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危中藏機,疫情加速了線上化、智能化;更多的消費金融市場主體全力爭奪牌照,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2021年,是中國消費金融持牌公司誕生的第12個年頭。在政策利好導向之下,除了繼續證明"持牌為王",歷盡大浪淘沙的頭部平台及機構將迎來科技實力大比拼時代。
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飛了一整年,重創全球經濟,重塑行業格局。
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危中藏機,疫情加速了線上化、智能化;更多的消費金融市場主體全力爭奪牌照,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與此同時,強監管成為貫穿2020年的主線。政策相繼出台,行業漸入深度"規範期";融資渠道多元化,增加未來的想象空間。
從曾經的魚龍混雜到迴歸"持牌為王",從做大業務規模到專精深耕科技,2020年成為消費金融行業真正走上正確道路的一年。在經歷了一系列非持牌公司洗牌後,2020年是風險出清的一年,同樣也是消費金融持牌正規軍加速度佈局的一年。
2021年,是中國消費金融持牌公司誕生的第12個年頭。在政策利好導向之下,除了繼續證明"持牌為王",歷盡大浪淘沙的頭部平台及機構將迎來科技實力大比拼時代。利用科技手段降本增效、隔離風險,將成為這些平台能否持久生存的重磅籌碼。
"危"中尋"機":疫情加速線上智能化
科技賦能早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來説,科技逐漸滲透風控、營銷、服務三重環節,建立智能風控體系涵蓋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打造"千人千面"智能營銷體系,提升用户體驗和提高復借率是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受疫情影響,線上智能化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各平台調整線上線下的業務比重,加大線上轉型力度,轉向金融科技方向,加大技術開發與投入,包括線上商城、機器人項目等等。交易的重心從線下遷移到線上,很多線上平台推出了"無接觸配送"。
通過在客户服務中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成為各平台推出的"神器"之一。比如馬上消費金融的XMA智能客服系統、G!COLO智能貸後管理系統等,解決了貸後不當催收的問題,保障了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但這個行業的技術戰事從來並非一蹴而就,沒有任何儲備的快速出擊,帶來的必是折戟沉沙。對很多創業公司而言,即使是從0到1的金融科技沉澱,以及在數字化能力建設方面,依然存在很多挑戰。
馬上消費董事長趙國慶表示,自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走科技自主研發、能力自建的道路,所有核心技術的自主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外包,所有能力建設也是從0到1堅持自建。
巨頭鏖戰:"持牌為王"成共識
危中尋機的另一面,憑藉流量和場景優勢,互聯網巨頭加速佈局消費金融行業。
自2020年4月以來,平安消金、小米消金、陽光消金相繼開業。隨後,螞蟻消金等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今年以來,消費金融牌照的獲批量明顯增多。截止目前,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經達到33家。
一方面,互聯網系的新入局者引發業內關注,另一方面,"持牌為王"愈發成為業內共識。消費金融牌照之所以備受追捧,原因在於與非持牌公司相比,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如融資渠道更加豐富,包括境內股東存款、同業授信、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等方式。
此外,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能撬動10倍左右資金槓桿。也就是説,公司註冊資本如果是10億元,小貸公司最多放23億元貸款,而消費金融牌照則可以放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監管允許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P2P網貸機構申請改製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後續部分網貸機構也有可能會轉型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比如2019年末獲批的平安消費金融,便是由陸金所轉型而來的消費金融公司。
可預見的是,隨着消費金融行業逐漸規範,消費金融牌照的審批逐漸常態化,只要股東背景合適、資金充足、相關管理人員等符合條件,都可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公司申請牌照的門檻條件表面上相對有所放寬,但事實是無論是銀行系還是後入場的互聯網系都在加速爭奪牌照。從這個角度來看,行業依然會面臨着限量牌照層面的激烈競爭。
政策利好:融資"鬆綁",評級迎大考
2020年,繼行業洗牌助推發展、參與主體不斷擴容外,監管政策利好也讓消費金融機構的融資體系更為多元化。
2020年10月29日,銀保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要求加大對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公司的支持力度,適當降低撥備監管要求,鼓勵在銀登中心發行ABS。
新規"鬆綁"下,符合條件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可發行與銀行同等待遇的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增強抵禦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廣泛的融資渠道能夠幫公司顯著的降低融資成本。過去的2020年,在融資支持方面,先後有招聯、捷信、馬上、興業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發行ABS、金融債等方式融資逾200億元,獲批數量、額度遠超2019年同期。
2021年1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公佈《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從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五個方面對消費金融公司進行評級。
據悉,首次評級將於今年4月底完成,這將是消費金融公司2021年最重要的一次考試。目前共有24家消費金融公司滿足參與監管評級條件。業內人士表示,是否擁有較強的自主風控和科技能力是評分拉開差距的關鍵,此外在消費者保護、教育、體驗等方面的建設與投入,也應引起各家公司的重視。
一位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人士稱 ,監管啓動對消費金融公司評級,是繼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之後又一次行業性的監管評級舉措,有助於進一步促進消金公司的規範化經營,對消金公司的健康持續發展構成重大利好。
未來可期:從金融到"金融+科技"
對於中國的消費金融而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在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消費金融也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
疫情尚未結束,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因疫情的不確定性而依然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線上流量用户見頂的存量博弈時代,精細化運營也成為各消費金融平台的戰術。
誰能把存量用户服務好,提供個性化信貸解決方案,誰就能在未來的戰局中站穩立足。
過去的十年,我們一直在談金融科技創新。2020年,所謂"金融科技創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須知所有的創新活動都應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這是一切金融科技的應有之義,也是消費金融行業的大勢所趨。
而未來的十年,如何將科技與金融兩者更好地融合發展才是最重要的課題。在合規的前提下,消費金融公司也越來越重視科技的作用。
如此看來,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或將進入注重科技實力的大比拼階段,這將形成更高的競爭壁壘。"金融+科技"構成消費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消費金融公司制勝的關鍵。而隨着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未來十年,消費金融行業生態或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