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骨科龍頭風光不再,在二級市場遇冷後,已經變成了一隻熊股。
9月8日,大博醫療低開低走,盤中跌超2.6%。截至午間收盤,該公司跌幅約為2.43%,股價32.11元,總市值約為133.9億元。
據最新消息顯示,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將於9月27日開標,而大博醫療的業務有所涉及。據《科創板日報》報道,本次降價預期40%起。
從公開信息看,在去年7月份和9月份,大博醫療有部分產品已經中標。
你們知道醫療器械企業有多暴利嗎?
截至上半年,大博醫療主營產品分別為創傷類產品、脊柱類產品、微創外科類產品等貢獻了八成以上的營收,它們的毛利率分別為84.51%、85.62%、76.08%。也就是説,賣出一萬元的產品,毛利超過7600元。
從業績看,2021年,大博醫療實現營收19.94億元,同比增長25.68%;實現歸屬淨利潤6.733億元,同比增長11.17%。
再看過去幾年的業績增速,2017年(上市首年)至2020年,大博醫療的歸屬淨利潤增速分別為34.76%、25.68%、25.32%、30.12%。不難發現,2021年該公司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進入2022年,業績進一步承壓。上半年,大博醫療實現營收8.28億元,同比下降2.19%;實現歸屬淨利潤1.799億元,同比下降43.28%。
券商機構對此分析稱,營收下降主要是疫情和集採導致。同時,上半年公司期間費用增加,短期利潤承壓。
在最新半年報中,大博醫療提到,“未來,若中標情況不及預期,或中標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從而傳導到公司產品的出廠價格也出現大幅下降,將可能使公司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從股價表現看,大博醫療自2020年6月30日漲至118.48元后,便開啓了長達2年之久的漫漫下跌之路。當前股價與高點相比,累計跌幅超過72%,總市值超過300億元。有投資者吐槽道,“高位買的難受啊,虧得一塌糊塗”。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價回落過程中,外資機構已經大筆賣出。
從2021年7月份至2022年9月7日,深股通整體以淨賣出為主,持股數量從最高的590多萬股下降至118.529萬股。也就是説,外資減倉幅度超過79%。
大博醫療並非個例,像A股骨科概念股威高骨科、三友醫療與高點相比均腰斬。此外,像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灌流龍頭健帆生物、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近兩年也在二級市場表現低迷。
反映出的事實是,醫藥行業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了劇變。以往是看中高單價、高增長,現在是以低價換市場且注重藥企的創新能力。
未來,醫藥行業或許會出現兩級分化,有創新實力且國產替代化高的藥企或繼續保持業績增長,而創新實力弱且經過一輪“靈魂砍價”後的醫療企業,或不被投資者認可。
大博醫療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