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資本“賤賣”螞蟻集團和華夏基金股權二審判決已出,“密友”平安信託被判賠原告24%本金。細數平安信託股權投資歷程,曾在2015年達到規模巔峯,汽車之家、螞蟻金服、滴滴等知名互聯網企業背後都有其“身影”。不過好景不長,集團接手股權投資平台後,其規模不斷下滑,如今規模不到百億。而在存量規模被消耗殆盡之際,不知是否還有像“賤賣”螞蟻案這類“事故”存在?
胡祖六“賤賣”螞蟻股權一事或將塵埃落定。
近日,深圳中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平安信託上訴,維持一審判決。根據判決結果,平安信託將賠償胡先生損失242577元,按100萬投資測算,賠償比例為24%。
一樁舊案牽扯出平安信託股權投資曾經的輝煌。
不過,自平安信託主動管理的股權投資類規模在2015年達到高峯688億後,此後規模不斷壓降,2022年不到70億規模。
而在壓降的過程中,信託行業經歷了資管新規等行業“出清”政策。如今的信託業正迴歸本源,加快探索轉型之路。
“賤賣”螞蟻股權案或落定,平安信託被判賠24%本金緣起於3年前的一起投資索賠事件近日有了最新結果。深圳中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平安信託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2020年,螞蟻金服上市提上議程,不過彼時投資圈中卻因一篇名為《胡祖六,你的良心不會痛嗎?》的文章刷屏。
據悉,有投資者稱,其在2011年用100萬元購買了平安信託旗下的“秋實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基金管理人為胡祖六團隊。2015年春華資本在螞蟻估值450億美元時參與了A輪融資,如果螞蟻金服成功上市,LP們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秋實信託所持有的資產(螞蟻金服0.1%和華夏基金7%)卻被胡祖六”賤賣“給關聯人。
因此向法院提出起訴,要求信託公司和胡祖六團隊賠償損失。
一審中,深圳福田區法院認定平安信託未恪盡職守,行為有失專業、審慎,已違反受託人之信義義務需要向投資者承擔賠償責任,而胡祖六的春華資本並不擔責。此後,平安信託不服判決進行上訴。
此前一審判定兩項目賠償金額合計242577元,也就是100萬元本金的24%。據悉,平安信託秋實系列產品規模大約在20幾億,按照界面新聞的測算,平安信託或將賠償5億元。
“賤賣”螞蟻一案將平安信託的股權投資拉入公眾視野。
“如法炮製”汽車之家事實上,平安通過信託計劃投資知名企業的“玩法”並不是個案,其在收購汽車之家股權時便嶄露頭角。
2016年4月,汽車之家最大股東澳洲電訊發佈了一則公告,聲明中國平安的子公司平安信託以每股29.55美元的價格購買了汽車之家47.7%的股份,中國平安為此支付了16億美元現金。
同年6月份,平安信託與澳洲電訊的股權交易正式完成。翌年,平安信託收購了澳洲電訊所擁有的剩餘全部股份。根據招股書顯示,平安系持有全部股權45.6%。
而平安系掌舵下的汽車之家股價也在一路飛漲,2016年這家股價最高價為31.517美元/股,而2017年至2022年,均價為62.856美元/股,最高價為141.116美元/股。因此,平安系無疑是較大的受益者。
此外,2021年市場中一度傳出“平安尋求出售汽車之家44%股份”的消息,對此汽車之家只是簡單的回應,沒有這方面信息,不予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累計投資額超千億的平安資本此前正是平安信託直接股權投資平台。其主要關注大消費、醫療健康、現代服務與科技、高端製造和環保行業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官網資料顯示,平安資本專注投資有科技創新優勢和巨大發展空間的行業領先企業,並聚焦“科技及高端製造、雙碳及綠色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醫療健康”等核心賽道。
相對於其它私募股權,平安資本背靠平安集團,依託金融服務生態圈、智慧城市生態圈、醫療健康生態圈、汽車服務生態圈的豐厚資源,藉助平安集團的用户、渠道、品牌、科技、管理、金融賦能,使得平安資本具有差異化優勢。
此外,投後管理方面,平安資本也藉助利用平安在客户和生態圈的資源,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自2015年至今,團隊平均投資回報(IRR)達到20.5%;投入資本分紅率(DPI)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從官網重點投資案例可以看到,今日頭條、美團、滴滴、螞蟻、寧德時代等知名企業背後均有平安資本的“身影”。
圖片來源:平安資本官網
2016年,平安信託股權投資的分水嶺曾經的股權直投平台平安資本如今已是集團直屬,當下的平安信託僅全資控股平安創新資本投資(以下簡稱“創新資本”)。
不過,創新資本近幾年也鮮少活躍在一二級市場,偶見的也僅是從二級市場退出。
2014年,創新資本以2.10元/股價格認購了11.9億股,獲配金額約為25億元,解禁期為一年。同時在當年躋身上市公司的第十大股東。不過就在2016年,創新資本已不京東方股東之列。
此外,白雲電器和震安科技也是在上市後不久,逐步退出。
刻意迴避股權投資這點從平安信託的年報中也可窺知一二。
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平安信託主動管理的股權投資類688億,佔整個主動管理規模21%;2016年縮水至156億;2017年再度縮水至56億;2020年更是隻有29億。
而2016年正是集團接手平安資本的時候。事實上,平安信託在刻意“迴避”資本市場的同時,也在加大與集團的協同作用。
減少股權投資金額,同時加大轉型的時間節點恰好發生在資管新規出台前夕。
曾經的通道業務是信託們的一塊“肥肉”,監管明確壓降後,信託們開始謀求轉型,佈局特殊資產投資成為一些信託選擇的路徑。
資料顯示,在2021年曾經中國最大的校辦企業方正集團司法重整計劃正式獲批。平安集團、珠海華髮集團(代表珠海國資)以及深圳特發集團組成的聯合投資體重整北大方正集團。
彼時對方正集團的重整由平安信託牽頭,而平安信託也在重整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通過“出售式重整+他益財產權信託”的設計方案參與了方正集團破產重整,設立業內首單破產重整中的服務類他益財產權信託。
今年2月份方正集團發生工行變更,原股東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北京招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均退出,新增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為股東並全資持股。
轉型“陣痛”,被動管理規模6年下降61%平安信託主動減少股權方面的投資,除了有自身戰略調整外;或許也受外因影響。
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監管要求要求信託業壓縮非標業務,向着標準化、淨值化轉型。
為此,一些信託公司提出向具有信託特色的資管機構轉型,比如財富管理、證券市場業務、私募基金管理、私募股權投資等。
2019年,姚貴平出任平安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他在銀行業擁有近40年從業經歷,曾擔任平安銀行原副行長,是特殊資產處置專家,在對公業務、風險管理及資產業務等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
姚貴平的到來,加快了平安信託的轉型步伐。通過強化投資能力建設,大幅壓降通道業務,主動控制房地產規模,發展服務信託業務等舉措;2022年明確了打造精品信託的戰略規劃,大力發展信託服務、私募股權、機構資管三大戰略業務,退出傳統融資等業務。
轉型的背後,避免不了陣痛。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從2016年3923億下滑至2018年的2474億,2022年僅剩955億;而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從2016年2850億上升至2022年的4565億。
被動型管理規模6年下降61%;反之,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提升60%。雖然下降幅度相差不多,但是總規模卻是提升的。
其中地產壓降最為明顯。根據平安信託2019年至2022年年報來看,在信託資產運用以及分佈上,這4年房地產方面的金額分別為1314.9億元1011.2億元、686.7億元、255.5億元,佔比分別為29.71%、25.86%、14.89%、4.63%。
主動管理方面,得益於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證券投資類信託等業務規模淨增長近2000億元。
尤其是家族信託和保險金信託,2022年,平安信託的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全年設立單數超9000單,整體規模超1000億元,年增長率達80%。
此外,平安信託的機構資管業務聚焦發展基建權益類資產、持有類物業、高信用央國企與地方政府相關金融業務。截至2022年末,為平安集團保險資金配置資產存續規模超600億元。
“一降一增”提高了平安信託的“含金量”。數據顯示,去年其實現淨利潤65.27億元,同比上漲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