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爭糧”抬升全球糧價

“人汽爭糧”抬升全球糧價

  近期,美國兩項與糧食相關的政策頗為引人關注。4月12日,美國宣佈6月到9月開放高乙醇含量汽油銷售,以控制油價。4月27日,美國又宣佈向因俄烏衝突而受到糧食安全威脅的國家提供價值6.7億美元的糧食援助。美國大規模應用乙醇汽油,或將再次引發全世界“人汽爭糧”的矛盾,抬升全球糧食價格,增加糧食進口國進口成本。

  生物能源是美國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用來調節能源供求的重要手段。上世紀70年代,美國為擺脱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開始大規模發展生物能源,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以豆油為主要配置原料加工生物柴油,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美國糧食市場與全球糧食市場緊密相連,預計2021/2022年度用於生產燃料乙醇的玉米總量為1.36億噸,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總量預計為485萬噸,對世界糧食市場影響巨大,會進一步擾亂全球糧食供應秩序。

  生物能源屬於可再生綠色能源,大力發展生物能源對於實現能源替代、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用糧食加工轉化來提高能源供應和利用效率是一些糧食生產大國比較通行的做法。除美國外,歐盟、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以及巴西也在發展生物能源,用玉米、甘蔗加工燃料乙醇,用豆油、橄欖油、菜籽油等加工生物柴油。預計2021/2022年度,美國、巴西等國用於加工燃料乙醇的糧食高達3億噸。

  與歐美等國大力發展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能源不同,今年我國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保障糧食供應安全。在人多地少的國情糧情下,我國一直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防止玉米深加工產業過度發展影響飼料安全。在玉米庫存高企時,通過“適度發展”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推動玉米去庫存。在玉米供需形勢從供過於求轉為供不應求時,嚴格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保障糧食供應。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能源和糧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農業是典型的高能源密集型產業,農機具的廣泛使用需要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作為動力,石油、天然氣、煤炭又是化肥的重要原料。另一方面,能源價格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糧食價格。能源價格持續快速上漲,推動柴油價格、化肥價格和電力價格上漲,成為推動糧食生產成本和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生物能源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石油價格,當石油價格過高時,發展生物能源有利可圖,就會有更多的糧食流入能源領域;當石油價格過低時,生物能源就無利可圖,發展生物能源的積極性就會消失。

  糧食是用來吃的,還是用來“燒”的?這是個兩難問題。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並存交織的困境,能源價格快速上漲,波及能源安全;糧食價格過快上漲,傷害的是糧食安全。美歐等國通過發展生物能源達到遏制燃料成本飆升、減少對外國能源的依賴,確保能源安全,本無可厚非。但在當前全球糧價高漲的背景下,難免會形成“人汽爭糧”的尷尬局面,受到非議也在情理之中。

  本輪全球糧價上漲的成因複雜,是新冠肺炎疫情、極端天氣、流動性過剩、地緣政治衝突、國際資本投機炒作、能源價格上漲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在全球糧食危機愈演愈烈之際,人們還是希望美國在發展生物能源時有所剋制,不為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火上澆油。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8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汽爭糧”抬升全球糧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