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隨着人們版權意識的增加,知識經濟正逐步成為一種趨勢!

近些年,“惰性文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音視頻逐漸成了主流。

也是,作為人類獲取信息的第二通道,關於“聽”的生意一直沒有間斷:評書、相聲、教學、電台節目……直到“喜馬拉雅”的出現,讓這筆“小生意”變成了“大買賣”。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特別是近兩年在線音頻行業的角逐愈發激烈,一邊是互聯網巨頭爭相入局,另一邊是在線音頻的頭部玩家們紛紛籌劃上市;

然而,“只聞樓梯響,不見下樓人”,關於喜馬拉雅上市的傳聞已久,卻一直沒有下文。

如今,一直身處上市傳言漩渦中心的喜馬拉雅,終於成功踏上了IPO征程。只是從其整個上市歷程來看,喜馬拉雅的上市真可謂是一波三折。

“耳朵經濟”這條路上,如今已經處處是巨頭!

美國上市碰壁,從紐交所撤回了上市申請的喜馬拉雅,立馬轉戰港股,這次障礙是少了,不過,一波三折之後,餘建軍真的能“如願以償”嗎?

9月13日晚,音頻巨頭喜馬拉雅向香港聯交所提交招股書,再次向上市發起衝擊。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一石激起千層浪,喜馬拉雅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儘管競爭對手荔枝FM早已登陸美股,但作為國內音頻賽道的龍頭老大,喜馬拉雅仍被視為“耳朵經濟第一股”,其上市計劃一直備受關注。

從2018年上半年開始,喜馬拉雅就頻傳上市消息,但最終都被官方否認。2018年7月,有消息稱喜馬拉雅將於2019年在港股上市,但時間進入2019年,上市計劃杳無音信,喜馬拉雅卻迎來變動:12名董事退出,小米等18家資方退出股東行列。

經過近一年的沉寂,2021年,喜馬拉雅終於正式開始上市計劃。3月,喜馬拉雅計劃赴美IPO的消息就已經傳出,5月1日,喜馬拉雅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請,可就在四天前的9月9日,喜馬拉雅發出公告,從美股撤回上市申請。

喜馬拉雅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上海,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是福建浦城人餘建軍,引領以音頻為特色的“耳朵經濟”,其音頻內容覆蓋財經、音樂、新聞、商業、小説、汽車等。

除了曲折的上市路背後的資本變動,喜馬拉雅的上市也對音頻賽道有着非凡意義。

據《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喜馬拉雅的用户滲透率達到67.1%,佔據市場近七成的份額,排在第二梯隊的是荔枝和蜻蜓FM。

上市不易,即便能夠成功登陸港交所,也不代表喜馬拉雅就能實現造富神話。

貴為國內音頻市場老大,喜馬拉雅深陷虧損泥潭,公司大筆砸錢搞促銷收效甚微,赴港IPO,更像是喜馬拉雅“續命”的法寶。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無論最終的結果有多麼偉大,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絕不是做對了某個奇蹟事件最終就產生了指標。它一定是不斷推動一個沉重的巨輪,一圈圈旋轉,最終終於產生突破,自己開始轉動起來。

在線音頻的起勢,也如同飛輪一般——不斷轉動量變以引起質變。

作為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成立十年來的路徑,契合了在線音頻行業的發展路徑。

不過,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日趨激烈,巨頭們上線金融服務謀求流量變現並不新鮮。

作為“耳朵經濟”第一股,從2017年開始,喜馬拉雅就開始逐步涉足金融領域,但近4年過去了,喜馬拉雅在金融業務上似乎沒有太多進展,更多的還是導流服務。

更為棘手的問題是,講了9年的聲音故事尚未盈利,發力的會員、知識付費、車聯網和智能音箱幾項業務,每條路上都面臨着強勁的互聯網巨頭。

喜馬拉雅這盤棋該怎麼下,和造富故事同樣迫切。

從2012年8月成立至今,喜馬拉雅已歷經12輪融資,曾獲騰訊、閲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多家巨頭戰略投資。另外,還曾獲得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的財務投資。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招股書還顯示,就在今年,喜馬拉雅完成了近3. 5億美元的E輪融資。

如今,12輪融資之後,喜馬拉雅終於走到了上市的門口。不過,其實際經營狀況始終籠罩在迷霧之中。

灼識諮詢資料顯示,上半年,喜馬拉雅移動端用户共花費8478億分鐘收聽音頻內容,約佔中國所有在線音頻平台移動端收聽總時長的70.9%。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招股書同時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的業績和用户數據:

截至2021年6月30日,喜馬拉雅上半年營收為25.1億元,同比增長55.5%;月活躍用户已達到2.62億,其中包括IoT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月活用户1.51億和1.1億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户。

不得不説,虧損依然是在線音頻行業繞不開的話題,包括喜馬拉雅、已經上市的荔枝目前都仍處虧損。可見喜馬拉雅上市的意願和需求是多麼的迫切。

即便上半年營收大幅增加,喜馬拉雅依然虧損3.23億元。2018-2020年,喜馬拉雅營收分別為14.8億元、26.97億元、40.76億元;同時,公司淨虧損分別達7.55億元、7.47億元、5.39億元,3年半虧損近24億元。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所以,儘管IPO風波不斷,付費難、內容之下困局的喜馬拉雅仍然堅持上市,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已躋身行業頭部,但面臨眾多新入局的實力玩家,喜馬拉雅也是前路堪憂。

除荔枝FM和蜻蜓FM競爭者外,2020年,騰訊、字節、網易等巨頭先後入局在線音頻行業,攜帶各類頂級IP內容,進軍“耳朵經濟”,試圖分一杯羹:

字節跳動旗下番茄小説推出“番茄暢聽”、 微信上線“微信聽書”、 快手推出了播客類APP“皮艇”、騰訊音樂發佈全新長音頻品牌“懶人暢聽”、網易雲音樂上線“聲之劇場”。 此外,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推出了“雲聽”等。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這些新入局競爭者無不背靠巨頭,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以建立壁壘,同時還能通過自有平台引流,圍堵之下,喜馬拉雅加大營銷力度,補充流量資源以穩固市場份額,在殘酷的資本競爭下,不進則退。

不過,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用户羣的滲透仍不足,未來增長仍有巨大潛力。

從用户數量來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在線音頻市場,而據灼識諮詢的資料,2020年美國移動在線音頻月活躍用户數的滲透率為46.5%,中國僅為16.1%;

iiMedia Research數據則顯示,2018年以來,我國在線音頻行業用户規模呈現逐年穩步增長趨勢,2020年用户規模達到5.7億人,同比增長16.3%;預計2021年用户規模將達到6.4億人。

與此前內容不斷加碼的富媒體模式相比,目前的年輕消費者開始迴歸更單一更純粹的媒體形式,這就需要平台更加專業專注。

對於喜馬拉雅來説,現階段雖然還是處於策略性虧損期,不過以不斷投入換取更多份額更大規模和更強的用户粘性,一旦這些優勢鞏固,在此基礎上進行變現就會變得順理成章,未來未必不可期!

參考資料:

劉曠《喜馬拉雅上市續命》、

刺蝟公社《喜馬拉雅的風雨上市路》、

財經無忌《喜馬拉雅:耳朵不買單怎麼辦?》、

投資家《燒光24億!“耳朵經濟”第一股忐忑上市》、

中國證券報《衝刺“耳朵經濟”第一股!喜馬拉雅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月活2.62億,3年虧超20億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9 字。

轉載請註明: 燒光24億!赴美上市碰壁,音頻龍頭喜馬拉雅為何轉戰港股IPO?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