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從傳統租賃轉向園區運營,從諮詢服務轉向科技孵化,上海多禮米創業孵化基地(後簡稱“多禮米孵化基地”)十年成長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發展特色。

作為張江普陀園的子園之一,伴隨着張江示範區十年的建設,這裏借力發力,從最初20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面積發展到近2萬平方米、在孵科技企業115家,目前已初步形成營銷科技、遊戲周邊的產業集聚,年產税3100餘萬元。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多禮米孵化基地

聚力“思維轉型”

全程保駕科技孵化

2013年,多禮米孵化基地成立,成立之初,聚焦中日兩方企業的雙向服務。彼時的多禮米,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創孵化器。脱胎於外企諮詢服務公司的它,更傾向於為企業提供各類經營服務支持。“一直到2015年,我們才正在開始轉向科技孵化。”多禮米孵化基地創始人趙彩虹回憶道,“光我自己,就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去研究各類科技孵化政策、機制。”

也是在2015年,多禮米孵化基地被正式納入了張江普陀園的管轄範疇。“正是這一年,我們的科技孵化走上了快車道。”創始人趙彩虹對此印象深刻,她説,“做科技孵化,離不開對政策的研究,離不開與政策的緊密聯繫。”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孵化服務

納入張江普陀園之後,園區的孵化吸引力大大提升了。“你們這裏屬於大張江範圍嗎?”成了不少科創者前來園區洽談入駐事宜,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大張江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普惠政策很好,作為創始人,可以享受120積分,解決小孩上學的問題,這對我而言是剛需。”一位入駐企業代表介紹道,目前企業正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認定成功,還可以去申請相應的專項資金支持。”

據介紹,截至日前,園區內累計有5人次申請了積分、子女就學等張江普惠政策,園區有38家(次)企業(項目)成功獲得張江專項資金支持,總扶持金額超過500萬元。

厚植“國際資源”

精準匹配孵化服務

從“被動”轉向“主動”,從“事後跟進”轉向“超前服務”,是多禮米孵化基地從諮詢起家轉向科技孵化的最大轉變。“原先的諮詢服務模式是,企業提出相應需求,我們去定向提供解決方案。而現在的科創服務,需要耐下心來用心研究每一家企業的特點,關注他們成長的各個階段,提前為他們做好相應的成長助力。”趙彩虹介紹道。

為此,園區為每家企業建立了“孵化檔案”:“一企一檔”“專人服務”的機制讓園區的百餘家企業都得以享受精準服務。園區入駐企業上海佳投互聯網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對此感觸很深,公司總經理張富告訴記者,企業在申請相關政策、專利、軟件著作權時,園區總是提前就做好了相關服務,“在我們着手申請之前,園區就找來了專業老師,為我們做申請的講解和培訓,真的很省心。”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園區為企業搭建活動交流平台

豐厚的國際資源和專業的國際服務團隊,是多禮米的“招牌”孵化特色之一。中基縱合(上海)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自動化服務的日資企業,最初只是一家子公司落户在園區,得益於園區精準匹配的孵化服務,2019年,公司將中國總部從北京遷到了園區。“財務報税上,中日兩國的申報、結算規則有很大不同,園區為我們提供專業財税服務,適應兩國的政策,節約了我們的人力成本。”公司董事長大宮勇樹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園區還搭建了中日企業交流平台,“會上,我們也開拓了訂單資源。”

記者瞭解到,園區厚植國際資源,得益於20餘年的日企諮詢服務經驗,在國內累計的千餘家日企資源,不僅可以精準服務境外創業者,還可以“反哺”國內的科創項目。“我們是做遊戲周邊的,在美術設計上和日方有不少合作,園區不僅為我們對接了優質的合作資源,還幫助我們進行外方商務談判的指導。”園區入駐企業代表介紹道。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多禮米孵化基地

據介紹,園區的辦公場地目前已從普陀區長征鎮擴展到桃浦鎮,其產業聚集方向也正在跟隨區域發展方向逐步調整,“未來我們將引入科技金融服務,依託桃浦地區的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做相關科技企業孵化。”創始人趙彩虹説。

記者:丁婉星

編輯:王雨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1 字。

轉載請註明: 張江示範區十週年:“國際資源”+“科技孵化”,精準賦能產業集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