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造“空調” 織“鎧甲” 拼“時尚”——石獅服裝企業探索轉型見聞

  新華社福州2月1日電題:造“空調” 織“鎧甲” 拼“時尚”——石獅服裝企業探索轉型見聞

  新華社記者凡帥帥

  自動發熱的毛衣、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的棉襖、遭遇撞擊時彈出氣囊的機車服、體現中國風的少先隊服……記者近日在福建泉州石獅服裝企業走訪,發現一些服裝內藏諸多“玄機”。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衝擊,消費疲軟、運費暴漲,不少外貿企業損失慘重,福建省石獅一筆成服飾科技有限公司營收卻逆勢上漲,較2019年增長60%。

  “因為轉型!”該企業總經理莊小清説,一筆成放棄了做傳統服裝的老路子,將產品差異化定為轉型方向,堅持用科技賦能服裝,走智能化道路。

  “我們通過增加服裝的調控温度、防水透氣、應急防護等功能,提高產品附加值,確保了較大的利潤空間,能夠抵消海外運費成本上升的影響。”他説。

  創辦於2013年的一筆成,到2015年時還在主營低端服裝,但該領域同質化競爭嚴重,利潤微薄。為了生存,一筆成從2015年開始向智能服飾轉型。

  做智能服飾離不開科技投入。為此,一筆成用股權激勵來吸引人才,打造科研和設計團隊。此外,對於無力攻關的課題,一筆成將其委託給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近年來,公司科研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14%。

  如今,一筆成建立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完整流水線,單品出廠價超過轉型前的三四倍,產量70%銷往美、日等發達國家。

  通過科技賦能,只是一種轉型途徑。相較於一筆成將服裝做成“空調”“鎧甲”,主營童裝的石獅市季季樂服裝織造有限公司則拼“時尚”,力求在校服設計上體現中國風和時代氣息。

  據季季樂董事長吳清湖介紹,近年來,由於人工成本上升和東南亞服裝產業崛起,童裝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於是季季樂在2016年開始將“有設計感的”校服定為轉型方向,尋找突破口。

  “季季樂較早推出少先隊服。我們在衣領、袖口、釦子等部位,運用了中國結、長城、五角星等元素。”吳清湖説,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所以他們的設計着重體現文化傳承和思想教育。

  石獅市貿促會會長邱漢清説,學生是特殊羣體,但傳統校服的面料差且缺乏設計感,較為呆板,而石獅一些童裝企業在細節設計上着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主流價值觀,這是產品競爭力的一個來源。

  季季樂因轉型嚐到“甜頭”。公司的校服年產值從2016年的1000多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1.5億元左右。“在疫情導致外貿和其他童裝業務大幅縮水的艱難時刻,校服保住了我們的產業。”吳清湖説。

  “為加強設計和研發,我們還跟福建省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合作,設立校園服飾研究院,爭取每年推出100多款新產品。”吳清湖告訴記者。

  “石獅紡織服裝與貿易發達,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聞名全國,曾被稱為‘小香港’。”石獅市青年商會副會長洪我議説,但近年來,不少企業混戰在低端領域,價格戰頻繁,國內外客户也壓價,導致利潤空間小,還可能會被匯率波動“抹掉”。“只有轉型才有出路”。(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9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造“空調” 織“鎧甲” 拼“時尚”——石獅服裝企業探索轉型見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