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勻農商行以公益林補償收益權為質押,向小圍寨街道辦馬尾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授信200萬元。而此前,荔波農商行已成功向茂蘭鎮堯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放了全省首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100萬元。以收益權質押貸款“破題”農林融資難,標誌着黔南“試水”生態資源權益交易邁出實質性一步。
福泉三丘林區 毛遠富 攝
生態是黔南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之一。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6%,林地面積2615萬畝,其中,公益林面積佔林地面積的51.09%。長期以來,“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卻難以突破“農户不願貸、銀行不敢貸”這道瓶頸。
黔南每年獲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共計2.138億元,而這筆資金卻無法直接以林木或林地的經濟價值融資“變現”,導致豐富的公益林變成了“沉睡”資產。
甕安朱家山林區 於雷 攝
新國發2號文件第21條明確提出,“支持貴州探索開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和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路徑”。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黔南致力於化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衝突,選取都勻、三都、荔波、長順作為試點單位,利用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率先 “試水”生態資源權益交易。
黔南州林業局局長黃昌亮介紹,收益權質押貸款手續簡便,可操作性強,效率高。通過“以社帶户”模式,激發了村集體和農户積極性。同時,對需要貸款融資的村集體,量身訂製貸款方案。比如,對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的村,採取“集體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政策性融資擔保”的組合貸款方式,擴大貸款額度,降低貸款風險。
龍里龍架山森林 羅心傑 攝
“小試牛刀”便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收益權質押貸款打通了農林融資的“腸梗阻”,將限制砍伐、無法抵押的公益林轉為林農的資本或資金,讓豐富的生態資源成功“變現”,為林業生態保護者拓展了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值得關注的是,在穩住經濟大盤、助企紓困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背景下,黔南生態資源權益交易“試水”,讓“生態變效益”的理想照進了現實。
作者:黔南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雪紅
來源:黔南日報社融媒體採訪中心
編輯:戢 餘
統籌:劉 衡
編審:周德揚
【來源:雲黔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