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暢談港交所“三件大事”

在最新網誌《播下美好的種子》中,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支撐香港金融市場強大韌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未雨綢繆、今天為明天“播種”。

在2020年接近尾聲時,他暢談了港交所的三件大事:新股發行結算制度改革、新上市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滬深港通投資標的擴容,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他認為:“這幾件大事已近水到渠成,一旦完成,它們必將給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長期深遠的影響,為香港金融業未來10年的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

計劃推出新股結算平台

第一件大事就是我們籌劃已久的新股結算平台,這是香港新股市場20多年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改革。

目前香港新股上市交易日距離定價日通常長達5天,即業界俗稱的“T+5”結算週期,而很多國際市場都可以做到“T+1”,如果遇到造成市場波動的國際大事發生,我們的結算週期肯定會令新股市場價格反應滯後,影響市場效率。我們計劃推出一個市場各方和監管機構都能獲取新股發行信息並且無縫互動的電子平台,通過技術改革實現:程序簡化、完全無紙化、結算週期大大縮短以及減少新股申購預繳凍結資金。這項改革一旦完成,將會大幅提升香港新股市場的定價效率,尤其是大幅減少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可以消除目前新股發行對於香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帶來的不必要波動,併為將來新股發行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創造條件,從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長期競爭力。

允許推動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

第二件大事就是關於上市制度的持續完善與擴容。

上個月剛剛公佈了有關法團實體不同投票權(即企業版同股不同權)的諮詢總結,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法團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來香港進行第二上市,增加了上市制度的包容性。

儘管不同投票權架構在其他市場通行多年,但對於香港市場來説仍是新事物,我們是在經歷了多次廣泛市場諮詢後,才在2018年修訂了上市規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不同投票權新經濟公司(僅限於個人同股不同權)來港上市。

目前,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越來越多,其中也有不少是法團不同投票權架構,市場對於拓寬上市規則允許這些公司來香港上市的呼聲不少,我們在年初發起了這次諮詢,在這次諮詢中,大部分回應者原則上支持容許法團受益人享有不同投票權, 但對於具體如何執行有許多不同意見,未能達成共識,所以我們決定給市場和監管機構更多時間來了解和考察不同投票權架構的上市安排,暫不修改有關第一上市的制度安排,但是我們找出了一個解決現實問題的變通辦法,可以讓符合條件的中概股來香港做第二上市,這些第二上市的公司必須證明自己在海外成熟證券市場已有良好的合規表現,能夠保障公眾投資者的利益,相信這些公司的第二上市會為香港市場提供有關法團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上市經驗,為我們日後修訂不同投票權制度、不斷增加上市制度的包容性提供有益的參考。

市場需求不斷在變化,所以上市制度的安排也必須與時俱進,未來我們還會在合適的時候發起有關諮詢,集思廣益,繼續完善我們的上市規則。

拓寬滬深港通投資範圍

第三件大事就是拓寬滬深港通的投資範圍,尤其是將符合一定條件的第二上市的港股和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投資範圍。

我們的上市改革已經初見成效,為香港市場迎來了眾多新經濟公司,滬深港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為兩地市場都帶來了更多流動性,滬深港通投資範圍擴容可以讓這兩大改革的成果相互成就、相互促進。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的許多都是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新經濟公司,不少尚無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也因為潛力巨大而備受投資者關注,我們一直在與內地合作伙伴及監管機構討論將它們納入港股通投資範圍,為兩地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遇。滬深港通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創新機制,投資範圍越廣就越有吸引力,越能給兩地資本市場帶來共贏,我堅信互聯互通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由滬港通開啓的互聯互通機制雖然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斷升級和完善的空間還很大。例如,互聯互通能不能從現在的二級市場延伸到一級市場,能不能從現貨市場延伸到期貨市場?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問題。如果要從現貨延伸到期貨市場,香港要走的第一步應是豐富自身的期貨產品。

香港交易所一直在與監管機構密切溝通,希望儘早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在滬深港通機制推出後,近幾年來國際投資者不斷增加對A股的投資,他們對於風險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們在去年3月獲得了MSCI 的授權,希望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幫助國際投資者管理風險,讓他們更加放心地投資內地股票。這一計劃若能落實,一定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內地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同時也會豐富香港的風險管理產品,從而提升香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7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小加暢談港交所“三件大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