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心科技再次遞表港交所,三年虧損超13億元,“醫藥險”的故事好講嗎

加速IPO進程,4月19日,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這是圓心科技第二次遞表。

作為一家致力於提供全週期醫療健康服務的醫療健康公司,圓心科技站在互聯網醫療的風口,收入節節攀升但虧損額也一再擴大。當前,在“醫-藥-險”的賽道上,湧現了多家新興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圓心科技能否率先突圍?

圓心科技再次遞表港交所,三年虧損超13億元,“醫藥險”的故事好講嗎

三年虧損超13億元,圓心科技IPO加速

4月19日,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圓心科技於2021年10月15日遞表失效之後第二次遞表。有投資人士表示,一般擬上市公司招股書失效的原因多是未能在6個月的有效審核時段內完成對香港聯交所詢問問題的反饋。不過,圓心科技已於2022年3月18日獲證監會境外發行核准。上述投資人士表示,圓心科技已成功取得證監核准,或將在港交所進行上市聆訊。

正在衝刺IPO的圓心科技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醫療健康公司,致力於提供全週期醫療健康服務。

在業務模式方面,圓心科技業務來源的三大支柱分別是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創新醫療健康服務。

這其中,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是圓心科技的核心業務,近三年收入佔比均高於96%。收入來源是通過線下藥房及在線銷售平台向客户提供廣泛的藥品,包括處方藥及非處方藥、醫療健康產品及醫療器械。

供給端賦能服務是協助醫院建立其在線醫院管理系統並開發一套基礎設施及管理解決方案,該項業務對圓心科技的總收入貢獻度較低。

創新醫療健康服務主要包括向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產品市場推廣服務及第三方管理服務、為第三方互聯網平台製作醫療健康相關內容及向醫藥公司提供創新營銷服務。

據其官網介紹,圓心科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院內院外聯動和醫藥險融合的解決方案,拓展傳統醫療服務、醫藥流通、健康險、醫療信息化等行業邊界。

可以看出,圓心科技致力於打通“醫藥險”的服務閉環,但“醫藥險”的故事真的好講嗎?

當前,互聯網醫療行業尚處於跑馬圈地、開拓市場的“燒錢”階段,隨着收入增多,圓心科技虧損額也在進一步擴大。2019年至2021年,圓心科技的總收入分別為23.52億元、36.29億元和59.38億元,對應的淨虧損額度分別為2.01億元、3.63億元和7.57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超13億元。與此同時,圓心科技的毛利潤也在持續降低,2019年至2021年,圓心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0.6%、9.2%、9%。

業內人士表示,圓心科技當前業績虧損是因為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前期投入所致,包括銷售及市場推廣支出、研發費用及人員費用等。這些前期投入對於業務的發展是必要的。

北京商報記者就業績虧損、毛利率降低相關問題向圓心科技發函採訪,圓心科技方面表示,公司現在處在靜默期,不能回覆IPO相關問題。

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佔比提升、毛利率降低

雖然業績佔比並不高,但創新醫療健康服務被圓心科技定位為未來增長的驅動力。

針對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板塊,圓心科技成立了保險科技服務平台——.圓心惠保,為新特藥設計的創新保險產品、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帶病險以及藥品福利保險。在此背景下,圓心科技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收入佔比也在逐年上升,已經從2019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4.6%。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圓心科技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提升來自於該公司對於保險業務的投入,2021年圓心科技與超過110家保險公司及7家再保險公司合作,在90多個城市推出“惠民保”業務,管理超過2500萬份保單。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質疑,該公司在惠民保業務中扮演的是特藥供應商的角色,包含特藥目錄設計、藥品供應、特藥理賠服務。管理超過2500萬份保單與惠民保龐大的參保數量相比並不甚可觀,是否能夠支撐起創新支付藥品流通的願望,並且這2500萬份保單能否獲得完整保單信息進而來優化產品和服務等問題待考。

雖然圓心科技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佔比提升,但該項業務的毛利率卻在持續下滑,從2019年的72.1%驟降至2021年的43.1%。對於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為,主要是由於採購技術服務(包括支持數據分析的軟件)及推廣成本增加。

對於圓心科技的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模式,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分析指出,圓心科技扮演的是第三方供應商的角色,作為渠道提供方,可以向藥店藥企和保險公司收取相應的銷售費用和佣金。

對於這種模式未來發展的盈利空間,某互聯網保險平台相關負責人分析指出,從行業角度來講,醫、藥與險的合作,無疑是行業追求的所謂“第二增長曲線”,但與保險的融合本身面臨着缺乏定價數據基礎難以精細化開發帶病體需求、保守定價造成理賠率過低最後產品短命夭折,以及醫保外只能發力特藥領域但發生率註定低迷的窘境。

“如何在保險產品符合定價原則、監管要求、業務邏輯的基礎上真正實現醫藥險的融合,帶動醫藥的創新支付流通,從而實現保險和醫藥兩方獲利,是以圓心科技為代表的醫療健康公司重大的考驗。”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市場競爭加劇,藥企險企訴求難統一

在創新醫療健康服務中,圓心科技可以獲得藥店藥企的推廣服務費以及保險公司的佣金。可現實情況是,保險公司、藥店藥企雙方的訴求並不一致。上述互聯網保險平台相關負責人便指出,保險公司希望控制理賠、合理風控篩掉高風險客户,而保險公司控制的理賠率反而正是藥企所追求的,通過商業保險來促進高價值創新藥品的使用,也就是理賠,這是難以化解的矛盾。

不過,也有投資專家表示,雖然圓心科技的兩個合作方保險公司、藥店藥企雙方的訴求有分歧,但目前在雙方各退一步的情況下,還是能夠進行合作。但利益訴求不一致的情況可能會影響保險公司長期合作的意願。

對於圓心科技兩個合作方保險公司、藥店藥企雙方訴求並不一致的情況,徐昱琛分析指出,在平衡保險公司、藥店藥企的利益時,一方面需要圓心科技通過集採等手段找到療效好、價格實惠的高性價比藥品,另一方面需要在治療用藥環節注意成本把控,儘量避免過度治療的情況。

除了需要平衡藥企、險企的利益訴求,在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方面,激烈的行業競爭也是圓心科技需要面對的。

有業內人士直接指出,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方面,圓心科技同北京思派健康技術有限公司等公司均存在一定競爭關係。圓心科技也在招股書中直言,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伙伴的安排通常並不具有排他性,倘若公司的保險公司合作伙伴對公司的理賠處理服務感到不滿或發現公司未能提高彼此的盈利能力或品牌形象,可能終止與公司的關係及決定與競爭對手合作。

通過對比前後兩次遞交的招股書,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圓心科技已經從“醫療科技公司”變為“醫療健康公司”。

那麼,圓心科技的“科技”成色如何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圓心科技所產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22億元、0.46億元及1.13億元。同期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則為3.25億元、4.95億元和8.19億元。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圓心科技的研發費遠低於市場營銷費用。

對於這種情況,上述互聯網保險平台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市場所處的階段還非常初期,需要大量推廣費用刺激推動,在失去或降低推廣預算的假設下,是否還能持續增長,圓心作為主打產業間融合的醫療健康公司,其業務價值究竟在何處,有待行業探究。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51 字。

轉載請註明: 圓心科技再次遞表港交所,三年虧損超13億元,“醫藥險”的故事好講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