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基金四季報已經披露完畢,我們彙總整理了全市場兩百餘位百億主動偏股型基金經理的季報觀點。展望2022年,百億基金經理們對於A股市場表現及風格變化有何判斷?金融地產板塊的修復將持續多久?新能源、半導體等高景氣賽道的β機會是否還在?港股投資機會又如何?
一、如何判斷2022年A股市場表現?
二、如何判斷2022年A股市場風格變化?
三、如何看待2022年金融地產板塊投資機會?
四、如何看待2022年中小市值公司投資機會?
五、如何看待2022年新能源行業投資機會?
六、如何看待2022年新能源車行業投資機會?
七、如何看待2022年半導體行業投資機會?
八、如何看待2022年消費行業投資機會?
九、如何看待2022年醫藥行業投資機會?
十、如何看待2022年港股投資機會?
報告正文
一、如何判斷2022年A股市場表現?
周蔚文(中歐基金):綜合考慮經濟、資金、股市估值三大因素來看,A股市場未來一年有結構性機會。全球疫情好轉的概率在提高,宏觀經濟會保持一定的增長。中國經濟因地產新開工、國外供應鏈可能逐步恢復、去庫存等原因,增長率在緩慢下降。與經濟增長趨勢相對應的是國外低利率環境將會改變,物價上漲,美聯儲未來將回收流動性。中國在處理疫情過程中一直比較主動,央行的政策更具前瞻性,在宏觀經濟增長預期不高的背景下,貨幣會相對寬鬆,對降低股市波動有利。目前A股經過兩年結構性牛市,整體估值不低,有部分結構性泡沫,也有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塊,還存在結構性機會。
楊鋭文(景順長城):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在流動性充裕的年份,A股從來沒有表現差過。然而,市場的主要風險可能不是來自國內,更有可能是來自海外。美國的通脹壓力及可能帶來的加息週期,這將對全球流動性及風險偏好帶來衝擊。從過去十年的數據來看,美國的服務業一直都處於通脹的狀態,低通脹率主要是中國製造帶來的商品通縮。如果中國製造進入漲價週期,美國通脹的確不是暫時的壓力。國內的流動性往寬鬆發展,海外的流動性可能是往收緊發展,對比之下,兩者表現可能差異很大。海外波動更有可能是對A股的風險偏好一次性打擊,理論上並不會影響A股走牛的趨勢。在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就像身處在肥皂水中,更可能出現的是泡沫不斷的誕生與湮滅,市場很難出現大級別的調整,更有可能是輪動式結構行情。
曾鵬(博時基金):2022年,我們認為市場總體會好於2021年。雖然經濟仍在探底,但政策低已經顯現,經濟大概率會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尤其在一季度,在穩增長的政策基調下,寬貨幣、寬信用的流動性環境可以預期,有助於提升市場整體估值中樞。結構性行情仍會持續但會比2021年相對均衡。隨着上游供需矛盾的逐漸緩解,上游的超額利潤會逐漸迴歸正常,並開始向中游和下游傳導,產業邏輯會更加通暢,行業之間收益方差會有所收斂。
鄭有為(國泰基金):我們認為,2022年是重要的政治經濟窗口期,穩定是重要的宏觀訴求,也是壓倒一切的任務。通過寬財政、寬信用、寬貨幣穩定國內總需求(消費與投資),是實現宏觀目標的重要手段,目前政策工具箱仍有許多工具,不應該過度擔心寬信用無法落地。從貨幣信用框架而言,我們判斷2022年H1即將步入信用、貨幣同時寬鬆的象限,我們對股票市場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若因風險偏好波動導致下跌是很好的買入機會。
餘廣(景順長城):展望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增長”會是全年的整體基調。盈利方面,預計2022年中見到本輪盈利增速低點,下半年在寬信用傳導下盈利有望逐步企穩,但全年增速預期不宜過高。估值方面,從過往信用週期與估值走勢來看,信用擴張時,估值向上;信用收縮時,估值向下。總體上,我們預計2022年A股整體盈利探底後逐步企穩、估值水平平穩或小幅抬升,作用於指數層面,意味着較難有指數級別的行情,但大幅下跌的概率也不大,市場大概率延續今年的結構性行情,而宏觀信用結構擴張的方向也將帶來更多的阿爾法機會。
袁芳(工銀瑞信):宏觀經濟環境方面,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考慮到需求側政策的發力和結構性政策的優化,國內經濟增長或將逐漸企穩。預計2022年國內PPI較2021年明顯回落,CPI温和回升,貨幣政策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端發力幅度較2021年上行。經濟增長動力和轉型方面,從中長期維度,預計新基建是穩增長政策首選,科技與綠色或將是兩大主線。市場方面,預計2022年A股將處於盈利下行期,指數難有較大表現,市場行情還將以結構性機會為主,短期穩增長類的投資性價比或將上升,而就全年來看景氣趨勢和困境修復仍是一年維度內的主要投資決定因素。
陳鵬揚(博時基金):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上半年經濟將面臨一定壓力,一方面疫情的影響仍在反覆,居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另一方面,地產板塊的的下行壓力仍在傳導進程之中;疊加去年上半年相對較高的基數,預計整體經濟總量層面將呈現一定程度放緩,企業盈利增速也將呈現類似走勢。但從政策維度來看,我們預計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均將邊際上相對寬鬆,資產配置往權益資產轉移的方向也並未改變。整體市場將呈現分化、以自下而上結構性機會的行情為主,預計會和過去兩年的市場呈現明顯差異。
小結:2022年,國內宏觀經濟增長預期不高,企業盈利增速預計將在年中迎來低點後企穩,而財政、貨幣、信用及產業政策料將維持寬鬆;估值層面當前部分行業存在泡沫但多數行業估值仍較合理或處於低估。因此,綜合來看,今年對於A股市場而言系統性風險概率較小,指數會有階段性上行但有較大表現的概率也偏低,將更多以自下而上的阿爾法機會和輪動式的結構性行情為主。
二、如何判斷2022年A股市場風格變化?
劉格菘(廣發基金):關於全年風格分化的原因,我們認為一方面是“核心資產”經歷過去幾年時間的上漲,相對估值水平已經處於較高的歷史分位,同時景氣度並沒有明顯的提升以對應相對高位的估值;另一方面,週期、電力公用事業與新能源板塊各自都有景氣度向上的催化,週期性與資源型行業的景氣度向上來自於供需格局變化下的價格快速上漲,電力與新能源板塊則受益於碳中和的大時代背景,景氣度穩中有升。風格分化的局面在2022年可能會延續。資產的潛在價值或是我們對於一類資產的收益預期,取決於該類資產的業績增速、增速的可持續性以及市場願意給予此類資產的估值水平,在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模式下,在資產業績增速持續超預期的階段,市場更願意給予此類資產更高的估值水平,反之亦然。在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時期,不同資產處於不同的景氣階段,因此資產的分化表現是大概率事件。
劉彥春(景順長城):2022年大概率是新冠疫情結束的開始。從全球角度看,滯後於消費復甦的投資端有望逐步迴歸正常。前期,我國利用出口份額快速提升的時間窗口,充分壓降宏觀槓桿率,調整經濟結構,消化長期風險,為後疫情時代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已在潛在增速之下,預期寬信用、穩增長、提振內需將是今年政策重點。從跨週期到逆週期,從外需拉動到提振內需,邊際景氣將不再稀缺,資金趨於分散,市場風格將重新平衡。那些短期逆風的優秀公司已經極具投資價值。短期景氣波動階段性影響投資者風險偏好,對公司內在價值影響實際上微乎其微。更何況,隨着逆週期政策逐漸發力,週期下行有望結束並迎來向上拐點,眾多行業將迎來景氣反轉。長、短期邏輯共振的行業與公司在新的一年裏有望迎來良好表現。投資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保持耐心,價值總會迴歸。
唐雷(東方阿爾法):我們判斷,在經歷了長達半年以上的弱勢震盪格局之後,A股市場有望進入上升通道。在整體上行過程中,市場不會出現類似2021年極端分化的結構行情,“穩增長”板塊和高成長板塊都會上漲,而且中期來看高景氣成長板塊的彈性更大。在社會融資總額增速下降、流動性環境趨緊的背景下,2021年的資本市場大體上處在存量博弈的狀態。存量博弈反映在市場上就是結構極端分化,此消彼長,二三季度消費白馬疲弱,新能源和週期股強勢,四季度穩增長板塊穩步上行,高景氣成長下跌。一旦寬鬆的流動性帶來增量資金,指數進入上行通道,市場估值中樞將整體上移,各板塊都具有投資機會。從中期角度看,高景氣成長板塊在估值和盈利端都具有較大的彈性,所以其投資機會可能更為顯著。
丘棟榮(中庚基金):經濟基本面走弱,歷史上盈利下滑階段權益資產表現承壓,但政策轉向穩增長,寬貨幣和寬信用的“雙寬”環境,有助於為權益資產壓力提供估值支撐。我們判斷市場整體韌性仍在,但更可能表現為結構性牛市與熊市,這源於基本面繼續分化,進而市場結構性高估和低估並存。如滬深300估值只是歷史中性水平,但成份估值分化裂口較長時間處於極致狀態。
小結:今年預計A股市場的風格分化仍將延續,但如2021年極致的結構性行情或將較難出現。在“穩增長”政策發力下,低估值板塊有望迎來修復,而高景氣成長板塊在貨幣與信用維持寬鬆的環境下,估值與盈利均有較大彈性,二者都有表現機會,市場風格整體將趨向均衡。
三、如何看待2022年金融地產板塊投資機會?
李曉星(銀華基金):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順週期的大多數價值股會有一定絕對收益,超額收益多少需要看經濟修復的力度。銀行股是我們較為看好的板塊,雖然2022年整體收入和盈利增速回到正常水平,但零售銀行和經濟發達區域的城商行依舊會保持較高增速。另外,該類銀行資產質量受經濟波動較小,在不良資產大規模出清後,其信用成本會明顯下行,由此反哺利潤增長。券商股中的財富管理賽道也是我們相對看好的板塊,財富管理週期性較弱,而且盈利增速快於其他業務子板塊,未來前景廣闊,因此我們看好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和盈利佔比相對較高的券商。地產行業邊際的確有改善,但長期景氣度確定性下行,在我們的投資框架中,並不十分接受該類博弈型的行業,但在本輪民營地產風險暴露的過程中,國有地產公司相對受益,可以獲得更高的行業集中度,因此我們對地產持中性態度。保險行業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但其基本面的修復還沒有到來,需要保持關注。
丘棟榮(中庚基金):看好大盤價值股中的金融、地產等。配置邏輯在於:金融板塊中,我們看好與製造業產業鏈相關、服務於實體經濟、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區域性銀行股,這類銀行經營穩健、基本面風險較小、估值極低、成長性較高。地產類公司則集中於具有高信用、低融資成本優勢的央企龍頭公司,我們認為房地產長期需求仍在,隨着政策風險的緩釋和經營風險的暴露,該類公司抗風險能力更強,外延擴張可能性高,並且估值極低情況下,未來房地產市場至平穩後,仍有較好的回報潛力。
譚麗(嘉實基金):我們仍然看好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大盤價值股,相對來説,我們更加看好地產龍頭的機會,地產行業的去槓桿仍然在持續,出現極端風險暴露後,行業未來會逐漸迴歸正常,部分優質企業會趁機擴大份額,提高未來盈利增長的空間,目前市場給出的價格長期來看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我們認為具有非常明顯的絕對收益的機會,同時我們仍然看空過去兩年表現極致的漂亮50(主要分佈在消費、醫療服務、科技等領域)以及新能源行業為代表的大盤成長股,我們認為需要較長時間去消化估值水平,盈利的增長不足以支撐市值的繼續上漲,盈利的增長還存在不達預期的可能。
楊鋭文(景順長城):四季度,房地產市場急劇冰凍,土地市場大面積流拍,民營房企連環暴雷,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走向尾聲了。哪怕後面央行再度放鬆流動性或相關政策,民營房企都會走向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狀態,過去膽大的都要走向去槓桿,市場將進入國企主導的時代。展望2022年,在地產陷入冰凍期之後,經濟增長的挑戰是巨大的。面對這些挑戰,我們預計穩增長措施將會陸續出台,強有力的財政政策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預計將雙管齊下。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流動性溢出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們強有力的外匯管制下,資本市場預計是流動性的主要去向。由於地產不僅規模大,且產業鏈長,穩增長政策也離不開激活地產市場。我們預計地產市場將會適度放鬆需求政策,並加快國企、央企進入地產市場維穩,地產市場將逐步進入相對良性狀態。
秦毅(泓德基金):穩增長措施逐步落地,低估值藍籌將得到修復,與此同時需警惕部分地產相關產業鏈。隨着穩增長措施的逐步落地,以銀行、地產等為代表的低估值藍籌,將得到預期修復和估值修復。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清晰地意識到,房住不炒政策的堅定實施,使得本輪低估值藍籌行情也僅為修復行情,未來隨着地產銷售數據不斷下台階,相關產業鏈的行業和公司將會受到影響。我們需要優中選優,精選成長性極強、市佔率提升的個股。
周蔚文(中歐基金):“耐心等待經濟築底”,主要是我們擔心地產劇烈下行帶來的經濟硬着陸風險加大,全球央行也開始啓動疫情後寬鬆政策的退出,高基數下的外需不容樂觀,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但增速築底需要過程,2022年需要保持耐心。從2015年末算起,棚改貨幣化和深度城鎮化推動的地產景氣週期已經長達5年多,人口出生率、城鎮化率代表長週期壓制因素,“房住不炒”國策代表中週期壓制因素,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民營房企大面積爆雷代表短週期壓制因素,長中短的角度理解都需要對僅下滑了2個季度的地產產業鏈保持謹慎。
內容來源:《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2021年四季度報告》(2022-01-21)
小結:以金融地產為代表的價值股在今年會有一定絕對收益,而超額收益則取決於政策及經濟修復力度。其中,金融板塊的區域性銀行與零售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領先的券商是相對看好的方向。而地產市場將逐步進入國企央企主導時代,“穩增長”政策目標下,房地產政策預計也將會有適度放鬆,央企龍頭將更為受益。但“房住不炒”國策仍是中長期壓制因素,今年金融地產等價值板塊行情預計也僅為估值修復,有階段性反彈而非反轉。
四、如何看待2022年中小市值公司投資機會?
楊鋭文(景順長城):A股的機會來自哪?穩增長相關的行業會出現階段性機會,地產及相關產業鏈或許也將會有一定的估值修復。但是,這些都是階段性機會,都不是未來。我們投資依舊要選擇未來,因此,我們認為優質的科技龍頭白馬股以及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中小市值龍頭的機會更大。2021年,大市值股票均出現大幅調整,部分嚴重高估和長期透支的白馬股的下跌可能是一去不復返,但是,普跌的過程一定會存在不少錯殺的機會。另外,中小市值公司經過多年估值消化,已經出現一批估值合理且高成長性的標的,這裏面藴藏着很多機會。
從2021年開始,簡單的以大為美的投資不再有效,此前被忽略的中小市值龍頭逐步走出底部,市場風格似乎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中國具有全球最大且最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集羣,過去的中國企業普遍以規模為導向,大而不強,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中國製造業自身在升級,逐步邁向中高端製造,規模不再是首要的目標,今天更需要突破高附加值產品,這就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全球競爭力品質和技術的“隱形冠軍”。只有誕生越來越多這種類型的公司,才是支撐我國製造業邁向中高端過程的脊樑。
譚麗(嘉實基金):小盤成長股仍然會有較多的個股機會,在一些細分的製造業,會有優秀公司脱穎而出,需要自下而上挑選,大多具有產業升級和進口替代的邏輯,這是中長期最強的投資邏輯。
丘棟榮(中庚基金):重點關注中小盤價值和成長股。包括:(1)廣義製造業中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的細分龍頭公司。疫情以來中國製造業鏈連接和網絡優勢愈發顯著,人才、市場、品類和穩定性促使企業積累、突破、切入、應用,中國製造業優質產能的優勢進一步拉大,競爭優勢的確立和深化仍在進行,而這有望使得製造業的盈利能力和質量都將提升。因此,廣義製造業中挖掘高性價比公司仍大有可為。我們堅持三條標準,即需求增長、供給收縮、細分行業龍頭,比如化工、輕工、有色金屬加工、機械加工等,可以挖掘出真正的低估值小盤價值股和成長股。(2)估值較低,且受益於後疫情時代線下消費需求逐步復甦的公司,如商貿零售、紡織服裝、交通運輸等行業中的部分個股。
李曉星(銀華基金):二級市場是公平的,每一類的資產都會有自己的表現時間,優秀的公司無論大小,只要業績持續兑現,最終都會被市場認可,只是時間的問題。今年的大小盤股票表現差異很大,中證1000指數遠遠跑贏滬深300指數。這樣的市場走勢的背景是異常寬鬆的流動性、行業龍頭的反壟斷和經濟的調結構,還有就是年初的時候中小市值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而行業龍頭的估值處於歷史高位。宏觀經濟的壓力疊加流動性寬鬆的組合,天然更適合小市值股票,此外,小市值股票還有“專精特新”的加持。這就像2015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助推下,疊加流動性寬鬆,小市值股票漲幅非常大。其中不乏優質的小市值公司通過自己的努力經營使得業績快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數量的小市值公司,上漲只是靠一些牽強的邏輯和預期的演繹,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公司在潮水退去的時候就能看到是否在裸泳了。
小結:2021年,在流動性寬鬆、反壟斷、共同富裕,疊加“專精特新”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一批中小市值公司開始崛起。今年這一趨勢預計仍將延續,中小盤股票仍然會有較多的阿爾法機會,更需要自下而上進行挖掘。“補短板”、產業升級與進口替代將是中小市值“專精特新”公司主要的投資邏輯。
五、如何看待2022年新能源行業投資機會?
趙詣(農銀匯理):展望下個季度,對於光伏行業,目前來看,上游硅料價格開始出現鬆動,其餘環節開始出現價格的下跌,從基本面來看,產業各環節之間繼續存在博弈的情況,考慮到股價已經跑在了基本面的前面,在估值已經很高的情況下,性價比相對較差,只能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選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金晟哲(博時基金):對於新經濟的問題,目前的擁擠交易和空間的部分透支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大量中游電池材料在21年供需錯配的情況下實現了暴利,但未來能否在供給大量投放時線性外推當前的高盈利?光伏在21年基本面表現不佳的情況下,靠市場對22年邊際改善的信念提前上漲,最終超預期的空間還有多少?這種高勝率導致的中低賠率,意味着22年行業性的beta機會將會大大減少,簡單的“賽道投資”在22年可能行不通了。那麼,在新經濟領域,我們就將採取三種辦法去應對:第一,需要減少純粹的邏輯推演和發散,聚焦細分領域和個股的盈利兑現,賺不到估值的錢就老老實實賺業績的錢;電池和材料、新能源製造和運營商、軍工、半導體等各領域,都會有人掉隊、也會有人繼續超預期。第二,對於這些長期向上的賽道,如果22年內發生基本面的階段性波動、並帶來交易結構的崩塌,需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大膽買入。第三,重視這些新經濟板塊中偏增量的細分領域,如儲能、汽車電子等,這些領域一旦產生非線性變化,則會帶來其本身和整個鏈條的重大機會。
崔宸龍(前海開源):整個人類社會目前處於能源革命的重大轉折點上,光伏和鋰電池作為能源革命的生產端和應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歷史機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我們堅定看好圍繞人類社會能源革命這一核心主線的投資機遇。通過深入研究具體細分領域和標的情況,結合在這個大趨勢下的最新科技進展,我們主要投資了具有較好投資前景的標的和細分行業,力爭通過優選標的來緊跟歷史發展趨勢。同時我們也會定期自下而上尋找具有明顯投資機會的個股進行佈局,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短期波動。新能源運營商開始其商業模式的改善,中長期增長的確定性較高,相對於製造端,其滲透率更低,經營穩定性強,未來的發展空間大,我們會關注新能源運營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梁躍軍(朱雀基金):雙碳領域的公司大多屬於製造業,這也是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最大的不同。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靠的是不斷的技術進步帶來的發電成本的下降,科技創新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光伏電池、新能源動力電池和電化學儲能電池的技術創新對相關領域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此對上游礦產資源、中游材料和電池製造等整個產業鏈都會帶來變化,把握並緊跟電池技術變化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抓住產業發展的脈絡,從而獲取新的投資機會。與此同時,我們能看到近年來新能源行業與許多傳統行業的結合更為密切。隨着新能源技術逐步成熟,“新能源+”也正逐步形成新的業態。“新能源+建築”、“新能源+農業”、“新能源+漁業”都是近年來新能源對傳統行業賦能的新模式,也是產業融合過程當中的新探索。雖然當下很多“新能源+”領域仍處於初級探索階段,但是未來的前景卻是值得期待和關注的。後續,我們也會在相關領域進行前瞻性的研究。
史博(南方基金):展望2022,新能源行業的成長屬性沒有改變,政策、技術、消費三重驅動因子仍將發揮重要作用。政策層面,由於新能源行業不同子行業技術進步的快慢不同,政策也將呈現出不同行業的支持減弱、支持增強的非均衡狀態,光伏、風電、儲能等子行業的政策面有望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技術層面,技術迭代和創新重點的跟進將一方面促進行業龍頭的競爭優勢提升,另一方面催生細分領域出現新的技術領先者,動力電池、新能源車智能化、儲能、光伏電池技術等領域預計將持續創新;消費層面,消費者對新能源認知程度的提升將直接給行業帶來超預期的市場機會,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有望持續快速提升、光伏消費端需求將隨上游硅料降價而逐步打開。同時,歷經行業2021年的大幅上漲,不同資金的配置需求和風險偏好不盡相同,行業在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情況下,也將面臨資金端和風險偏好的動態調整壓力。
吳渭(博時基金):雙碳大趨勢下為適應新能源併網和消納,電網急需轉型升級、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電力信息化確定性受益於新一輪改造投資週期;供給端看,電網端的供應鏈總體上偏封閉、格局穩定,不會面臨需求確定性上行時供給側玩家大幅湧入而造成的盈利能力大幅惡化的問題,我們在其中進一步精選投資緊迫程度高、需求彈性相對較大、有份額提升潛力的公司。雙碳板塊無論短中長期都已經成為投資的必答題,移動互聯網技術紅利十年大週期已到尾聲,而下一個十年的能源革命剛剛拉開帷幕。與智能手機時代不同、這一波能源浪潮的產業鏈主導力量在中國,中國企業在動力電池、風光儲等關鍵領域均擁有強勢話語權,由此衍生的零部件、材料、軟件應用等投資機會也將層出不窮,這一巨大時代紅利為權益投資提供了豐沃土壤,巨大的產業空間將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和期望轉型的傳統公司蜂擁而至、不可避免在部分環節引發產能過剩和估值泡沫,但相比局部泡沫風險、更大的風險是不在車上或者過早下車。
曾鵬(博時基金):2022年光伏產業的需求有望重回上升軌道,尤其是分佈式彈性巨大。2022年光伏產業全球需求看中國,中國需求看硅料。隨着上游硅料廠的逐漸投產,上游價格開始進入下降通道,帶動組件價格下行進而重新激發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
李遊(創金合信):新能源行業的投資邏輯有外生和內生兩點,內生邏輯是新能源的性價比越來越高,供給創造需求,行業的天花板非常高,外生邏輯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自上而下的推動碳減排大大增強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確定性,新能源行業是市場少有的空間大且確定性高的行業,經過前期的調整後,估值已經回到合理偏低水平。海風平價打開了風電的未來空間,重點看好成本壓力緩解的零部件環節;壓制光伏的上游漲價因素正在緩和,降價會刺激需求爆發,行業將迎來全面行情;隨着產業鏈產能釋放,電動車行情會出現分化,擴產難度大格局更好的環節繼續看好,2021年漲價很大的環節相對謹慎。
小結:新能源板塊成長屬性沒有改變。風電板塊受益於海風平價,相對看好成本壓力緩解的零部件環節;光伏隨着上游硅料降價帶動組件價格下行,打開裝機需求空間;此外,新能源運營商隨着商業模式的改變,也存在中長期投資機會。但是隨着高景氣賽道擁擠度提升和空間透支,更需要聚焦偏增量的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如儲能、氫能等。而隨着新能源技術逐步成熟,“新能源+”也正逐步形成新的業態,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六、如何看待2022年新能源車行業投資機會?
趙詣(農銀匯理):對於新能源車,仍然屬於確定性和增長速度都是非常高的板塊,整個電池產業鏈龍頭企業的排產仍處於較高水平,隨着一線企業的產能陸續擴出來,一季度排產仍在環比提升,不過考慮到進入明年,各環節產能開始陸續釋放,供需的平衡也將開始陸續扭轉,而對於今年轉型新能源的企業也面臨業績兑現的問題,因此明年從板塊的角度會出現分化,考慮到電池環節處於多應用共振的情況,因此需要選擇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組合繼續維持以新能源車電池及材料為主的配置思路。
姚志鵬(嘉實基金):隨着21年的演繹和演進,順應時代趨勢、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寧組合”已經成為新的時代共識。但不可避免的是隨着共識度的提升,預期是否過度反應的擔憂聲音也在持續的增加,特別是在前期累積了較大漲幅,且業績相對真空期的階段。但從各個新興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滲透率突破15%以後,都是以較快的速度完成70%以上甚至全面滲透的過程,而且極少有新興產業在滲透率20%附近見頂,我們認為,市場的預期和反饋,最終也還是要回歸到產業發展的本質,一方面,由產業趨勢決定的底層斜率仍在加速上行階段,另一方面,板塊中游龍頭的動態估值處在歷史上的合理甚至偏低區間,短期情緒指標等也在明顯的低位。我們依然強調,隨着全球智能汽車新產業週期的啓動,供給端創造的新需求可能會持續超預期。在幾年前,我們也很難想象到美國某電動車企業短短几年時間,實現了從幾萬台向百萬台銷量的跨越。隨着芯片短缺的問題的逐步改善,作為新科技終端的智能汽車的中長期產業力量,將會得到更大的體現。短期看,整車和資源端存在一定的泡沫,因此圍繞着各環節的核心龍頭企業仍然是中期重要的配置方向。這樣一個大江大河的大時代,必將誕生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的先鋒企業。
施成(國投瑞銀):電動汽車的市佔率在持續提升,但是由於未來一段時間,成本上行會持續(動力電池價格預計會有一定幅度上漲),因此盈利的大幅體現還需要時間,智能化的推進速度有待觀察。各種智能化設備的快速推廣,通常還需要其他成本端快速下降的配合。我們仍然認為在電動車中上游都出現產能過剩後,汽車智能化的速度將加快。目前保持觀察狀態。
曾鵬(博時基金):新能源汽車仍在滲透率快速提升階段,預期明年將突破30%。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總量邏輯依然在,但細分賽道會有所分化。以創新和應用邏輯為起點的汽車電子、汽車智能化及應用等新的商業邏輯將開始在資本市場逐漸兑現。
秦緒文(東證資管):隨着股價的上漲,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變得更加樂觀。市場開始上調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時對鋰離子電池的儲能應用市場需求也報以非常積極的預期。同時,需求驅動的碳酸鋰價格迭創新高。綜合目前的供需現狀,我們認為,2022年碳酸鋰是否會成為鋰電產業鏈的瓶頸環節,是需要持續緊密跟蹤的,是2022年鋰電產業鏈潛在的投資風險來源之一。
楊鋭文(景順長城):2021年,電動車銷量數據不斷超市場預期,從年初預期銷量180萬輛,連續三次上調到330萬輛。新能源的上游鋰礦和各種化工材料由於階段性的供需緊張出現了價格大幅上漲,這對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均帶來明顯的成本壓力。從2022年伊始,不少電池企業給下游整車企業下達10-30%不等的漲價通知書,考慮到新一年退補30%的影響,其他環節的年降勢必無法承擔電池部分的上漲,那麼,終端價格上漲是必然的。我們清楚,終端價格上漲勢必減緩電動車的替代節奏,因此,對2022年過高的銷量預期是不現實的。實際上,過熱的市場對產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中上游材料的價格過度上漲已經帶來了很多的新進入者,各路資本開始圍堵國內外的鋰礦,化工巨頭也紛紛宣佈進軍電動車材料領域。價格上漲催生的嚴重過熱必然會帶來競爭格局的破壞,電動化未來的機會不大可能是全面性的,未來更需考究技術壁壘與競爭格局,更多機會來自新的技術方向。電動智能化的大趨勢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家也要清醒認識到新能源車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線性增長的推演肯定是不對的,現實制約因素也會限制發展的速率。今天降低預期並非壞事,產業與過高的價格均需要降温,過快的發展速度同樣不利於產業的配套發展。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有三大制約因素需要解決:一是IGBT/MOS、SiC等車規功率半導體的配套能力是否能跟上產業發展;二是鋰礦供給能力是否能跟上產業發展;三是充電樁、配電網等能否跟上產業發展;儘管我們對市場過度樂觀的新能源車銷量預期潑了冷水,但是,我們深信電動智能汽車一定是未來十年最精彩的產業方向。相對2022年的電動化,我們更看好2022年的智能化的發展。
小結: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仍將繼續提升,但隨着成本上漲,僅依靠需求端繼續帶動短期銷量持續超預期預計較難,電動智能化等新的技術方向在供給端創造的新需求有望超預期。此外,整車與上游資源端存在一定泡沫,今年也面臨盈利兑現問題,新能源汽車板塊料將出現分化,圍繞着各環節的核心龍頭企業是中期重要的配置方向。
七、如何看待2022年半導體行業投資機會?
蔡嵩松(諾安基金):四季度市場對行業景氣度的擔憂拖累了芯片板塊的走勢。但是從產業上看,一方面,芯片行業缺貨漲價可能會更加緊張,目前某些品類的芯片交期已經達到了自2017年的峯值,並且還在不斷延長;另一方面,自主關鍵技術即將突破。這兩者一個是行業景氣度繼續加速,另外一個是替代的大幕拉開,2022年產業面臨的是兩者疊加的最強邏輯。但是現在股價卻在低位徘徊,甚至由於某些因素擾動繼續向下,目前狀況又出現了今年一季度的情況,就是產業和股價的剪刀差越來越大。展望明年,雖然經濟增速或有一定程度放緩,雖然企業盈利形勢不明朗,但是宏觀經濟環境“貨幣、財政、信用”處於寬鬆的週期,這對資本市場是非常有利的環境。在宏觀經濟政策邊際向好的背景下,我們更多需要關注的是產業本身,而出現分歧的時候正是需要重視和佈局的時刻。
李曉星(銀華基金):我國在信息技術發展中尚有較多高附加值但亟待解決的卡脖子環節,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國產替代迎來歷史機遇,我們努力挖掘各細分領域龍頭從1到N的投資機會。半導體2021年的主線是全球缺貨漲價,2022年主線將切換到創新週期和國產替代,個股表現將分化。細分方向上,我們看好車用半導體和設備材料國產化。其中,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已進入加速階段,將帶動半導體單車用量提升,而供給端驗證門檻高,車用半導體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維持高景氣度。而國內晶圓廠的快速擴產會帶動上游設備、材料國產化,相較於景氣度二階導屬性的半導體設備,從投資角度上我們更看好耗材屬性的半導體材料,以及國產化率低、有望實現非線性增長的設備零部件。
楊鋭文(景順長城):市場依然停留在把半導體視為炒景氣度的方向,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強調這次半導體的機會不是一次性機會,而是長期的機會。這次半導體不僅僅是缺芯帶來的量價齊升,更重要的意義是中國半導體企業走向高端化的進程在加速。2021年是半導體價格普漲的年份,分不出什麼是alpha,什麼是beta.2022年將清晰可以看到哪些公司實現了產品和領域的突破,哪些公司只是缺芯漲價帶來的雞犬升天。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度肯定走向分化。由於手機、筆記本和電視等消費電子需求低迷,台積電過去的投資主要集中於先進製程,然而,先進製程主要應用在手機、筆記本等消費電子上,因此,先進製程芯片以及存儲類芯片可能會率先出現過剩的狀態。由於過去成熟製程的產能的投資偏少,需求則受新能源汽車等影響超預期增長,預計2022年產能供給釋放依然是有限的,產能依舊維持緊缺。因此,成熟製程的投資機會將會優於先進製程。但是,無論成熟製程還是先進製程,更重要的是尋找產品和領域突破的公司,這才是持續增長的長期動力。我們半導體的投資依然圍繞着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產能依然為王,景氣度分化,長期看好功率半導體和汽車半導體。2、技術壁壘與產品特性是芯片設計公司的選擇關鍵。3、隨着國內晶圓廠大規模投建,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公司將會面臨歷史性的機遇。
小結:供需矛盾下缺芯漲價的問題短期內預計仍將存在,今年半導體產業景氣度將繼續提升。從中長期看,關鍵技術創新與國產替代才是主要驅動邏輯,景氣度將出現分化。當前產業與股價剪刀差較大,但也成為值得重視和佈局的時刻。功率半導體、車用半導體與設備與材料國產化是較為一致看好的方向。
八、如何看待2022年消費行業投資機會?
胡昕煒(匯添富基金):我們持續看好中國消費行業的投資機會。我們始終堅信,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消費潛力巨大,伴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消費行業有望持續保持穩健增長,這是中國最為確定的投資機會之一。同時,中國處在一輪巨大的消費結構升級浪潮中,這個浪潮仍將持續很多年。2021年第四季度,國內消費繼續保持着穩健增長。儘管受到部分地區疫情偶發的影響,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略有波動,但消費結構升級、行業份額向優質龍頭公司集中的趨勢仍然非常明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疫情管控對居民消費的短期影響仍可能持續,但我們相信,當前的國內消費就如同被壓制的彈簧,當疫情影響未來逐步消退後,中國消費增長的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企業中長期的競爭力以及中長期創造股東回報的能力。
韓威俊(交銀施羅德):展望2022年一季度,我們對整體消費行業從中性調整為樂觀:(1)疫情常態化以後,整體疫情擾動效應減弱,消費活力開始恢復;(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後,穩經濟促消費作為明年的常態化政策導向,後續有望通過政策引導帶動居民名義收入的增加以及中低線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提升;(3)經歷了2021年,消費整體估值水平與全市場估值水平相比較而言已基本回到了合理水平,估值向下的風險較小。持倉佈局上,我們可能在一季度適度往明年看好的方向以及品種上做一些調整。(1)尋找2022年業績確定性較強的消費白馬作為全年底倉配置;(2)尋找提價後,在2022年第二、第三季度業績能有彈性的品種作為組合的補充;(3)尋找疫情常態化背景下,能夠適應渠道變遷(包括供應鏈管理、部分大B端終端擴張、線下資源重構以及國潮趨勢)的公司。
曾鵬(博時基金):我們認為消費系統性機會在下半年會好於上半年,從細分領域我們重點看好三類機會,第一,看好生豬養殖板塊週期反轉的投資機會,以及轉基因推廣帶來的種業擴容和種子週期反轉的機會;第二,消費領域尋找順週期領域的機會,如地產鏈條中開工端的投資機會(因竣工端下半年起業績承壓),這其中我們選擇了白電和建材龍頭,白電龍頭去年收入利潤兩頭承壓,22年原材料壓力有所緩解利潤率有望修復,且地產鏈壓力釋放估值有望修復,而建材領域的一些龍頭企業前期已經充分反應了房地產下行帶來的壓力,22年又可以明顯受益於穩增長措施的發力,業績、報表、估值都有望修復;第三,必須消費品有望實現困境反轉,排序上優於可選消費品,優先選擇地位鞏固可以順利傳導漲價且估值合理的細分賽道龍頭。在本基金中,我們也有所配置科技板塊,我們認為,消費電子龍頭企業在22年有較好的投資機會,watch功能的不斷改進提升、VR/AR的快速發展對消費電子來説是重要的產品創新週期,消費電子中的龍頭企業很有可能看到估值和業績雙升的局面。
郭睿(中歐基金):我們對消費及相關產業鏈公司進行了梳理,將可能具備投資機會的標的劃分為以下五類資產:1)未來業績高速增長:減振降噪、生活類小電器、集成灶,潮玩、物業服務,電子煙,醫美化妝品等。其中物業服務短期受到地產行業出清和政策影響會對基本面帶來一定擾動,我們看好其關聯地產公司有望在本輪供給側出清中受益且具備提供多元化附加服務的物業公司;電子煙隨着政策的逐步落地,行業將進入規範有序發展期,電子煙產品對二手煙的減害能夠有效解決消費者痛點;醫美化妝品雖然依舊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可能呈現逐步放緩趨勢,需要對估值進行嚴格把控。2)抗通脹:農業,食品和生鮮超市。農業中養豬板塊我們認為豬價仍處於探底和磨底的過程中,且本輪豬週期價格高點很難達到上一輪的水平;轉基因種子需要跟蹤政策的推進進行擇時;食品類公司大多進行提價來轉移成本的上漲,需要跟蹤銷量的變化,部分公司可能出現因提價導致銷量下滑的風險;生鮮超市受益於產品價格降幅放緩、食品公司提價以及疫情擾動邊際減弱等,具備較強業績彈性。3)成本下降:主要集中在家電和輕工,如果能夠疊加產品銷量增長,則利潤彈性會更為顯著。4)疫情受損行業:旅遊酒店,餐飲,電影,機場航空,線下渠道等。需要覆盤疫情期間哪些公司在做難而正確的事情,而x不僅僅是疫情消失後的利潤率復甦。5)VRAR及元宇宙產業鏈:硬件產品,軟件內容,數字化,數據安全等。我們認為硬件產品和數字化及數據安全是基礎。
梁躍軍(朱雀基金):我們在農林牧漁、品牌消費、物流供應鏈等領域也有所關注。農林牧漁行業我們看重的是傳統行業深度變革過程中,科技賦能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農牧企業對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品牌消費我們看重的是龍頭公司在品牌、產品、渠道構建堅實壁壘後的中長期成長空間。物流供應鏈我們看重的是十萬億級別的行業空間以及高質量高效率現代物流資源的稀缺性。後期我們也會繼續關注一些受益於CPI向上和消費復甦的相關行業。
小結:疫情管控對居民消費的短期影響預計仍將持續,而消費結構升級、行業份額向優質龍頭公司集中的趨勢較為明顯。隨着疫情擾動效應減弱、政策引導下居民收入增加和邊際消費傾向提升,以及消費行業當前估值已處於合理水平,今年有望迎來投資機會。其中,生豬養殖以及種業、地產鏈上的白電和建材、新興消費以及餐飲旅遊和機場航空等疫情受損行業是相對看好的方向。
九、如何看待2022年醫藥行業投資機會?
趙蓓(工銀瑞信):醫藥行業在四季度經歷了大幅的調整,主要原因為一方面經過上半年的上漲,估值偏高,另外港股生物醫藥板塊的下跌也引發了市場對創新藥的研發熱情的擔憂,進而也引發了創新藥產業鏈CXO相關個股的調整;同時疫情的散發也拖累了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的景氣度。我們前期減持了部分估值偏高的CXO二線個股,增持了一些低估值成長穩健的個股,經過這一輪調整,我們認為港股生物醫藥板塊已進入估值相對合理階段,一級市場投融資熱度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未來創新藥及創新藥產業鏈或仍會維持在較高增長狀態,從估值性價比的角度目前已進入有吸引力的階段,我們仍戰略性看好這一方向。
鄭磊(匯添富基金):四季度醫藥板塊震盪為主,行業政策變化比較大。我們沿着幾條長期相對確定的主線,精選優質個股佈局。1)CXO:依舊是醫藥行業景氣度最高的細分領域之一,全球研發外包產能往中國轉移,國內biotech創新藥研發大潮剛剛開始,新冠小分子藥的研發凸顯小分子生產外包行業全球競爭力。2)醫療服務:長期來看,最有望積累護城河,壁壘最高的細分領域。但對公司管理層經營管理能力要求也極高。醫保局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引導行業迴歸本質,服務公司也會出現分化,精選核心競爭力強的公司佈局。3)醫療消費品:醫療的壁壘,消費的需求,價格自主,空間巨大。4)中藥:醫保局年底出台的中藥指導政策,或許代表監管導線的邊際改變。
李曉星(銀華基金):2021年醫藥板塊跌宕起伏,核心資產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獲得我們期望的收益率,然而全年醫藥板塊還是有30%以上的個股漲幅超過20%。CRO/CDMO、醫美、上游裝備耗材、中藥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兼容幷包、百花齊放。我們抓住了一些機會,也錯失了很多機會。我們堅信醫藥還會是長牛行業,只是我們需要更辛苦、更勤奮的去挖掘標的,尋找未被認知的機會。展望2022年,我們會在CRO/CDMO板塊中優中選優;繼續持有政策環境友好、業績增長穩健的醫療器械和研發實力強勁、業績持續兑現的疫苗龍頭;逐步買入業績有望在疫情後恢復的消費醫療;並擇機配置低估值、基本面改善明顯的其他優質標的。
吳興武(廣發基金):2021年四季度,醫藥行業發生一定程度的波動,幾個重要子行業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其中,醫療服務板塊主要受產品集採、DRG/DIP等政策影響,創新藥和CXO板塊則主要因美國對中國醫藥行業不友好的政策預期。內憂外患下,投資者階段性選擇“用腳投票”。但我們認為,上述幾大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並未產生根本性變化。醫療服務板塊的估值已經得到明顯消化,而創新藥本身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商業模式,CXO行業的訂單景氣度仍然會持續高企。
焦巍(銀華基金):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那就是很多商業模式的盈利確定性甚至存在性面臨着階段性的存疑。在率先走出疫情後的經濟下降期後,可以看到,政策的着眼點更多地指向瞭解決中等收入發展陷阱、雙碳、共同富裕等長期經濟結構問題。而在這一調整過程中,海外上市的互聯網、教育公司,國內的醫療服務公司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宏觀背景的制約。同時,在有限的資源支持下,凱恩斯式的扶持政策也產生了擠出效應,一批傳統的消費和醫藥公司面臨着支出不足和市場偏好的雙重影響。作為A股的投資者,必須接受這一現實並對部分受到政策衝擊的商業模式進行過濾和調整。我們傾向於認為偏向公眾服務的部分行業,包括醫療服務在內,其定價機制確實將面臨這一挑戰的長期存在。短期而言,在渡過了疫情帶來的紅利期後,醫保開支的預算和集採成為創新藥的估值下殺點,也是我們組合的重點拖累。這是醫藥投資必須面臨的現實,但我們認為這種影響更多存在於階段性和情緒性,並不是創新藥長期價值的否定。在經歷了消費和醫藥行業的兩年上漲和五年佔優後,不可否認估值階段性的偏離了中樞。在這一背景下,邊際變化和對政策的判斷成為主導市場風格的重要因子。消費行業傳統上離政策比較遠,醫藥估值體系則受到細分行業政策的重大影響。這兩個行業在市場有重大新的方向和邊際變化時往往表現欠佳,而需要長期內生增長來證明自己的格局和業績。這一情況不排除在2022年還將演繹。
小結:醫藥板塊的震盪調整主要受前期漲幅較高、估值偏貴,集採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以及港股醫藥生物板塊下跌等因素共同影響,但產業長期發展邏輯並未產生根本性變化。從細分領域看,當前CXO景氣度仍高,醫療服務估值也已降至低位,政策對於醫藥板塊的影響更多是外生性和情緒性的,雖然這一影響2022年或將繼續演繹,但從中長期看,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之下,板塊自身內生性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仍然較大。
十、如何看待2022年港股投資機會?
李耀柱(廣發基金):本季度港股市場表現方面,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房企信用違約風險暴露、互聯網龍頭財報表現不佳和中概股監管要求新變化等多重利空影響下,港股指數均大幅下跌,並創出歷史新低,其中恆生國企指數跌破2020年3月疫情時期的低點,醫療保健、房地產等行業跌幅較大。展望後市,從戰略角度來看,港股市場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橋樑,我們相信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會是未來一段時間非常重要的趨勢,所以我們對港股市場仍然充滿信心,一方面是因為好的上市企業迎來了極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企業預期能在2022年得到明顯的盈利改善。從中長期角度看,我們認為經歷了過去一年的下跌,當前是非常好的介入時點,我們對港股的優質成長股保持信心。
陳一峯(安信基金):2021年四季度以及2021年全年港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優秀公司的股價大多出現下跌,但是從企業價值的角度,我們認為部分優秀港股公司的內在價值並未像股價一樣出現大幅貶損,反而在行業政策逆風和基本面不利的環境下,積極調整並提高市佔率,佈局未來的長期增長。目前港股整體估值都跌到了歷史較低區間,部分優秀港股龍頭公司跌到了歷史極低估值,例如互聯網、地產、食品飲料等行業的龍頭公司,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展望未來3年比較好的佈局時點,我們繼續保持了一定港股資產的配置比例。
李曉星(銀華基金):年初時候的百萬雄獅過香江、南下搶奪定價權的豪言壯語猶言在耳,到了年末,大部分投資者已經進入了談港股色變的狀態。因為資金屬性和交易環境的不同,港股市場相對於A股市場的折價會長期存在,短時間內期許A/H差價的迅速抹平都是不現實的。拋開一直存在的差價不談,只看現在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對於港股自身的歷史水平也降到了低點,當下也不應該是再拿着放大鏡找缺點的時候,我們對於港股明年提供一個合理的收益預期是有信心的。
餘廣(景順長城):港股市場方面,2021年表現顯著弱於A股,原因在於科技板塊政策監管趨嚴、中國澳門博彩政策風險、房地產開發商的違約誘發房地產板塊出現進一步拋售、美國11月Taper的擔憂。展望2022年,預計從全年的維度港股市場將會企穩回升,主要得益於:1)中美關係有所緩和,美國貿易代表宣佈美國計劃重啓關税豁免程序;2)互聯網監管政策基本見底;3)大宗商品價格預計全年維度會邊際回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滯脹的擔憂。我們認為,由於當前市場估值水平已經較低,反映了絕大多數悲觀預期,任何正向的催化劑都有可能帶來一定預期差。中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也可能利好優質港股成長標的。港股市場配置價值顯現,特別是對於已經跌至歷史估值區間底部的龍頭標的投資機會。
丘棟榮(中庚基金):重點關注港股中的大盤價值股和部分互聯網股。看好的原因有三點:(1)港股的價值股基本上都是龍頭企業或者央企,這些資產質量非常高、最能承受基本面壓力,因此風險較小。比如電信運營商、地產、銀行、保險、能源、煤炭的龍頭公司,都是中國經濟體中最好的、最中堅的力量。港股的互聯網股業務是深深嵌入中國經濟中的,格局清晰但其核心業務壁壘仍較為堅實。(2)價格較低或價格出清徹底。港股的價值股對應的在A股中的價值股很便宜,但是在港股更便宜,同時對應的分紅收益率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平。港股的互聯網股承受各種壓力聚集,估值降至低估水平;(3)交易上風險釋放較為充分,交易並不擁擠。隨着基本面、監管層面和流動性壓力的逐步緩釋,港股值得關注。
小結:目前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已跌至歷史較低區間,部分互聯網、地產、食品飲料等行業的港股龍頭公司估值已降至歷史極低,但企業的內在價值並未像股價一樣出現大幅貶損,資產質量仍高。當前港股的估值水平對於悲觀預期的反映已更為充分,企業盈利也預期得到改善,有望成為中長期較好的佈局時點。
(文章來源:XY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