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家財務造假公司的不同命運,受到市場的極大關注。而透過這兩家公司不同的命運,也為A股市場上了一課。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零容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更應落實在行動之中。而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必須真的要使出重拳,而且還要打在“痛點”上。
在這裏,我們不妨先認識這兩家財務造假公司。一家是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瑞幸咖啡。今年4月2日,該公司發佈公告,自曝公司於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元人民幣交易額。為此,今年5月19日晚,瑞幸咖啡發佈公告稱,公司已於15日收到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上市資格部門的書面通知,該部門已經決定將瑞幸咖啡從納斯達克股市摘牌。
另一家則是在A股市場上市的康美藥業。2019年8月16日,證監會認定“康美藥業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造假行為,惡意欺騙投資者,影響極為惡劣,後果特別嚴重”。根據證監會調查核實,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藥業累計虛增營業收入291.28億元,累計虛增營業利潤41.01億元,累計多計利息收入5.1億元。同期,康美藥業還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6.8億元。
基於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事實,為此,中國證監會於今年5月14日公佈了對康美藥業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採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行政調查審理程序中。同時,證監會已將康美藥業及相關人員涉嫌犯罪行為移送司法機關。
瑞幸咖啡與康美藥業一比較,給市場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論造假情節,康美藥業較之於瑞幸咖啡來説要嚴重得多,僅以造假金額計算,康美藥業的造假金額是瑞幸咖啡的51倍。但在處罰上,二者的命運完全不同。對康美藥業的處罰基本上是輕描淡寫,60萬元的處罰,彷彿是給市場開了一個玩笑。而瑞幸咖啡的調查雖然還沒有結束,還談不上美國證監會及司法部門的處罰,但納斯達克市場卻是率先給了瑞幸咖啡當頭一棒,即將瑞幸咖啡從納斯達克股市摘牌。這一棒比60萬元的罰款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並且正是打在了上市公司的痛點上,讓瑞幸咖啡的董事長陸正耀“深感失望和遺憾”,這與康美藥業處罰決定出台後股價的漲停形成鮮明的對比。
面對瑞幸咖啡與康美藥業兩家財務造假公司截然不同的命運,人們紛紛感慨瑞幸的“不幸”,感慨瑞幸咖啡上市上錯了地方,如果是在A股上市,瑞幸咖啡的造假就只是毛毛雨而已,如何會招來摘牌的命運呢?最多也就是60萬元的罰款而已。這就難怪人們又要感嘆康美藥業的的“幸運”了。在A股上市,真的是康美藥業這些財務造假公司的福分。
應該説,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A股的管理層以及高層其實也是旗幟鮮明的。比如從4月7日到5月4日,金融委會議三次提及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要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零容忍”。而證監會方面也是多次表示要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5月15日投資者保護日這天,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表示要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零容忍”。但為什麼“零容忍”最後變成了60萬元罰款呢?很顯然,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並沒有打到“痛處”上。
上市公司的“痛處”在哪裏?關鍵就在三個方面。一是退市,二是賠償投資者損失,三是讓責任人把牢底坐穿。退市意味着公司在資本市場混不下去了,賠償投資者損失意味着上市公司將要承擔鉅額的賠償,這通常都是上市公司所難以承受的。把牢底坐穿,判刑10年、20年,讓自己的餘生在監獄裏度過,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是一種嚴厲的懲罰。
因此,打擊財務造假,最終就要落腳在這三個“痛點”上。離開了這三個“痛點”,對於上市公司來説都是無足輕重的,至於60萬元的罰款,那僅僅只是撓癢癢而已,根本就談不上重拳出擊。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股市直擊“痛點”的做法,顯然是值得A股市場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