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盈利不易,中國科創企業尤其如此。截至2022年4月26日,417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已公佈年報約320家,其中淨利潤維持正增長的僅239家。
就AI行業而言,上市初期幾乎沒有誰是盈着利登陸科創板的,基於未來成長預期,投資者對此也比較寬容。但是,這種寬容並非無止境,多年鉅額研發投入砸進去,一直石沉大海看不到切實盈利,消耗的也是投資者本就薄弱貧瘠的信心。
況且,越是優質的賽道,越不乏競爭者蜂擁而入。即使被認為前路是康莊大道的AI行業,如今也陷入了高度內卷的境況。清一色的芯片研發,無差別的業務重疊,遙遙無期的盈利預期。
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被稱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率先給出盈利時間表,可以説賦予了科創企業難得的誠意。
雲從科技在最新招股書表示:“基於公司測算,公司扭虧為盈的預期時間節點為2025年。”
這類測算當然有一定前提,根據招股書信息,公司預計,當營業收入達到40億左右,綜合毛利率水平保持在50%左右,同時期間費用增長率保持持續穩定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公司可實現盈利。
1、雲從科技當前盈利水平如何?
在業務上,雲從科技通過自主研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形成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相關應用軟件等核心產品,並結合自主研發的智能 AIoT 設備和第三方軟硬件產品以及相關技術開發服務,向客户交付行業智能化升級解決方案。
行業場景落地能力以及場景覆蓋深度及廣度形成了雲從科技重要的商業壁壘,公司通過多年技術積累和業務深耕,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規模保持增長趨勢,分別實現營收80734萬元、75477萬元和 107550萬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收入下滑6.51%,不過,2021年同比增長42.49%。盈利能力方面,公司虧損金額從2020年8.1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6.3億元,經營狀況持續好轉。2022年,雲從科技一季度營收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8%,2022年全年預計實現收入16.82億元。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 78,047.73 萬元、75,114.67 萬元和 107,042.55 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7.11%。收入主要來自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其中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23.48%、31.50%和 12.72%,毛利率分別為 89.30%、75.86%和 73.99%;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76.52%、68.50%和 87.28%,毛利率分別為23.43%、28.19%和 31.34%,需要指出的是,這其中第三方軟硬件產品收入占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7.71%、42.32%和 36.17%,由於毛利率較低,整體拉低了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毛利率水平。
成立以來,雲從科技持續進行技術研發與創新,但並未盲目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45,415.38 萬元、57,807.33 萬元和 53,416.65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6.25%、76.59%和 49.67%。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為 59.39%,投入相對比較理性。隨着雲從科技研發成果逐漸落地,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和核心技術收入佔比隨之攀升。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雲從核心技術收入分別為 42,100萬元、52,444萬元和 73,249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3.94%、69.82% 和 68.43%,上升趨勢明顯。
在核心技術落地應用中,公司不斷擴展業務應用場景,服務客户涵蓋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2018 年至2021 年,公司實現收入客户數量從 324個增長至997個,新增非新基建項目訂單數量從926個增長至2197個,新增非新基建業務訂單金額分別為66,560.90萬元、70,434.13萬元、83,210.96萬元和34,864.96萬元。此外,緊隨國家新基建政策,雲從積極拓展新基建業務,2020年承接新基建業務訂單2個,2021年承接1個,合計不含税金額分別為 7.86億元和 1.36 億元。
2、2022年營收延續增長 虧損幅度進一步收窄
進入2022年,公司經營情況進一步改善,營收延續增長,虧損幅度再度收窄。根據雲從科技初步測算,得益於新基建項目持續執行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項目增加,2022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預計上升 38.72%至58.31%,虧損幅度亦同步收窄。
與此同時,未來幾年,隨着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場景不斷深入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日趨成熟,公司業務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2022-2025年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規模分別為16.82億元、25.01億元、32.27億元和40.11億元,複合增長率達33.60%。分應用場景看,智慧治理及數字新基建將是營收主要來源,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和其他泛AI領域雖佔比低,增速仍比較快。
在智慧治理及數字新基建領域,根據賽迪顧問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智慧治理市場規模達1,112.6億元,增速維持在20%左右。業內預計,2022年開始智慧治理業務增速或將加快,並高於行業平均增速,主要是源於系統平台+軟件應用”市場向頭部集中,雲從操作系統在治理行業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毛利率方面,隨着人機操作系統相關產品或服務技術不斷提升,類型不斷豐富,公司技術實力和行業地位逐漸提高,對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户將具有更大的議價能力,整體毛利率再度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公司研發體系、銷售體系逐步完善,研發和銷售費用支出增長率將低於營業收入增長率,期間費用率水平將逐步下降。
3、多舉措打造人機協同生態體系領導者
為了實現盈利目標,雲從制定了多重規劃。一方面,公司通過推動能力平台建設和技術孵化,在現有研發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投入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其中包括基礎平台升級、開發者平台升級、AI 數據湖升級、算法工廠升級、人機自然交互升級、知識計算能力升級、智能業務流技術落地 7 個方向的升級建設,推進人機協同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公司整體技術水平、研發實力和知識產權壁壘,為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前瞻性、廣泛性、深度性的積極佈局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在此基礎上,公司將進一步推進人機協同服務和人機交互先進技術的產業化落地,並嘗試開拓智慧醫療等新的產業化應用領域,推出更先進的智能設備、更貼合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抓住人工智能市場發展機遇,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營銷環節,建立與公司戰略目標相匹配的營銷能力,加快市場開拓,進一步提高公司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構築更強大的商業競爭實力。
長期以來,雲從科技不斷強化算法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儲備,以及金融、治理、交通等行業經驗的積累,走差異化路線突圍。從行業發展看,其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與人工智能平台發展趨勢相呼應。目前人工智能平台領域形成了人工智能芯片平台、深度學習框架、AIoT 操作系統、算法算力平台、知識中台、自動駕駛平台、機器人開發平台等諸多產品形態,雲從選擇發展將算力算法平台和知識中台相結合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努力形成感知、認知、決策的技術閉環,幫助客户更深入的解決業務問題。
公司在人臉識別、活體檢測、Re-ID、OCR等感知技術領域持續創新,同時,不斷髮力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計算等技術方向,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逐步從提供單一人臉識別能力,演進成提供較為完整的智能化升級能力,實現在智慧金融的雙錄稽核、智慧海關的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等行業場景解決綜合性的業務問題。
當核心技術形成強支撐,公司議價能力和產品附加值不斷凸顯,業務規模擴大,毛利率提升,進而改善盈利水平,未來具備“造血”能力後,反哺研發投入,進一步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如此形成良性循環,雲從科技成為人機協同生態體系領導者,指日可待。
【推廣】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