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特高壓……都成“吸金”大户
“新基建”浪潮澎湃而至,為能源、交通等基礎性產業帶來新風口和新機遇。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 “權威解釋”, “新基建”之一的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因此,作為融合基礎設施的能源和交通領域的“新基建”成為兩會討論熱點,為相關領域帶來大量投資機遇。
那麼,新基建風口下,下列哪些領域佔據C位?它們將因此迎來怎麼樣的變革與升級?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作為能源和交通行業的交叉領域,新能源汽車成為此次兩會的熱點。“雙重角色”使其充滿話題度和創新可能性。在智能交通設施網上,新能源汽車屬於終端平台;在智能能源設施網上,新能源汽車又屬於儲能平台。
來自汽車行業的代表和委員們共同發聲:對當前的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頂層設計進行改進,以激發消費新動力。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提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也面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發展動力亟待轉換、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 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新形勢、新問題。當前新能源汽車仍然為政策主導型市場,存在私家車需求尚未激發等問題。
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審視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優化頂層政策導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環境,激發消費新能源汽車動力;繼續加大對使用新能源車的鼓勵。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的議案更為細化,主要針對小型電動車。在她看來,小型電動車的發展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卻面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阻礙。依據新規,補貼標準以里程為主導,小型車由於車型限制,能享受的補貼數額越來越少,因此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價格優勢。
王鳳英指出,過度追求高里程還將導致資源浪費。為此她建議,應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並將小型電動車和低速電動車、中大型電動車區分開來,給予小型電動車税費優惠。
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和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則不拘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本身,提出跨產業、跨地域的融合式發展。
徐和誼表示,除產業本身支持外,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也應作為關注重點。
其中,跨產業合作是推動的關鍵點。徐和誼提出,首先要聯合高科技企業,允許有條件的車企協同其他單位進行智慧城市場景開發以分散在整個城市的多傳感器智能汽車為神經網絡,形成大數據基礎;其次,引導房地產開發商、物業公司、各類活動舉辦方與車企合作,以車代建,使得市政平台以及城市消費、服務供應商與汽車產業跨界數據互通,打造萬物互聯型智慧城市。
曾慶洪則提議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建設。他表示,目前中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尚處在初期合資合作階段,需要進一步探索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在曾慶洪看來,未來的新能源車應是多種能源形態的新能源,不僅包括現有概念的新能源車,也包括氫燃料電池車等。目前,廣汽集團正在研發氫燃料電池車,今年計劃會有一批示範用車推出。
能源行業的“吸金”新風向標
對於能源行業而言,除數字化浪潮的加持外,更關鍵的是其來自供給端、運輸端和需求端的整合,使得自上而下的效率大為提升。
其中供給端主要是指新能源,包括氫能、光伏、風電、核電和天然氣等;需求端主要指充電樁、氫燃料加氫站和新能源汽車等。
單憑這兩者還不足以建成一個智慧能源互聯網,還要加上“中間運輸環節”——特高壓。與傳統的汽油消費全生命週期相比,不論新能源供給方是哪類能源,當它們完成發電且發電的過程被數字化,特高壓都可將其高效地輸送到各個充電站,並具有輸送距離遠、容量大和損耗低等優勢。
來自能源行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分別從3個環節提出建議。
從供給端來看,新能源行業的代表和委員們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一點:降本減負。
針對太陽能領域,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為加速推進新一輪能源革命,應參照小型水力發電項目的增值税繳納政策,減輕光伏發電企業税費負擔,解決光伏發電補貼拖欠、理清並優化光伏發電行業管理方式等。
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聚焦於風能領域,提出希望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儘快出台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制度(配額制)的考核管理辦法、開展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推行綠色電力消費標識和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等建議。
他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的關注焦點過度集中在單一的能源成本方面,忽視了終端消費側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責任。
從運輸端來看,特高壓被業內公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關鍵。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副總經濟師兼國網華中分部主任陳修言在議案中提出,隨着長江經濟帶建設、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加快落地,華中電力供給能力不足問題日益突出,電網安全運行風險不斷增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他表示,由於工作協調和審批難度大,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中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項目已滯後於原計劃進度。
為此,他建議,加快特高壓項目核准進度,將華中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納入沿線省政府重點督辦項目,推動工程年內全部獲得核准批覆;加強特高壓項目政策支持,為工程路徑生態問題制定統一解決方案。
不只是華中地區,更多的特高壓項目正在醖釀。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北京電力公司董事長潘敬東提出,預計“十四五”期間,北京本地有約700萬千瓦新增電力需求將全部依靠外受電力,特高壓項目推進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3月11日,國網董事長毛偉明曾表示,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1128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2235億元,整體規模近5000億元。
從需求端來看,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為電力相關行業帶來的投資機遇不只是充電樁,還有電動車、加氫站等。
“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領域都是用電大户,對電力需求巨大,對應的電力電氣設備採購需求非常龐大。”全國政協常委、哈爾濱電氣集團董事長斯澤夫在議案中表示,新基建對於電力行業的利好並不停留在建設項目本身的層面。如果電力企業及時發現“新基建”背後所藴藏的機遇,將有機會引領整個未來。
交通智能化“智”在哪兒?
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是中國面向世界的名片,也是智慧交通網上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今年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們對於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發展充滿了期待,從頂層設計到實際落地皆有涉及。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董事長佘才高表示,受疫情暴發影響,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一定的衝擊,國家層面再次強調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重要支撐作用。
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共有40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長度達6736公里,地鐵覆蓋區域已從國內中心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
佘才高表示,眼下,一些城市面臨建築用地緊張、交通阻塞等“大城市病”,如何協調城市高速發展與規模限制間的矛盾,已成為各個城市努力破解的難題。
為此,他建議儘快在國家層面出台一部綜合性的城市軌道交通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還要儘快推進無感安檢、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化技術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助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
城市軌道交通的產業鏈條非常長,從原材料、機械到電氣設備再到公用事業和運輸服務,它將在推動整個社會發展和交通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
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為城市軌道交通帶來賦值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提案中重點提到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一方面,他建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推動智能汽車產業“新基建”,即依託國家2020 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帶網絡和5G領域),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型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系統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相關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另一方面,他提出在部分管制區域、部分限定路段試點法律法規突破,滿足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需要。比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如長三角)和整體環境較好的區域(如上海臨港東海大橋、嘉定汽車城),建設高度自動駕駛(L3級別以上)先行示範區。
全國人大代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提出了關於智能交通方面的建議。他表示,頂層設計方面,國家應加強政策引導。此外,還要鼓勵各地政府加大探索和投入,一要加強探索城市智能交通運營商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二要加快交通路網車路協同智能化改造;三要建設全國性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平台,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