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紅娟 編輯/馬媛媛)萬科事業合夥人一面增持提振市場信心,一面質押股份,萬科股價卻持續下滑,久久不能從業績會“陰影”中走出來。
受一季度業績消息影響,萬科企業A+H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共蒸發超千億市值。為了提振股民信心,4月29日晚間,萬科發佈公告稱,萬科事業合夥人德宇眾以自有資金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買入萬科A股80.48萬股,佔万科已發行股份的0.01%。
前面增持股份,轉頭就質押。5月6日,萬科發佈公告稱,萬科事業合夥人盈嘉眾將持有萬科A股2.39億股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招商財富。雖然公告發布在五一節後,但盈嘉眾所持萬科股份的100%股權質押期限自2021年4月30日起至2022年9月8日止。
換句話説,在“盟友”增持萬科股份的第二天,一致行動人盈嘉眾就計劃質押萬科股票。質押當天,萬科A的股價在27.93元至28.17元之間,略高於前一天的購入價格。
“低買高賣”之間,盈嘉眾及其一致行動人手中的萬科股份剛好多了一點,股價也上升了一點。
“倒騰就是為了合規去槓桿,實際增持的量比較小。”資深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此次增值本質上還是萬科企業合夥人持股結構的內部調整。因為本次員工持股增持比例並不高,但是公司員工持股結構得到一定的優化,消減原有的槓桿結構,這也是資管新規政策落地前必須完成的工作。
踩點增持、質押過半
“一直不太在意股民的感受”,是業內對萬科的共識。
事實上,此次萬科事業合夥人增持“救市”事件走向越發迷離,股價越救越跌、股民怨聲載道。有投資者表示,“準備清倉了,別以為跌了很多了,切換到月線看看,你會發現高處不勝寒”。
數據顯示,5月13日,萬科A股價持續下探,最低報26.69元,觸及半年低點。2020年10月29日,該股最低成交價為26.62元。
左手增持、右手質押是一方面的原因,質押比例或許更能説明問題。資料顯示,4月29日,萬科事業合夥人透過德宇眾集中成交80.48萬股,按單價27.74元/股計,參考成交額2232.28萬元。
德宇眾是盈安的全資子公司,與盈安合夥、盈嘉眾與國信金鵬1號構成一致行動人。瞭解“寶萬之爭”的吃瓜羣眾應該知道,盈安公司是萬科事業合夥人集體委託管理經濟利潤獎金集體賬户的第三方,也就是萬科事業合夥人。
增持之前,盈安合夥與其他份額持有人協商後,將“國信金鵬1號”和“國信金鵬2號”股票,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給合夥企業盈嘉眾合夥,總計66.67億元。
“其實萬科經濟利潤獎規模並不大,總池子資金量不到百億。”有接近萬科的資深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萬科事業合夥人持股大概花了約70億。
值得注意的是,德宇眾增持股份僅佔萬科已發行股份的0.01%。正是這萬分之一的股份,讓股份倒手後的盈安系合計擁有表決權的萬科股份5.81億股,佔万科總股本的5.00%。不多不少,剛好觸及舉牌。
觸及舉牌,萬科就必須向股民官宣增持消息、廣而告之,而此前,盈安系所持股份一直徘徊在5.00%以下,有意降低存在感。
“盈安系本身和萬科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早些時間為萬科應對“寶能系”也起到一定作用。”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本質上,萬科增持並質押,也顯示出萬科強化高管層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穩定其股價的表現。
萬科方也表示,本次增持是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抱有信心和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認可,在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擇機進一步增持公司股份。
從技術層來看,4月底幾天的確是股價有支撐力度的時期,並且4月末各市場銷售數據也陸續亮相,短期至少不會利空房地產。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認為,萬科介入時間點的確相當“緊俏”。
聲稱要穩定萬科股價的事業合夥人,似乎帶來了更大的波動。4月30日,萬科事業合夥人將持有的萬科A股 2.39億股進行質押,佔其所持有股份的100%,佔公司總股本比例2.05%。
截至2021年5月6日,萬科事業合夥人質押股份過半,佔其所持股份比例55.29%,佔公司總股本比例2.76%。
受此消息影響,5月6日,萬科A收盤報27.92元,跌幅0.89%。隨後,萬科股價不斷下探。截至發稿,萬科A報26.88元,跌幅0.55%。
事業合夥人借錢炒股?
“本次質押將主要用於償還債務”的公告,解答了萬科事業合夥人為何質押股份的問題,也石錘了其“借錢炒股”的行為。
業內人士也向觀察者網表示,買進股票後快速質押,説明本身資金也有一定壓力,不排除想通過一些行為能影響資本市場。
這個故事情節像極了那些借錢也要炒股的股民。而深究萬科事業合夥人借錢護盤的出發點,或許和企業基本面有關。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表示,萬科的股價波動大,很正常,因為萬科業績平平,尤其是年報出來後股價就往下了。
觀察者網瞭解到,2020年業績報告發布後,萬科A股、H股連跌兩天。截至3月31日收盤,萬科A股跌幅達4.37%,H股跌幅達5.29%;截至4月1日收盤,萬科A股跌幅再度擴大0.57% ,H股跌幅再度擴大4.27%。
於小雨認為,股價波動的核心原因主要還是地產2020年業績難看、增收不增利、政策調控多、沒有放鬆預期、集中供地的高熱度進一步證實未來毛利潤率下降的悲觀預期。
萬科發佈2021年一季度報告顯示佐證了這一點。據悉,萬科第一季度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收入的毛利率(已扣除税金及附加)為 16.1%,較2020年末22.6%再度下降6.5個百分點。繼2019年毛利率下降2.5個百分點、2020年毛利率下降4.6個百分點後,再次降低。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表示,從萬科今年一季度的利潤來看,利潤率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萬科股價,增持會短期的影響股價,但是長期來看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衞表示,增持在短期內有利於穩定股價,但是該舉措不可持續,如果調控政策繼續加碼,對於整個房地產板塊都是利空,恐怕小比例的增持也難以扭轉這一局面。
業績情況不理想,萬科在集中供地上的表現平平。在2020年業績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針對“萬科淨負債率僅18.1%,處在行業過低水平”這一問題回應道,萬科並不追求過低的淨負債率,有時為了等待機會,如果資金方面沒有彈性,面對集中供應土地將面臨很大壓力,所以18%的淨負債率有可能是等待市場變化的機會。
換句話説,萬科手中現金流充裕,意欲在集中供地上大展身手。但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差距的,截至5月11日,萬科在廣州、無錫、杭州等7城集中供地的土拍上,僅拿下7宗地塊,排名第八位,拿地金額116.21億元,遠遠落後於同為top5房企的融創中國、保利發展。
也難怪有業內人士調侃道,“有錢卻不積極拿地的萬科,是打算當養豬大王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