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概股還有春天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探客財經

外有政策風險,內有業務壓力,中概股企業還能迎來新的春天嗎?

隨着一波接一波的跳水,而反彈的水花比全紅蟬跳水的效果還要小,這樣的中概股,是不是真的“藥丸”了?

最近一段時間,中概股接連跌出新境界,讓不少投資者喪失信心,無論政策層面還是資本市場的,以及巨頭中概股們的財報表現,似乎沒有一個渠道給人以滿意的信號。

阿里巴巴距離股價最高點已經跌去了數萬億市值,曾經被無數投資客看好的新晉小巨頭滴滴,因為種種眾所周知的原因,而不得不選擇在美退市轉戰港股。

從巨頭到新秀,中概股們的日子不好過,在經歷了12月3日的血洗後,12月6日,中概股們又有所反彈,但是,這次的下跌已經觸底了嗎?

未來的中概股,還能有反彈的春天嗎?

01

12月3日,美股中概股迎來一輪暴跌。

Wind數據顯示,12月3日美股收盤,道指跌0.17%,報34580.08點;納指跌1.92%,報15085.47點;標普500指數跌0.84%,報4538.43點。

在這一輪的“雪崩”中,中概股成了重災區。

滴滴出行跌22.24%,叮咚買菜跌18%,有道跌17.76%;蔚來汽車跌11.3%,小鵬汽車跌9.32%,理想汽車跌15.95%。

把時間線拉長,巨頭中概股企業的日子或多或少都在經歷寒冬。

當地時間12月7日,中概股較前一個交易日有所回彈,其中,阿里巴巴漲10.44%,此前一天,阿里巴巴港股表現良好,12月6日,阿里巴巴港股價格高開7%,收盤價格漲幅12.24%,收於126.5港元/股,這是阿里巴巴自香港上市以來創下的最大單日漲幅。

跌跌不休的阿里巴巴終於短暫按下了暫停鍵,而自去年以來,阿里股價就在下跌的路上不斷探底。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阿里不同於很多割韭菜的公司,在資本市場,阿里巴巴是投資客眼中的價值型企業。

上市多年,阿里巴巴市值最高曾攀升至7.2萬億港元,如今市值蒸發超60%,作為曾經亞洲最值錢的互聯網公司,這樣的成績令人唏噓。

而作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對頭企業,拼多多的股價也遭遇了從巔峯到“膝蓋斬”的痛苦。

拼多多2018年7月在美上市,當時的發行價只有19美元,2020年初開始,拼多多股價一路上揚,股價最高時曾攀升至212.6美元,之後,拼多多股價一路下跌。

當地時間12月7日,拼多多股價大幅回彈,收盤價為63.03美元,大漲12.53%。

但是相較212.6美元的股價最高點,這一年多來,拼多多股價也算經歷了“膝蓋斬”。

老將阿里持續低迷,新秀拼多多也讓人看不透,電商之外,其他行業的中概股表現也差強人意。

比較突出的例子當屬滴滴。

今年6月底,滴滴以十分低調的方式選擇在美上市,沒有敲鐘,甚至都鮮少有媒體報道,曾經備受關注的滴滴就這樣闖進資本市場。

很快,滴滴就收到了來自監管層面的關注。

從7月至今,將近半年的時間,滴滴一直在接受調查。

12月3日,滴滴一紙聲明給事件走向做了定調:啓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並啓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此事件對滴滴的影響極大,當晚(12月3日),滴滴股價暴跌22%,報6.07美元每股,較發行價14美元跌去56%。

不過,在12月7日美股收盤,滴滴漲幅超8%,股價有了明顯回彈。

有媒體計算,上週五美股收盤,超過八成中概股錄得下跌,衡量中概股整體表現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暴跌逾9%,總市值一夜蒸發近7000億元人民幣。

而其中,阿里巴巴在週五一個交易日市值就蒸發了272億美元,約等於1700多億人民幣。

另據報道,截至12月3日收盤,今年以來,在美上市的所有中概股中有239只累計出現了下跌,佔比高達73.8%,其中123只中概股的累計跌幅超過50%,佔比達38%。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概股表現低迷,這次的暴跌更是綜合多方因素所導致,對於投資者來説,中概股為何暴跌,是否已經觸底,以及還會有怎樣的反彈空間,誰也説不好。

02

在近期的中概股“雪崩”中,政策原因引發的風險是最大的。

美國東部時間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發佈了《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細則,規定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是否為政府實體所有或控制,並提供審計檢查的證據,同時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國實體通過稱為可變利益實體 (VIE) 的工具加強披露。

這一紙針對中國企業的規定落地,對於中概股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很快,中國證監會也針對這項新規做出回應,證監會和相關監管部門對企業選擇境外上市地持開放態度,尊重企業依法合規自主選擇上市地。

個別媒體近期報道中國監管部門將禁止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企業赴境外上市,推動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退市,是完全誤解誤讀。

此外,證監會還表示,對中美相關問題的溝通釋放積極信息,並繼續與美國監管同行保持坦誠溝通,爭取儘快解決審計監管合作中的遺留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海外律所相關專家的回應:《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內容,不單是擬上市公司自身信息需要披露,相關的披露要求還會延伸至擬上市公司的商業夥伴,對中國企業而言,每一環節都有敏感度的風險。

顯然,《外國公司問責法》對於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審查門檻明顯提高,而對於已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如何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合規操作成了一個很大難題,而對於計劃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這樣一紙規定的落地也讓他們的上市之路變得更坎坷。

此外,針對《外國公司問責法》中提到的相關細節,中美之間存在的分歧也讓中概股企業面臨着不確定性。比如,SEC(美國證監會)向審計事務所、人員審查的程序與中國方面存在分歧。

中國希望在財政部、證監會等機構通過後才執行,而美國則希望無條件許可,不需要中國的干預。

《外國公司問責法》落地的第二天,滴滴方面就發佈了關於在紐交所退市並籌劃在港上市的消息,這近一步引發了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的擔憂。

政策落地帶來的影響勢必會有新的解決辦法,中國方面也表態,對於此事在與美方保持積極溝通,而對於中概股企業而言,政策風險的化解需要時間,更需要信心。

除了《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落地外,中概股企業股價長期低迷,根本原因離不開自身企業層面的問題。

03

從亞洲最值錢的公司神壇跌落,阿里巴巴的帶給資本市場的打擊是巨大的,而這個打擊背後,離不開公司業務的影響。

11月18日,阿里巴巴發佈2021年9月份季度業績公告,公司該季度營業收入為2006.9億元,同比增長29%,低於市場預估的2061.7億元人民幣。不僅營收不及預期,阿里巴巴的歸母淨利潤為53.6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1%。

同時,阿里巴巴的營業成本佔比從去年同期的58%提高至64%;且為了獲取一棟APP用户和提升參與度,阿里巴巴的銷售和市場費用為288.57億元,佔比從去年同期的11%提升至14%。

很明顯,阿里巴巴的收入在下降,獲客投入在增加,為了應對市場競爭,阿里不得不付出更高昂的成本,卻要面對營收和利潤下滑的困境。

財報發佈之後,阿里巴巴股價應聲下跌,股價一路從11月17日的168美元跌至不足140美元,如今,幾次探底反彈之後,阿里巴巴股價徘徊在120美元左右。

拼多多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11月26日晚,拼多多發佈2021年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三季度實現營收215.06億元,同比增長51%,市場預期為265億,拼多多的營收遠低於市場預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6.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此外,拼多多月度活躍用户數達到8.67億,同比增長19%,增速明顯放緩。

財報數據公佈以後,資本市場同樣反應迅速,當晚,拼多多股價暴跌15.86%,創下過去兩年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之後,拼多多股價一路下行,甚至跌至52美元每股的低點。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用户數量增長對企業估值乃至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拼多多三季度財報數據中,三個月用户數量只增長了300萬,這讓資本對其未來產生擔憂,拼多多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裏,驅使資本選擇出逃的重要因素。

對於中概股來説,美股市場相對寬鬆的融資環境吸引力的確非常大,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中美之間在對待上市公司方面存在一些政策風險,這些風險的化解不是企業能夠全面決定的。

而另一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最值錢”的阿里巴巴還是年輕的拼多多,在面對華爾街投資者的時候,都不能靠單純的價值“畫餅”來繪製藍圖,資本看重長遠價值,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眼前盈利能力和用户數據的關注。

04

外有政策風險,內有業務壓力,中概股企業還能迎來新的春天嗎?

答案是肯定的。

儘管拼多多股價回落明顯,但作為投資者依然對其表示看好。

經歷一輪暴跌血洗之後,12月7日,拼多多股價走高,截至收盤,拼多多股價漲12.53%。

資本更是表達了對其未來的信心,知名投資人段永平就在近期公開發文,表示要再次風投一下拼多多。

段永平的選擇多少有些個人情緒在裏面,畢竟他和黃錚私交甚好,雖然他屢次表達自己看不懂拼多多的模式,也討厭拼多多煩人的廣告,但靠着“相信黃錚”的信念,讓他對拼多多的未來依然保持着信心。

段永平同樣對阿里表達了看好,今年8月,段永平曾表示自己“買了點騰訊和阿里”,有人將當時段永平的買入視作抄底的信號,當時阿里港股的價格在170港元每股,如今來看,當時的段永平應該是“抄底抄在了山腰”。

同樣對阿里巴巴看好的還有查理·芒格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Corporation,據公司公佈的文件顯示,自7月份以來,阿里巴巴股價下跌了近50%之後,Daily Journal將阿里巴巴的持倉數量增加了82%。

這也被認為是抄底之舉,不過在買入之後,阿里延續了下跌趨勢。

儘管段永平和芒格旗下公司都被認為是被套住,但他們對阿里巴巴未來的看好卻是顯而易見的。

經歷了業績不及預期的問題之後,阿里在應對方面也放出了“大招”。

12月6日,阿里方面公佈了一年一度的組織大調整方案,大淘寶(淘寶、天貓、阿里媽媽)業務由戴珊從蔣凡手中接過,蔣凡則負責接管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兩項海外業務。

此外據《晚點 Late Post》報道,阿里在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和近20位事業羣總裁之間,增加了4個分管大總裁,分別是戴珊、張建鋒、俞永福、蔣凡,媒體分析,此輪阿里大調整張勇希望通過“多元化治理”讓組織變得更靈活。

同樣受困於業績和商業模式影響的拼多多,也在調整自己的戰略方向,今年以來,拼多多戰略重心已經開始從營銷向農業科技研發轉變。

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磊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現在拼多多的用户基數已經很大了,如何讓消費者嘗試新的品類、獲得新的體驗,如何能夠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預期,從而提升用户的信任度,提升我們用户的心理佔有率,是拼多多面臨的新挑戰。”

儘管如段永平一樣的商業大佬都表示對拼多多的商業模式看不懂,但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拼多多在戰略調整方面大膽求新,畢竟,囿於傳統模營銷模式下,用户增長已經見頂,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和模式必然是迫在眉睫的。

經歷了滴滴在美退市以及美國證監會對外國上市公司的監管加碼,中概股企業勢必會在一定時間內面對不小的壓力。。

從長遠來看,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關注仍然佔據重點,外部政策因素對企業的影響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對於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則是在商業模式的長久性和企業的長期價值積累方面做更近一步的調整。

此外,儘管政策有明顯的趨嚴態勢,但是對於企業來説,也能更好的實現規範,滿足政策監管要求的中概股上市公司,也能給投資者更大的信心,帶來更長遠的支持。

雪崩之後,中概股邁向春天的步伐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