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伯 | 在世界大變局中開新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這意味着我們要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有更加清醒、更加準確的認識,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在大變局中開新局。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全球化步伐放慢,全球治理遭遇逆風,國際合作步履維艱,一些國家內部矛盾加劇併產生嚴重的外溢效應,國家間的矛盾和衝突上升,國際體系的開放性和合作性下降。這個趨勢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即已浮現,近年來受到英國脱歐、美國特朗普執政、新冠疫情爆發等因素的推動,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

作為當今國際體系中唯一的霸權國家,美國的變化正在產生深遠的影響。美國國內治理不善,社會矛盾尖鋭,政治鬥爭加劇,由此產生的外溢效應也不斷衝擊外部世界。美國越來越成為國際體系中的問題之源。如何處理“美國問題”突出地擺在許多國家面前。一些美國的盟國愈來愈意識到調整與美國的同盟關係、謀求戰略自主的重要性。許多國家逐漸減少對美國市場、技術、美元和美元支付體系的依賴。國際社會在國際合作中不斷設法克服來自美國的干擾和阻力。越來越多的國際倡議在沒有美國參加的情況下被髮起和推進。“去美國中心化”正在成為21世紀國際政治經濟事務的重要特點。


吳心伯 | 在世界大變局中開新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世界大變局中,國家間的合作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儘管合作的方式在發生重要變化。由於全球層面的多邊合作越來越困難,小多邊、次區域和區域的合作會成為國家間合作的主戰場。除了傳統的經濟與安全合作外,在涉及環境和生態保護、公共衞生等領域的合作將更加受重視。隨着美國變得越來越自私、狹隘,亞歐國家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它將決定國際政治經濟重心轉移的速度。

在一個“去美國中心化”的世界上,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作用會更加突出。中國經濟的穩定和中高速增長,國內消費能力的持續增強和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內治理能力的提升,對外合作的擴大等等,都有助於推動周邊地區、亞歐大陸以及更大範圍內的發展、合作與治理。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質量更優的對外合作、更有效率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是中國今後一段時期塑造戰略機遇期的重要抓手。

對外開放是過去幾十年中國迅猛發展的重要動力。新形勢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要求,它有利於我國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更高需要。在中國消費能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國內市場的開放也越來越多地發揮着國際公共物品的作用。作為發展迅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擴大開放也有利於推動國際經濟體系保持開放性。

高質量的對外合作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有助於提高中國在國際合作中的站位,有助於中國在制訂國際合作規則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中國要謀求在國際合作中發揮主動性、引領性。

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特朗普執政4年肆意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嚴重破壞國際機制與規則,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等等,都凸顯了全球治理體系的缺陷。多邊機制的完善、規則的重構、話語權的重新分配等,將是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重點。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的話語權,更是為了使多邊機制的架構更加合理、運行更加有效。

在國際大變局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在上升,政治、經濟、安全、社會風險會層出不窮,對國家、社會、企業、公民的威脅將是多元、嚴峻的,有時還會是十分迫切的。如何增強我們的風險意識、提高我們化解風險和應對風險的能力,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當務之急。首先要在思想上增強警惕性和敏鋭性,不斷強化預見和識別風險的能力,其次是從制度、隊伍和專業技術層面做好準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大國地位既需要實力的支撐,更需要能力的依託。實力的增長不可能是順風順水的過程,有時會經歷嚴峻的挑戰,甚至遭遇挫折和損失;能力的培養則是在塑造和抓住重要機遇、應對重大危機和挑戰的過程中實現的。國際格局的轉型和中國大國地位的提升是一個並行和互動的過程,格局轉型的陣痛會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這也正是我們淬鍊自己、全方位提升大國能力的機遇。

在21世紀的前20年,我們目睹了國際格局轉換步伐的加快,也見證了中國力量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世界變化的大勢不可阻擋。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和新型大國,唯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開拓進取,才能開創新格局,譜寫新的歷史華章。


作者:吳心伯(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於穎
責任編輯:楊逸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8 字。

轉載請註明: 吳心伯 | 在世界大變局中開新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