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油“牛市”碰上碳中和 原油全球供需結構或將重塑

作為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風向標,原油價格波動始終牽動着投資者神經。尤其是在去年4月份走出奇葩的“負油價”行情後,部分投資者更是對全球經濟一度形成“即將崩潰”的預期。不過,今年年初以來,原油價格率先反彈,目前已回升至每桶70美元/桶關口震盪,不少機構又紛紛喊出“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超級牛市週期到了”的觀點。

大宗商品超級牛市週期真又來了?原油還能守住傳統經濟時代的“王者”地位嗎?《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在對券商、公募、私募和期貨機構進行大量採訪後發現,機構們對此仍存在較大分歧,大多數金融機構對“牛市週期來臨”的判斷仍持否定觀點,認為“言之過早”。

嘉實基金、廣發證券、東證期貨等金融機構認為,雖然本輪原油價格領漲大宗商品,但近一年來的反彈主要是因疫情突發導致供應減少所致,並不是需求強勁所引發,而後者是全球經濟復甦所具備的最重要支撐。儘管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在疫苗接種加速後,疫情得到逐步控制,經濟發展恢復可期,但很多新興經濟體以及低收入國家和地區的疫情發展仍存很多不確定性,而且,以餐飲、旅遊等為代表的與人員接觸密切相關的服務性行業,在恢復過程中仍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引發全球性需求提升的條件仍不充分。

數字經濟下  

原油能否保持王者地位?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透出的信息顯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全面進行數字化轉型,打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數據將因此成為新時代發展過程中的戰略資源,價值堪比傳統經濟大發展時期的石油。另外,“碳達峯、碳中和”首次入選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加上“30・60”目標的公佈,基本確定未來中國新能源投資將大行其道,產業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原油要想保住傳統經濟大發展時期的“王者”地位,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原油價格走勢與經濟復甦進程仍表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特徵。

現階段,能體現原油價格走勢的期貨市場品種主要有四個,分別是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其中,NYMEX原油期貨和ICE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參考品種。

回顧全球最近兩次較大的經濟危機及隨後的經濟復甦過程可以發現,原油期貨價格走勢與經濟復甦的進程表現出高度的正相關性。在2000年互聯網經濟泡沫破裂到2007年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NYMEX原油期價從2000年年初不足30美元/桶不斷上漲,與全球經濟復甦一路相伴,直到2008年下半年,創出147美元/桶的歷史新高。2008年全球經濟再度下滑,NYMEX原油期價也隨之回落至40美元/桶附近;隨後,在2009年至2017年的8年經濟復甦時期,從40美元/桶的低點又重新漲至70美元/桶。

與此類似,ICE原油期價走勢在這兩次全球經濟復甦中也保持着較強的正相關性,與NYMEX原油期價走勢近乎一致。在上述兩個復甦時段,ICE原油期價先從30美元/桶漲至147.5美元/桶的歷史新高,隨後回落至40美元/桶的階段性低點;後又從40美元/桶,漲至70美元/桶左右的水平。

嘉實基金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歷史走勢來看,在全球經濟復甦階段,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在大宗商品中扮演的角色比金屬更具實體屬性,但表現出的金融屬性相對較弱。“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原油期貨價格表現出強烈的正相關性。在去年疫情發生後的經濟復甦過程表現出同樣特徵,而且,本輪流動性支撐更強,原油與基本金屬價格的漲跌階段有所重疊,表現出的相關性也更強。”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全國兩會重點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的政策方針,制定出“2050年能源消費總量達峯”“2030年前化石燃料消費達峯”的目標,從長週期維度是利空原油需求的,但從短中期維度來看,原油仍然是當前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資。一方面,在產業層面,原油在化工端仍將發揮其巨大作用,仍是先進大煉化產業的重要原料。另一方面,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可有效緩解對原油作為戰略性資源的依賴,但在“碳達峯、碳中和”戰略背景下,原油對化工產業仍能起到“定價之錨”的重要作用。

期價反彈了  

12年原油熊市已結束?  

新一輪大宗商品牛市行情已悄然開啓?

蘇文傑認為,從短期來看,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值得給予樂觀預期。“在全球流動性寬裕和需求持續好轉帶來的補庫存背景下,預計今年順週期行業會保持良好的景氣度,但能否步入超級牛市週期,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能化高級分析師安紫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判斷原油進入超級牛市週期,目前仍為時尚早。在全球疫情控制持續改善的背景下,歐美市場正處於需求復甦期,但供給恢復相對滯後,原油主產國對增產表現謹慎,但供需基本面持續改善是當前原油價格趨勢性上漲的基礎。當前供應端存在大量閒置產能,供給釋放的彈性較大,頁岩油也在2011年之後表現出極強的韌性,這意味着,需求驅動的高油價最終可能導致足夠的供應迴歸,填平此前的缺口,扭轉油價的漲勢。

厚石天成投資總經理侯延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大宗商品上漲週期會持續較長時間。大宗商品除了具備商品屬性外,部分品種還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其中原油對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最大。不過,近幾年新能源崛起,替代了一部分原油需求。因此,對原油價格能否繼續大漲,仍有待觀察。從長期來看,尤其是在信用貨幣體系下,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大宗商品都有價格上漲的趨勢。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大宗商品可能已進入較長的上漲週期。短期來看,本輪大宗商品價格反彈,更多是對通脹預期的反映。就原油走勢看,上面有明確的“天花板”,在70美元/桶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一個超級週期的到來,需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需求拉動因子。本輪原油價格反彈,主要是疫情影響下的供給不足和市場對疫情後需求提升的預期比較樂觀,不一定具備持續性。”嘉實原油基金經理劉志剛認為,將本輪商品價格反彈定性為“超級牛市週期”言之過早,現階段只是谷底反彈而已。上一個超級牛市週期存在一個較大背景,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在12年內佔全球比重的50%,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給跟不上中國的需求,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漲。與之相比,本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並不存在根本性的強大需求動力,主要是疫情突發導致礦山停產、運輸受阻形成的供給下滑所致。

廣發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張靜靜對記者表示,目前原油價格已站在十字路口,對今年全年的走勢持相對謹慎的觀點。“預計3月份原油價格仍有上行空間,但二季度將會回調,尤其是在全球疫苗接種後。不過,隨着美國第三輪財政刺激政策的落地,部分風險資產或將再次受到提振,不排除原油仍有一定上行空間。”

不過,如果站在5年至10年的長週期維度來看,張靜靜對原油的走勢預期卻非常樂觀。她大膽地預測稱,長達12年的原油熊市或已結束,未來在OPEC重新奪回定價權的預期上,油價有望重回牛市行情。

環保壓力下  

新能源替代石油要多久?  

在未來數字經濟時代下,有分析人士認為,全球經濟體對能源的需求,尤其是對原油的需求將會顯著減少。特別是全球及中國“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公佈與實施後,原油在能源中的龍頭地位肯定會讓位。

劉志剛分析認為,原油雖然貴為傳統經濟增長的動力,但隨着世界各國對“碳中和”的愈加重視,預計原油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將會逐漸改變,在能源供給方面將保持穩定,在需求層面邊際效應會不斷下降。雖然各國對原油的需求不會很快消失,但在會逐漸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源,例如氫能、電能等,最終以無碳能源的形式體現。新興市場將繼續依靠原油來支持經濟增長,並將取代傳統需求大國,成為未來幾十年原油消費主要的增長動力。

張靜靜認為,儘管各國都在加速推廣新能源,但新能源取代原油及傳統能源並不會一蹴而就。2020年10月份,OPEC預測,全球原油需求峯值將出現在2040年。2021年2月份,原油庫存數據機構EIA認為,美國原油需求峯值將出現在2025年至2026年。

“各國的新能源推廣政策,相當於對傳統能源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包括美國在內的部分非OPEC國家原油產業相關資本開支均在逐年下降,預計未來5年至10年全球或迎需求邊際上升、供給邊際收縮的局面,油價有望逐年抬升。”張靜靜預計,但類似2001年至2008年期間油價飆升的一幕或難重現。對於OPEC成員國來説,推動油價過快大幅上漲,可能會導致新能源加速取代傳統能源。在OPEC成員國實現經濟轉型前,最佳策略就是推動油價中樞温和抬升。但歷史經驗證明,原油價格走勢非常情緒化,就算油價中樞温和抬升,油價的波動幅度也未必明顯收斂。

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章正澤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着5G和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全球經濟正在向數據化轉型,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驅動力,將開啓萬物互聯時代。作為傳統工業化代表的原油產業鏈,也將更多擁抱數字經濟,通過與數字化融合來重塑整個產業鏈。今年全國兩會提出的“碳達峯、碳中和”政策,對原油價格長期走勢有利空影響,但也不能過分誇大對原油實際需求的衝擊。

一方面,新能源產業作為石油產業的替代者,自身仍面臨技術瓶頸;另一方面,“碳達峯、碳中和”政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新能源產業對石油產業的替代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石油作為化工原料,目前還不具有可替代性,石油需求與新能源需求將在較長時間裏並駕齊驅,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02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原油“牛市”碰上碳中和 原油全球供需結構或將重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