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人民銀行發佈《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從金融知識、金融行為、金融態度、金融技能四個維度對我國消費者的整體金融素養水平進行綜合分析。
報告顯示,如今仍有不少受訪者存在金融基礎知識盲區,搞不清風險和收益的關係、購買理財產品靠熟人推薦、投資不做風險分散。因此,很多受訪者提出,要從娃娃階段開展金融知識教育。
理性投資者更多
近兩年,資本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炒股、買基金成為人們的日常話題。但從報告結果來看,我國還是理性投資者更多。
報告顯示,最近兩年有儲蓄或投資行為的受訪者中,60.36%持有過存款類產品,52.63%持有過銀行理財產品,51.39%投資過基金(非貨幣類),29.14%買過貨幣類基金;僅有27.82%受訪者買過股票。
雖然持有現金和穩健性投資工具的投資者更多,但消費者對金融投資組合還是有較高的預期。報告顯示,在持有金融投資產品的羣體中,39.62%受訪者的金融資產整體收益預期在5%至10%之間;22.22%受訪者在10%至20%之間;有28.23%受訪者預期較低,在0至5%之間。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面對高利誘惑,消費者也十分理性。報告顯示,在互聯網渠道遇到高利誘惑時,通過互聯網渠道獲取金融產品或服務信息的羣體中,51.60%受訪者會先查看對方是否受監管;40.04%受訪者會看產品內容,但不會嘗試;5.26%受訪者可能受到高利誘惑而進行小額嘗試;3.10%受訪者會小額嘗試並可能會追加投資。
同時,在金融產品選擇上,消費者明顯受到“熟人效應”的影響。報告顯示,有23.17%受訪者通過親朋好友交流的渠道獲得金融產品或服務信息;16.98%受訪者會在諮詢熟人後再決定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
消費者還存在不少金融知識盲區
報告顯示,我國消費者在不少金融基礎知識方面還存在盲區。不少受訪者不知道複利和貸款知識、搞不清風險和收益的關係、投資不做風險分散。
報告稱,我國消費者的複利意識和貸款知識還存在不足,56.59%受訪者能夠正確理解複利,56.99%受訪者知道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的區別,這也意味着,仍有近半數消費者不瞭解這些基礎金融知識。
此外,我國消費者對風險收益關係認識和風險分散知識的瞭解有所降低。報告顯示,在風險收益關係認識方面,74.63%受訪者認為高收益往往伴隨着高風險,與2019年相比,降低了3.19個百分點。在風險分散方面,僅有48.37%受訪者對分散化原理有正確認知,與2019年相比,降低9.71個百分點。
金融教育要從青少年階段抓起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要通過金融教育提高知識水平,甚至有不少受訪者認為,金融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報告顯示,大部分受訪者(65.62%)認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23.29%受訪者認為,金融教育比較重要;認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受訪者比例低於2%。與2019年相比,受訪者對金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認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提高了14.04個百分點。
有超九成的受訪者認為,金融教育要從青少年階段開始進行。報告顯示,在青少年金融教育方面,67.28%受訪者認為,在學校開設金融教育課程是最有效的方式;24.80%受訪者認為,父母教育最為有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