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話金融|“連線”代表委員②:郭新明、王玉玲、白鶴祥
2020年“兩會”期間,人民銀行微信公眾號推出“連線”代表、委員專題,邀請人民銀行系統“兩會”代表、委員介紹建議提案,並就建議提案內容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共話金融改革與發展。本期,我們邀請了郭新明、王玉玲和白鶴祥三位全國人大代表介紹金融支持深化公共衞生服務供給側改革、推動商業銀行發放信用貸款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以及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相關建議。
郭新明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郭新明代表建議(摘要)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在公共衞生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公共衞生服務供給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從金融的角度看,一是公共衞生投資佔GDP比重與中等收入國家、發達國家相比均有較大差距。二是保險保障功能尚未充分發揮。
建議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積極參與公共衞生服務供給。
一是加大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採取税費減免、財政貼息、再貸款再貼現等扶持救助政策,引導銀行信貸進入公共衞生領域,降低醫療機構和相關企業的經營成本。
二是拓展金融支持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產品和服務方式。通過與政府合作,打造市場化的融資對接平台,保障信貸支持的可持續性。
三是發揮好保險在應對公共衞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進一步完善人身險產品體系,構建醫保、財政、銀行等多元化的醫療費用保障機制,深化醫療科技聯動,引導保險深度參與公共衞生體系應急處置。
●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廣中國之聲)記者:您認為目前金融支持公共衞生服務方面最大的短板是什麼?對此您有何具體建議?
郭新明:金融系統在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支持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保障、保險理賠等方面主動作為,彰顯了非常時期金融業的責任與擔當。但綜合審視我國公共衞生服務供給體系,金融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發揮仍不夠充分,特別是衞生醫療機構融資授信門檻高、堵點多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公立醫院的事業單位性質決定了其經營收入無法直接作為信貸還款來源,銀行大多采取信用和保證方式授信,如醫院無力還款,銀行很難通過訴訟途徑處置相關資產。另一方面,民營醫院特別是基層診療機構難以被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範圍,且醫院資產不得用於貸款抵押,客觀上導致醫療機構“融資難”。
建議積極探索針對衞生服務領域的新型融資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醫療衞生事業,支持醫療機構融資紓困。通過與政府合作,打造市場化的融資對接平台,保障信貸支持的可持續性;也可與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進行合作,引導加大相關投入,形成支持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
● 證券時報記者:您建議金融加大對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您認為這些建議推行的難度有哪些?
郭新明:從這次疫情防控實踐看,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應當在提升病患收治能力、醫護人員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力,着重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保障好日常公共服務需要的同時,又能夠為可能出現的超常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做好應急儲備。我在建議中提到,以“平戰結合”的方式來增加公共衞生服務供給能力,包括增加民營衞生醫療機構、醫療牀位等資源,以及鼓勵衞生防疫產品生產企業保留維持生產線等方式。實際上,此次疫情中由大型體育場館、學校等設施改造建成併發揮重要作用的“方艙醫院”,就很好地詮釋了“平戰結合”的思路。但“平戰結合”可能帶來的供給能力使用不充分和商業可持續之間實質上存在一定的矛盾,金融支持介入需要有相應的風險分擔和收益補償機制。我認為,要解決好這個矛盾,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的作用,通過税費減免、財政貼息、再貸款再貼現等扶持救助政策,引導銀行信貸進入公共衞生領域;另一方面要創新模式,把政府、市場、企業、金融及社會各方力量結合起來,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發展醫療衞生事業上來,形成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合力。
王玉玲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王玉玲代表建議(摘要)
近十年,我國商業銀行債務融資快速增長,其中銀行貸款佔比顯著增加,銀行貸款結構以抵押擔保貸款為主,信用貸款佔比處於較低水平。一直以來,大量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根結就在於缺乏足夠的抵質押物。
信用貸款不需要企業提供完全擔保,銀行憑着對企業經營狀況和信譽的瞭解發放貸款,能夠幫助誠信經營的企業快速獲得融資支持。近年來,在各部門的大力倡導下,商業銀行對於開展信用貸款業務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貸款和消費信用貸款等小額信用貸款風險模型運用成熟,貸款風險整體可控。但受制於“信息孤島”尚未打破、風險控制和緩釋機制缺乏等因素,用於支持各類企業生產經營的中長期信用貸款發放明顯不足。
建議強化金融科技手段應用,儘快建立健全各層級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查詢機制,為銀行打開信用信息共享大門,督促銀行改善風險控制模型,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鼓勵各地建立信用貸款擔保基金,撬動更多信用貸款發放。與此同時,在監管考核評估方面考慮增設信用貸款有關指標,推動商業銀行積極發放信用貸款,進一步發揮銀行體系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功能作用。
● 人民日報記者: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這是否會加大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風險?在當前各地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是否有足夠財力支撐擔保基金加大對信用貸款支持力度?
王玉玲: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採取股權投資的形式支持各省區市開展融資擔保業務,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以支農支小融資擔保為主業,堅持準公共定位,在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保持較低費率水平,降低小微企業和“三農”綜合融資成本。首先,從風險分擔角度來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責任比例均不低於20%,省級擔保、再擔保基金(機構)承擔的風險責任比例不低於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承擔的比例,這樣就由上至下建立了一個層層分散的融資擔保支持體系,省級擔保、再擔保基金及市縣融資擔保機構也都發揮着重要作用。許多地區都已經推出“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銀行和省再擔保機構、市縣級財政合力承擔60%的貸款風險,有效降低融資擔保基金風險承擔壓力。從實際情況來看,商業銀行信用貸款業務量較小,佔比處於較低水平,加上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自身都對貸款風險有一定的控制要求,信用貸款風險總體可控。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創設政策工具支持銀行更多發放信用貸款,可以預見,新的政策工具將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相互配合,共同激勵商業銀行發放信用貸款,緩釋信用貸款風險。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信用貸款風險高於抵押貸款,尤其是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經營風險較大。銀行要如何避免不良率提升問題?推行盡職免責過程中如何平衡風險和信用貸款的問題?
王玉玲:疫情確實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造成衝擊,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風險上升,導致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面臨一定下遷壓力,部分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會有所上升。但也要看到,這種影響是暫時的、可控的。商業銀行要做好全面風險管理,摸排企業貸款產生不良的真實原因,對於非疫情原因導致的不良貸款,及時採取市場化方式處置,妥善化解存量風險;對於疫情原因導致的不良貸款,優先考慮落實貸款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安排,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可以採取一系列手段去平衡防控風險與發展信用貸款的關係:
一是修改《商業銀行法》中關於抵押貸款的導向性規定。建議刪除“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的規定。法律層面不再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是否需要抵押作規定,從制度層面給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提供均等機會。引導商業銀行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核實借款人資信狀況的前提下,由雙方自主協商確定貸款方式,促進商業銀行主動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二是強化貸前審核和貸後管理。商業銀行應加強科技手段應用,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完善貸款評價和風險管理模型,模塊化分析各類涉企信用信息數據,多維度識別判斷企業經營狀況,改進風控模式,從前端有效控制貸款風險,將債務人履約能力評估、償付記錄和財務狀況考察作為重點,提高甄別效率。同時加強對企業貸款的後期跟蹤管理,運用科技手段,做好間隔期檢查、日常監測及預警處理等貸後管理工作,切實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三是健全信用信息歸集查詢機制。推動各地積極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或夯實金融服務平台功能,整合分散在税務、市場監管、海關、司法以及水、電、氣費,社保、住房公積金繳納等領域的信用信息,確保商業銀行能夠通過平台獲取企業關鍵經營信息,提升商業銀行多維度識別和判斷風險的能力。
四是完善評估考核辦法。調整監管考核辦法,提升信用貸款不良率容忍度,促進商業銀行改革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信用貸款發放力度。
五是利用擔保基金分擔風險。加大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信用貸款業務的支持力度,緩釋銀行相關業務風險。同時,鼓勵各地建立信用貸款擔保基金,建立持續的資本金補充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壯大擔保實力,為銀行開展信用貸款業務分擔風險。
白鶴祥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白鶴祥代表建議(摘要)
金融安全與金融業的穩健發展,重要和關鍵的基礎是良好的國民金融素質。大力普及金融知識,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作為防範金融風險、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深化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預防性保護措施,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教育部要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國民金融素養。同年,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要建立金融知識教育發展長效機制,推動部分大中小學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近年來,在金融管理部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共同推動下,在金融機構、學校、老師、教育機構等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國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對提升國民金融素養,完善德育、全人教育,防範金融風險、保障羣眾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國國民金融素養整體水平依然不高,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依然存在諸多的困境,難以深入推進。總結五年來全國各地試點工作的經驗,為從根本上構建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的長效機制,有必要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金融知識納入義務教育必備的基礎知識和素質技能,通過立法為全面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供法律保障。
● 中國日報記者:從國際上比較,中國的金融基礎知識教育處於什麼水平?主要的差別是什麼?
白鶴祥:提高金融知識和財經素養水平,世界各國的做法基本一致,就是推廣和普及財經素養教育。美國於1994年就在其聯邦中小學教育法案修正案中,將個人財經知識教育納入到課程安排,並於2011年將財經素養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20多個國家也將財經素養教育作為國家戰略,並納入國家基礎教育體系之中,通過學校財經教育縮小青少年的財經素養差異。
從2012年開始,由經合組織(OECD)發起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引入“財經素養”概念並作為測評內容之一,與閲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並列。上海中學生代表中國參加PISA測試,連續兩屆三科取得第一。另外,OECD在2017年對21個國家超過十萬名的18至79歲的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投資者在金融素養整體水平方面,位列G20國家中第3。但客觀分析測試和調查樣本,他們代表的是國內金融發達地區中小學生和部分特定人羣的財經素養水平,而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的中小學財經素養教育基礎十分薄弱,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空白或初始階段,財經素養教育亟需更多的關注和更大範圍的普及。目前,面對的主要短板有三個:一是規劃和法制的短板,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定整體規劃。二是均衡發展的短板,應切實將金融知識和財經素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促進各地、各校的均衡發展。三是保障的短板,國內開展金融財經教育較好的地方,主要是靠金融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投入,缺乏穩定性和普惠性,未來,應當把它納入到教育部門的正常保障範圍,金融行業的投入只能作為補充。
●北京商報記者:當前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主要存在哪些難點和挑戰?如何應對?
白鶴祥:近年來,經過金融部門、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不懈努力,我國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試點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表現在:
一是沒有權威性的整體規劃。目前,全國未出台統一具體可操作的規劃,各地自行探索導致模式多樣、標準不一、工作進度不一,教育成效存在較大差異。
二是羣體覆蓋面不足。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進課程的學校及受益學生數量比例均很低,遠達不到普及標準,也不能滿足學生渴望學習、掌握金融知識的需求。
三是工作的支持保障措施欠缺。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師的隊伍與能力,以及相應的資金支持等方面,在教育系統內嚴重不足,區域性的教育行政部門尚未真正重視,學校也缺少開展相關工作的動力,往往靠金融部門作為外力進行推動。
四是教學效果評估機制不足。目前,尚未建立一套科學全面的教育效果評估機制,對效果的評估主要依靠表面的數據資料,缺乏全面有效的調查研究。
解決上述問題,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明確法律地位,通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金融知識納入義務教育必備的基礎知識和素質技能。二是加強規劃。研究制定《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規劃綱要》,做好統籌規劃。三是強化組織保障,建立以教育部和人民銀行牽頭的工作協調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建立統一的教材標準。四是建立評估科學的評估,對教學效果進行定期評估。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