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戰投已浮盈90% 竟有人後發先至抄了他們的底
作為再融資新規後第一家發佈鎖價定增方案的公司,凱萊英成為定增引入戰投的標杆性案例。高瓴資本作為戰投雖股份還沒拿到但已經浮盈近90%,不料如此戰績突然被人秒殺了,一夥人以更低的價格抄底進入,是誰?
先鎖價定增,再限制性股票激勵
6月24日,凱萊英披露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122.8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531%。
該計劃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總人數為225人,包括公司公告該計劃時在公司任職的高級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業務)人員;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117.07元/股。
這價格是此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打5折。這個折一打,直接把股票激勵價格打到定增價格以下啦。
今年2月,凱萊英發布定增預案,高瓴資本擬斥資23.11億元包攬凱萊英鎖價定增的股份,定增價格為123.56元/股。
高瓴資本以戰投入股,刺激了凱萊英股價一路上漲,及至凱萊英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時,股價已經累計上漲44%,因為是打八折鎖價定增,高瓴資本的定增股份雖還沒到手,但已經浮盈近90%。
這麼高的浮盈,怎麼可能抄底?
善用限制性股票激勵這個工具就可以。因為限制性股票激勵的價格可以按市價打五折、科創板及創業板甚至可以突破5折這個底線——已經有科創板股票激勵打出2.5折的新低,什麼概念?比如某科創板公司市價10元,股票激勵價格可以2.5元授予高管或核心技術人員。
凱萊英此次限制性股票激勵,是按5折來定價的。
值得點讚的是,凱萊英沒有在發佈定增預案引入高瓴資本作為戰投之前做此輪股票激勵,若那時做,激勵價格可低至65元/股。公司掌門人如此安排,從客觀看,可謂厚道。也應和了高瓴資本掌門人張磊的那句話:最大的風控是選人,我們不和重小利、玩零和遊戲的人合作。
這是金手銬,股份解鎖有雙重考核
良好的股權激勵,有利於增強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有利於促進員工與公司“同甘共苦”。那麼凱萊英的這把“金手銬”,“銬”住了誰?
據公司公告的《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名單》,被激勵對象中,除了剛提名公司副總經理的姜英偉及10名管理人員外,其餘214人竟全部為公司核心技術(業務)人員。
據查,姜英偉2020年1月才加盟凱萊英,6月24日提名副總經理,此次限制性股票激勵,單人他拿的份額最多。
不過,這些激勵股票也不是唾手可得,可謂金手銬:
激勵預案顯示,限制性股票解鎖有業績門檻:三個解除限售期年度的淨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於25%、50%、75%(以2019年淨利潤為基數),此外,公司還依據其管理人員績效/KPI考核管理辦法,在每次解除限售節點上,評估員工上一年度的績效考核結果,並對應A、B、C、D四個檔次得出解除限售係數。
如果説,行業標杆高瓴資本的帶貨戰投定增是外部強援,那麼,凱萊英自身在創新藥研究領域的實力以及這股權激勵,則構成了強大的內在力量。
凱萊英是幹啥的,有多厲害?
據查,凱萊英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服務於新藥研發和生產的CDMO(研發生產外包組織)一站式綜合服務商,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覆蓋美國前五大製藥公司從臨牀到商業化CDMO服務的公司。
CDMO行業系製藥行業專業化分工的產物。CDMO並非簡單的產能轉移或服務外包,而是能夠為製藥公司提供有技術附加值的研發和生產服務,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從商業模式上看,CDMO公司不承擔創新藥研發的風險,但可以分享創新藥上市後的增長紅利,具有較強技術能力、客户粘性和平台效應的CDMO公司可以保持較好的業績增長和盈利能力。
一致性評價與MAH制度等政策推動了國內藥企需要主動轉型,成為了行業環境邊際變化的關鍵拐點與驅動力,CDMO企業不僅提供海外藥廠的外包服務,同時將成為滿足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的重要助推器,市場空間與研發意願同時被激發。
高瓴資本戰投凱萊英,被認為是捕捉市場政策與行業結構兩大環境邊際變化共振的典型案例之一。
超級戰投的加持,優越的賽道,現在再加上有老闆和員工一起利益捆綁,凱萊英的未來,會不會更加英姿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