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第28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大關。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生態正在加速形成:據統計,年內“萬億級”交易日數量超過四成,創業板成交額佔比持續增大,與此同時,包括公私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市場佔比也在不斷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交易生態已出現明顯改善。交易體量的增大凸顯市場活力,而投資者結構的優化也意味着投資理念的不斷改善。A股市場正在走上行穩致遠、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年內超四成交易日
兩市成交額破萬億
近段時間,A股市場成交活躍度不斷提升。8月27日,兩市成交額再度達到了1.34萬億元,連續28個交易日突破萬億。而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的160個交易日中,兩市成交額破萬億的共有76個,佔比為47.5%,而這一數據在2019年和2020年同期則分別為12個、44個。
從結構來看,創業板成交額顯著增加。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年內創業板成交額達到33.16萬億元。近三年來,創業板成交額佔比已經從2018年、2019年的17.69%、18.19%提升至2020年的22.57%以及今年以來的20.74%。
“A股市場成交量放大,其原因之一便是市場體量增大,成交量也會隨之增加。此外,當前市場結構性行情顯著,市場熱點轉換較為頻繁,存量資金在盤中大量換手,也是導致成交量放大的一個重要原因。”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隨着註冊制改革不斷推進,上市公司數量以及入市資金量均在不斷增加。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A股上市公司已有4465家,總市值達86.65萬億元;而2015年僅有282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52.05萬億元。IPO方面,據同花順統計,2020年A股累計發行新股396只,合計融資金額達4699.63億元,新股發行數量僅次於2017年,融資額則創近十年新高。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也已經達到了332只,募集資金超3300億元。
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表示,市場成交額的持續走高,也體現了當前中國資本市場在註冊制下的新階段。與過去“短牛長熊”、融資功能欠缺、交易波動較大、炒作氛圍濃厚、“概念”橫行等局面不同,當前市場整體交易活躍,業績優異的龍頭股領漲,市場分化較為健康。這背後與註冊制改革、新證券法出台等舉措密不可分,隨着IPO數量增加,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升,退市機制也不斷完善,形成了良性的新陳代謝機制。
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
另一方面,除了市場整體交易量的增加,投資者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具體表現為外資持續湧入,機構投資者佔比不斷提升。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投資者機構化的特徵越發明顯,不僅提升了市場整體的穩定性,也有利於市場投資風格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方向轉變。
今年二季度,機構持有A股數量繼續增加。同花順數據顯示,從日前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報來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和QFII在二季度持有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分別為6.25萬億元、2694.15億元、1.30萬億元以及1687.67億元,相比一季度分別增長8854.07億元、402.29億元、430.88億元以及483.32億元。實際上,據華西證券統計,早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總市值規模和比重已處於歷史高位。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也達到3.36萬億元,佔總市值比為3.93%,持股規模和佔比月度均值創下歷史新高。
桂浩明表示,當前投資者機構化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以及保險資金越來越多地融入資本市場,預計未來或將開啓一個機構化投資時代。“所謂機構化投資時代包含以下內涵,其一,投資者越來越多地通過機構形式參與,市場投資的理性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二,由於機構投資具有相對穩定性,雖然不能簡單説機構資金就是長線資金,但資金流動相對穩定,也提升了市場整體的穩定性,對於後市發展有積極作用。”
付立春也表示,機構化是國際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趨勢,與市場投資風格相輔相成。與炒作題材、概念相比,機構更為傾向業績優秀的龍頭個股,而這些領域個股的領漲也會提升機構業績表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帶動市場風格向頭部化、專業化的方向推進。
展望後市,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交易生態已出現明顯改善。一方面,中國市場近年來有序擴容,交易體量增大,市場活力凸顯;另一方面,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投資理念、風格也隨之改善。總體來看,A股市場生態正在走上行穩致遠、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