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本週,本土企業基石藥業宣佈,輝瑞子公司與其簽署的約為2億美元的股權認購協議已完成,雙方多方位戰略合作也同步開啓。這也成為繼安進27億美元購入百濟神州股份後,又一外資藥企入股本土企業的案例。
外資藥企與本土企業合作模式正悄然生變,不再侷限於合資辦廠等形式,購入本土企業股份此前更是極為少見。對此,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認為,外資企業此前更看重的是本土企業的銷售和生產能力,合作模式的變化也意味着部分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逐步受到外資藥企認可。
外資藥企頻頻買下本土企業股份和產品
本週,輝瑞以每股約13.37港元價格認購115928803股基石藥業股份,總價值約2億美元,佔基石藥業經配股後已發行總股本的9.9%。雙方多方位戰略合作也同步開啓,包括基石藥業與輝瑞投資就舒格利單抗(CS1001,PD-L1抗體)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開發和商業化,基石藥業與輝瑞投資將更多腫瘤產品引入大中華地區的合作框架等。
此次合作距離外資藥企上次購買本土企業股權不到一年時間。2019年11月,知名外資藥企安進入股百濟神州,以約27億美元購入百濟神州20.5%股份,這也是當時全球生物製藥企業和中國生物製藥企業之間,金額最大、涉及產品與管線藥物最多的一筆交易。
除購入股份,本土企業的產品也受到外資企業青睞。信達生物與禮來製藥在2015年3月達成合作,雙方在中國共同開發和商業化包括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內的腫瘤藥物。此後,又增加三個新型腫瘤治療抗體以及糖尿病方面的合作。本土企業金斯瑞子公司傳奇生物與楊森就CAR-T細胞療法(JNJ-4528)開展合作,傳奇生物已獲得楊森支付的超1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未來還有望獲得高達12.4億美元的付款。
此前,外資藥企與本土企業合作辦廠一度是雙方合作的“標配”,默沙東、拜耳、輝瑞、賽諾菲等均曾嘗試,卻以分手告終。2017年11月,輝瑞製藥正式退出與海正藥業的合資公司海正輝瑞,將其在公司49%的權益轉讓給其關聯方HPPC;默沙東與先聲藥業在2012年合作成立先聲默沙東,2015年2月因控股方撤資宣告解散;瑞士諾華公司與北京醫藥集團公司及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早前曾合資興建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之後中方股東全面退出。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合作辦廠的模式下,雙方都比較謹慎,文化差異與經營理念未必合拍。
本土醫藥企業創新能力受到外資認可
合作模式的轉變,背後的市場因素影響較大。
數據顯示,全球醫藥市場的研發速度放緩,不再是每年出十幾款新藥的局面,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輝瑞、默沙東、禮來等多家外資企業都宣佈暫停大部分臨牀試驗項目。Evaluate Vantage今年上半年測算,由於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將有315項研究延遲,涉及172104個受試者,涉及金額可能高達200億美元。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醫藥市場的競爭將成為仿製藥的競爭。從市場潛力來看,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外資企業一定會想盡辦法佔據這一市場,獲得中國的市場和政策紅利。”史立臣指出。安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A. Bradway在公司入局百濟神州時也表示,雙方的合作能使安進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擴大影響,服務更多患者。
國內方面,藥物審批制度逐步改革,政策層面鼓勵新藥研發,部分研發能力較為突出的企業成長起來,逐漸走向國際市場。當然,能讓外資藥企捨得掏錢的,還是產品。
前述幾家產品均手握重磅產品,成立於2015年底的基石藥業,其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新藥普拉替尼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公司產品管線包含15種腫瘤候選藥物,其中不乏全球首創產品;百濟神州旗下藥物澤布替尼則實現中國原研新藥出海實現“零的突破”,更是國內PD-1市場為數不多的入局者。
外資藥企購買本土企業股權在此前並不多見。“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史立臣表示,在以前的合作模式中,外資企業看中的,大都是本土企業的銷售能力和生產能力,即便是生產,也是對方授權的技術,本土企業的研發(能力)外資是看不上的。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