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企業上市的這股風似乎就沒停止過。
繼堃博醫療通過港交所聆訊之後,又一家醫療企業完成港交所的“考核”。
9月5日,港交所披露,諾威健康更新招股説明書,將於本週開始預路演,預計募集約15億美元,高盛、瑞銀擔任聯席保薦人。
伴隨醫療領域研發、臨牀外包服務的出現,近些年CRO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這也催生出一批優質的CRO企業。
藥明生物、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等企業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已經邁入億港元俱樂部。
隨着諾威健康的路演即將開始,這也預示着不久的將來,諾威健康將與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等這些醫療“前輩”在同一舞台上競技。
作為重組過後的CRO企業,諾威健康是否具備“掰手腕”的實力?
主攻CCS業務 背靠明星股東
諾威健康是一家一體化合約研究組織平台提供臨牀試驗服務商,業務包括核心臨牀試驗服務(CCS)和相關臨牀試驗服務(RCS),由Novotech Group與PPC佳生集團在去年10月重組合並而來。
經過多年的發展,Novotech Group與PPC佳生集團在中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新西蘭等亞太地區不斷擴張。
按2020年收入計算,諾威健康是亞太地區最大的生物技術專業合約研究組織,目前,公司已在亞太地區及美國11個地區設立辦事處,擁有約900個臨牀試驗站點的網絡,積累了3700多個臨牀合約研究組織項目經驗。
作為亞太地區CRO頭部玩家,諾威健康也獲得一些明星投資機構的芳心,TPG 作為其控股股東,合計控制其約74.60%的股份,紅杉資本、GIC、凱撒基金會醫院等知名投行也位列公司股東之中。
能夠獲得明星資本的站台,背後也源於諾威健康自身存在一定實力。
業務結構上看,目前,CCS是諾威健康的主要收入來源,近些年的營收佔比處於增長的趨勢,截止2020年,營收佔比達到86.8%,營收達到1.44億美元;2020年,RCS的營收佔比下滑至13.2%。
2018年-2020年期間,諾威健康為約800家客户提供服務,包括Brii Biosciences、Aligos Therapeutics、Zai Lab、Suzhou Kintor在內,其中,約700家為中小型藥企,但這也為諾威健康的營收提供了主要增長來源。
具體到業績表現,諾威健康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20年營收達到1.6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2.2%;淨利方面,諾威健康在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淨利達到410.6萬美元,這也意味着諾威健康作為服務類型機構已經具備盈利能力。
毛利方面,報告期內,諾威健康的毛利率穩定在47%左右,相較於同賽道企業,整體毛利率水平處於領先的階段,2020年,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的毛利率僅在37.83%、47.09%。
如此看來,在業績表現以及市場情況趨於向好的走勢下,諾威健康的上市之路已然明朗,不過,數據的背後也顯露出隱藏在暗地的焦慮。
依賴中小藥企 危機與轉機並存
儘管,諾威健康2020年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但在淨利率方面卻是遠不及其他企業。
2020年,諾威健康淨利率僅為4%,同行業玩家平均水平在20%以上,國內CRO三巨頭藥明康德也在18.06%,而泰格醫藥更是高達63.61%,也意味者這些玩家實現盈利的能力要高於諾威健康。
深究其原因的背後,也源於成本費用的不斷支出,作為醫療企業,研發人員費用的開支是不可避免的,但從招股書來看,行政費用是諾威健康費用支出的大頭,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
2020年,行政費用達到4792.6萬美元,達到其毛利的6成以上,而康龍化成這一比例僅有35%,藥明康德僅30%,泰格醫藥則縮小佔比至27%。
另外,從客户人羣而言,相比大藥企,中小藥企發展週期比較短,多數沒有完善的臨牀、生產團隊,CRO機構能為中小藥企設計更好的臨牀方案,能節省更多臨牀時間,這也為諾威健康的業務發展提供了上升通道。
不過,諾威健康90%以上的客户為中小藥企,這些企業存在現金流差、償債能力弱,抵抗風險能力弱的共性特徵,加之企業產品相對單一,這些都是導致諾威健康資金能否及時回籠的關鍵。
而這也反映在了財務狀況中,近些年,諾威健康應收賬款持續走高。到2020年,增加至7193萬美元,複合增長率50.56%,而同期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僅為32.2%。
現金流方面,流動比率逐年下滑,2020年下滑至1.05倍,同時資產負債率也在不斷上升,由21%上升至54%。可以看出,將客户人羣集中在中小企業身上,也給諾威健康資金回籠以及現金流造成一些影響。
最後,就產業佈局而言,諾威健康多數產品以臨牀階段為主,但目前行業已經開始延伸的趨勢,“一條龍”服務已經出現,以藥明康德等明星企業為代表的國內CRO機構開始將目光向上下游產業鏈轉移,這實際上也在倒逼諾威健康做出一定的轉變。
CRO迎大風口時代 諾威會是那隻“豬”?
由於新藥研發的過程,耗費的時間較長,通常臨牀實驗需要5-7年的時間。
CRO企業通過承接臨牀試驗的部分環節,將整體研究時間縮短30%左右,提高製藥企業的經營效率以及節約成本開支,這也使得製藥企業對於CRO企業的需求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臨牀CRO市場規模為41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 6.6%,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5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上升至9.5%。
其中,亞太地區臨牀CRO市場規模增速最快,2020年上升至71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進一步增至17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9.4%。
目前,諾威健康業務主要集中於亞太地區,主要以澳洲及新西蘭、大中華地區以及韓國為主,得益於亞太地區市場增速明顯,這也奠定了企業規模擴張基礎。
特別是,步入2020年Q2季度後,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海外部分國家地區仍然處於疫情高峯期,行業整體受到疫情促進,部分CRO/CDMO訂單轉移到中國,加速產能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加速了諾威健康在大中華地區的訂單提升。
資本市場上,經歷過兩個月的低谷期後,CRO概念股迎來大幅反彈,金斯瑞生物、藥明康德、藥明生物、中美迪西、藥石科技、泰格醫藥等反彈的幅度皆超過10%,昭衍新藥更是直接漲停。
藥明康德自2018年上市以來,股價一直處於上漲的趨勢,從上市27港元上升至163港元,漲幅達到6倍之多,這也表明資本市場以及投資者看好CRO板塊未來發展潛力。
作為上市公司,能否產生盈利是影響投資者情緒的直接因素。目前,諾威健康手裏還有許多未交付的訂單,截止今年3月底,諾威健康尚未交付訂單達到4.075億美元,這也將為後續盈利提供關鍵保障。
不過,包括諾威健康在內,目前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在阻撓諾威健康日後的發展。實際上,CRO企業是一種第三方平台,這種行業具有服務性質,行業進入壁壘較低,導致全球CRO市場格局較為分散,6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由小型企業所佔據。
對於諾威健康這種第一梯隊的玩家而言,就不具備明顯的市場佔據率優勢,頭部效應無法發揮。
另外,諾威健康還存在履約失敗的風險,這種長週期合同存在的風險性過高,藥物研發未達預期,研究失敗等不確定性因素過多,這也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一旦長週期合同出現履約問題,將影響企業的資金回籠。
如此看來,全球以及亞太地區對CRO的需求正快速增長,隨着頭部企業資金以及研發技術投入的增加,未來行業集中度或將提升,馬太效應也將顯現,作為頭部企業的諾威健康或將受益於這場紅利的釋放。
不過,諾威健康重組時間較短,盈利能力水平尚未穩定,未來能否獲得提供盈利穩定增長點還不得而知,加上中小企業帶來的“雙面性”,在產業一體化的大發展趨勢下,諾威健康仍需緊跟時代步伐。
文|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