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仲量聯行(JLL)正在考慮出售它在中國的物業管理業務(不含房地產經紀、諮詢、評估及投資管理業務),該項業務年收入約千萬美元左右,而出售標價在5億美元左右,溢價高達40倍以上。
對於消息的真偽,中國網財經記者致電仲量聯行進行求證,得到的回覆是“對市場傳言不發表評論”。
公開信息顯示,仲量聯行2020年全球收入166億美金,亞太地區佔18.5%,僅30億美金左右,而物業管理業務(PM+FM)僅有3億美元。
仲量聯行由1783年創辦於英國的仲量行(Jones Lang Wootton)公司與1968年誕生於美國的領盛投資管理(LaSalle Partners)公司合併而成。公司在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也是《財富》500強企業。在超過200年的歷史中,仲量聯行經歷過多輪經濟週期,資本操作經驗老道,從資本市場中獲益已經成為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與之相比,中國的物業管理仍是新興行業,資本市場經驗相對稚嫩。而近兩年來物管行業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部分地產公司的物業子公司,其市值超過地產母公司市值。
根據2020年港股物管行業的財報,龍頭企業碧桂園服務以26.86億元的淨利潤奪魁,恆大物業以3000萬元之差位列亞軍。仲量聯行此次擬出售的中國業務作價5億美金,幾乎是兩家頭部企業全年淨利潤的總和,而有業內人士指出,仲量聯行選擇在這個時機出售中國業務,正是看中了資本市場對中國物管行業的追捧,趁機“收割”。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收購國際知名品牌是很多中國企業管理者的“心結”,尤其是在企業高速發展時期,在資本市場的刺激下,管理者往往容易被短暫的繁榮衝昏頭腦,在併購重組方面犯下“低級錯誤”,“總以為自己抄到底了、買到優質資產了,最後卻被拖進的泥潭”。
“物業管理是一個以人力構成為主的輕資產服務公司;物業合約一般也只有1到2年,仲量聯行退出之後,收購方接到的是中國業主委託的千萬美元級別的服務合約,這些合約,未來幾十年可能都掙不回5億美元的收購價。”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財報顯示,仲量聯行2020年全球業務出現大幅滑坡,銷售收入為165.9億美元,較之2019年的179.8億美元下降了7.75%,淨利潤4.03億美元,較2019年的5.35億美元降幅達到了24.8%。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仲量聯行出售中國區部分業務,應該是應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延緩公司經營頹勢的不得已之舉。但以千萬美元級別的合約業務,出售標價高達5億美元,在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和資本市場不確定風險的雙重擠壓之下,能否收回成本,仍是個未知數,“那些有意參與投資的企業應當注意,不能再讓外資割了‘韭菜’後輕鬆跑路。”
(中國網財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