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到107!科創板醫藥股最大市值逾1600億,最小市值不到15億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韓迅
圖片來源:圖蟲
科創板開市已四年。四年間,掛牌科創板的生物醫藥企業完成了從2家到107家的突破。
截至2023年7月2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546家,總市值超6.4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類企業為107家,合計市值約為1.28萬億元。iFind數據顯示,在科創板107家生物醫藥企業中,百濟神州(688235.SH)的市值最大,約為1625.41億元;愛威科技(688067.SH)市值最小,僅為14.76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製表
從2到107的突破
2019年7月22日上午9時半,科創板正式揚帆起航,首批25家企業掛牌上市。其中,僅有2家生物醫藥類企業,分別是心脈醫療(688016.SH)和南微醫學(688029.SH)。
心脈醫療是一家從事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主動脈介入醫療器械領域,主要產品是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南微醫學是內鏡診療器械行業的重要生產商,主要產品包括內鏡診療器械和腫瘤消融設備及耗材等。
上市首日,心脈醫療市值為113.94億元,南微醫學市值為146.98億元。四年後,兩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保持平穩,心脈醫療和南微醫療的的市值分別為126.08億元、151.78億元。
繼心脈醫療與南微醫學掛牌上市之後,越來越多的創新藥企業先後登陸科創板。2022年10月11日,分子砌塊頭部企業畢得醫藥(688073.SH)掛牌科創板,成為第100家科創板上市藥企。
從2家到100家上市藥企,科創板用了逾三年的時間。
“生物製品、化學制藥和醫療器械是目前科創板上市藥企的主要行業分類,創新藥主要集中在這些企業裏。”7月21日,一家券商的醫藥行業研究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儘管醫藥股在基金今年二季度整體配置中仍處超配狀態,但是較2020年二季度的倉位還是降低了很多,“我們覺得醫藥的需求明顯,當前位置的估值依舊性價比很高,尤其是科創板裏面還是有不少值得關注的標的企業。”
2023年6月20日,抗體藥物企業智翔金泰(688443.SH)掛牌上市,至此科創板上市藥企達107家。
2家藥企市值超千億
自2019年7月開板以來,科創板市場已迎來107家醫藥類企業上市。截至2023年7月22日,市值最大藥企是百濟神州,市值超1600億元。
圖片來源:圖蟲
百濟神州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龍頭企業,主營業務聚焦血液腫瘤、實體瘤等領域,是首個在納斯達克、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創板三地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約95.66億元,同比增長26.06%;歸母淨虧損136.42億元,同比增虧39.96%。2023年一季度,百濟神州實現營業收入約30.66億元,同比增長57.4%;歸母淨虧損24.47億元,同比收窄14.64%。
東吳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朱國廣預計,百濟神州2023年至2025年的營收分別為140.0億元、203.0億元和288.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6%、45%和38%。現有臨牀後期及商業化產品將在2030年實現623億元的銷售峯值,相對估值給予5倍PS,合理市值為3115億元;採用DCF估值法,對應合理市值為2664億元。
同樣擁有千億市值的另一家科創板上市藥企是聯影醫療(688271.SH),公司市值約為1124.96億元,這家企業是國內醫學影像設備龍頭企業,在高端設備上擁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其眾多核心零部件已實現自產自研,並在該領域擁有較強的領先優勢,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基於公司核心業務板塊分析,太平洋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譚紫媚預計,聯影醫療2023年至2025年的營收分別為118.14億元、149.27億元、184.5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7.38%、26.35%和23.66%;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71億元、25.81億元和32.09億元,分別增長25.06%、24.62%和24.33%。
在科創板醫藥股市值TOP10企業中,除了百濟神州、聯影醫療以外,還包括華熙生物(688363.SH)、華大智造(688114.SH)、君實生物(688180.SH)、榮昌生物(688331.SH)、百利天恆(688506.SH)、奕瑞科技(688301.SH)、神州細胞(688520.SH)和惠泰醫療(688617.SH),市值分別約為452.21億元、393.07億元、386.98億元、345.88億元、324.81億元、275.79億元、246.09億元和245.44億元。
截至2023年7月22日,科創板醫藥股市值TOP10企業的市值總計約為0.54萬億元,佔科創板醫藥板塊總市值1.28萬億元的42%左右。
虧損藥企尚有25家
多家科創板藥企的市值較小,愛威科技截至7月22日的市值僅約為14.76億元。
愛威科技是一家主營業務為醫療臨牀檢驗分析儀器及配套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細分行業為體外診斷行業,主要涉及其中的尿液、糞便、體液、生殖道分泌物、血液檢驗等領域。
2021年6月16日,愛威科技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一度最高漲至45.50元,市值最高達到30.94億元。相對於歷史最高點,愛威科技目前的市值幾乎是“腰斬”,也難以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愛威科技)太小了,我們基本不會覆蓋。”上述某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如是説。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多家明星藥企的市值表現也不佳,例如昔日疫苗巨頭康希諾(688185.SH),該股在2021年6月23日曾一度漲至798元,公司市值最高達到1971.06億元,也曾是市值近2000億元的科創板公司。此後,康希諾股價再難回巔峯,截至2023年7月22日,股價已跌至77.94元,總市值192.86億元,還不足巔峯期市值的十分之一。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康希諾2020年8月上市至今,僅2021年實現盈利,2020年和2022年分別虧損3.97億元和9.09億元。2022年6月10日,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修訂和相關指引的發佈,標誌着科創板正式接納未盈利醫療器械行業主體。
上述醫藥行業研究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允許未盈利的生物醫藥類科技公司上市,是科創板的特點。“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究不能以是否盈利為衡量標準,主要看其產品的前景如何,研發團隊是否具備創新研究能力等。當然,也不是所有不盈利的醫藥企業都能上市,例如此前的軒竹生物就暫停了IPO申請。”這名研究員説。
2022年,虧損的科創板醫藥企業包括百濟神州、君實生物、榮昌生物、邁威生物等25家。其中,虧損額度最大的是百濟神州,去年虧損約136.42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製表
2023年一季度,百濟神州實現歸母淨利潤-24.47億元,2022年同期為-28.66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同比縮小。東莞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魏紅梅認為,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長69%,快於公司經營費用增速。“公司作為國內創新藥龍頭企業,產品結構豐富且研發實力較強,核心產品加速放量,虧損有望逐漸縮小。”魏紅梅表示。
“資本市場政策為處於研發階段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上市機會,但也從核心技術、階段性成果、市場空間、技術優勢、持續經營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述醫藥行業研究員認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