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直播回放|“雙循環時代下的發展新格局”高端對話
導語:“雙循環”新格局下,世界的經濟重心將由歐美地區轉回亞洲地區,屆時將同步帶來大量的資金、技術及金融服務需求。香港必將找到新角色,新定位,迎來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協辦的“雙循環時代的金融全球化”系列沙龍第一期今日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主題聚焦“雙循環”時代下的發展新格局。(直播回放鏈接:http://www.fintv.hk/Zhcn/video/watch/347199)
長期研究戰略問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湘穗,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港股100強研究中心創辦人、香港財華社集團主席、中港金融菁英交流中心主任勞玉儀女士從不同角度和維度深入探析雙循環戰略下的發展新格局。
會議同時邀請到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女士、深圳松湖金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洪俊等進行了精彩分享與互動。
本次活動也獲得了一系列機構及媒體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包括:深商總會、騰訊自選股、騰訊看點、鳳凰網、新浪財經、今日頭條、富途證券、華盛證券、花生文化、萬得3C會議、路演中、金融界、和訊網、財聯社、財通社、21財經、FX168、環球老虎財經、財視中國、融資中國、猛獸財經、智見。(排名不分先後)以下是精彩觀點回放:
王湘穗:尋求實現競爭式共處的中美關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湘穗表示,當前世界正在進入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在後疫時代,百年變局正在加快演變。前一輪的全球化之舟正在傾覆,在原有體系崩毀之後、新秩序建立以前,世界將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大亂局,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美式全球體系加速瓦解;
二是模式之爭和制度衝突加劇。“敗疫國”挑起模式之爭、制度之爭、文明之爭,使得建立疫後新的全球治理框架面臨重重困難;
三是產業鏈、創新鏈開始重組。在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雙重推動下,各國開始重建產業鏈和創新鏈。產業鏈、創新鏈已經出現本土化、區域化和完整化的動向;
四是金融武器化衝擊全球貨幣體系。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危及到全球金融穩定,這是在國家間轉嫁危機的重要方式;
五是民粹主義意識形態激化國家矛盾,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
六是混合戰爭危及全球安全。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是簡單的迴歸冷戰,甚至不是單純的熱戰,而是組合多個領域、多種要素的混合戰爭。這將使全球穩定和國家安全面臨新的更加嚴峻的挑戰;
七是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影響世界穩定。中美關係是目前世界上分量最重、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已經把世界帶入到危機的邊緣。
由此,王湘穗提出三個建議:
一是審時度勢,因時而作、順勢而為。對世界局勢要有總體研判。美式體系終結之後,在新舊交接之間,還橫亙着一個亂世。面對世界大亂局,要等冬盡春來的那一天;
二是做好自己的事。構建“雙循環”,建立25億人的泛東亞共同體;
三是處理好中美關係。目前中美兩國關係已經進入大國競爭和戰略博弈過程。新冠疫情並未改變中美之間基本矛盾,也沒有改變美強中弱的基本力量態勢。不要幻想在短時間裏就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我們今天的目標就是尋求實現競爭式共處的中美關係。
在回答參會嘉賓關於“下半年應關注哪些重大風險”問題時,王湘穗表示,目前發生軍事衝突可能性相對來講比較低。但未來金融貨幣領域肯定是一個熱點。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的政客想把貨幣體系武器化,通過對美元體系的控制權來打壓中國的經濟,但如果這麼做也會對美元體系造成重創。
賈康:以內促外 供需平衡是內循環的關鍵抓手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表示,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以從幾個方面理解:
第一,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並沒有變。對當前的挑戰若能處理好,在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過程中,我們仍然可以在原來確定的現代化偉大復興為導向的軌道上發展;
第二,美蘇冷戰結束以後,中美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入了全球共享一個產業鏈的基本格局,這個也沒有改變。我們在處理中美關係方面就要有守住底線鬥而不破、決不脱鈎的底氣;
第三,內循環的概念和前面已經強調若干年的擴大內需是一脈相承的。進一步調動本土所有有效供給回應內需形成的內循環這方面,要成為我們進一步維持經濟的景氣和繁榮水平的一種主體支撐因素;
第四,我們決不放棄繼續在國際循環這方面爭取一切的可能性。內循環、外循環相互促進勢所必然,合在一起,要形成新發展格局,就是要追求更高質量的、以結構優化和應變能力、主導能力提升的升級版發展態勢。
在內循環方面,要掌握幾個要領:
第一,要強調必須抓好有效投融資。本年度的投融資已經被概括為“兩新一重”,從新經濟到新型城鎮化,再到傳統基礎設施,要合成投融資的通盤安排;
第二,以內循環為主體要特別注重怎麼樣優化收入再分配以釋放14億人口巨大經濟體的消費潛力;
第三,中國要從短期看到中長期,總體上彌合二元經濟的過程中,要在配套改革中間讓要素充分地流動,首當其衝是要通過户籍改革等形成的配套改革,讓更多的農村人口相對順利地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構造內循環新局面;
第四,企業在外部陰晴不定的形勢下,積極地進一步發展外貿的同時,需注重在必要的時候出口轉內銷;
第五,“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要以舉國體制的2.0版,即新型舉國體制來攻關,支持內循環。
所有這些,都需要在改革,即制度創新為龍頭的努力攻堅克難之中,打開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潛力空間,來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在回答參會嘉賓關於“雙循環新格局下有哪些大機遇”的提問時,賈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其一。打造大灣區在戰略意圖上就是要打造一個可以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灣區一比高下的一個強勁的增長極區域,要在改革解放生產力和開放催化與倒逼改革中形成新局面。這個新局面就是以內循環為主體和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在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之下,一定是要求已經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和深圳進一步向香港和澳門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對標,對接國際上成熟穩定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和高標準、法制化營商環境的一系列規則。
香港雖然經歷了一些不良因素的衝擊,但對它的可能貢獻一定不能夠小看。這不在於它的GDP,而在於它非常穩定的在全球有影響力的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這個意義上來説,香港的繁榮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繁榮,和整個中國的和平崛起、現代化所帶來的繁榮,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一體化共命運的大灣區,要在雙循環中共同往前升級發展。
勞玉儀:“雙循環”格局下的香港金融市場新機遇
港股100強研究中心創辦人、財華社集團主席、中港金融菁英交流中心主任勞玉儀女士在發言時表示,在“雙循環”新格局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重心,勢必將由歐美地區轉回亞洲地區,屆時同步將帶來大量的資金、技術以及金融服務需求。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和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擁有全亞洲最大的金融資產管理市場,以及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必將在“雙循環”發展的戰略新格局中找到新角色和新定位,迎來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勞玉儀指出,香港可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佈局“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擔當起國內國際雙向環球投資樞紐的責任。
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香港可以發揮連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雙接軌”功能,如爭取放寬香港企業進入大灣區金融市場的准入門檻,深度參與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利用香港業界的國際運作經驗和成熟的金融網絡,促進資金融通,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此外,香港作為雙向投資和環球商貿國際平台,還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找到新契機。香港可以充分發揮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優勢,務實合作,幫助企業對接國內國際市場。
最後,勞玉儀重點提出,香港作為大灣區以及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重要節點,將迎來戰略機遇期。香港應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紅利,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並把握中概股迴歸的歷史機遇,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整體活力。此外,在匯聚人才、科技創新等領域,香港亦可通過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加強與內地相關領域的互動合作,為香港的發展謀新路。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當前A股迎來黃金十年機會,現在正處於一輪慢牛長牛的初期。未來十年,居民儲蓄大轉移方向從樓市轉向股市,今年已經顯現出來這個趨勢。截止九月份,今年雖然不是大牛市,新基金髮行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一天售罄的爆款基金頻頻出現,説明在“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之下,大量資金正在流入股市尋找機會。投資方向上,從配置領域來看,消費、券商和科技仍然是他建議大家重點配置的方向,首先,消費股是長期以來看好的品種,消費三劍客:白酒、醫藥、食品飲料具有真正的品牌價值和真正的增長能力,過去幾年已經給大家帶來了比較可觀的回報。從短期來看,消費股估值較高,但從長期來看,它們的品牌價值以及業績增長能力將推動消費股不斷創新高。他認為未來的投資機會依然在消費和科技兩大領域。未來居民儲蓄將從樓市轉向股市。
深圳松湖金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洪俊表示,在新的形勢下,香港跟深圳的金融互動非常有意義。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和平台。深港金融互動可以利用香港的優勢,多發行境外主流的ETF,有利於境內人民幣不出境就可以買到各種國際主流的ETF產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表示,後疫情時代全球經貿格局與秩序重構恐難避免,應加快推動亞洲經濟循環。如何利用亞洲產業合作優勢促進亞洲經貿大循環,她提出,亞洲應把在合力抗擊疫情的做法延伸到產業鏈、供應鏈層面。
短期看,需要推動產業鏈修復和供應鏈運轉,加快貨物通關和通行效率,確保物流暢通,協同修復供應鏈,保障供應鏈穩定。
中期看,亞洲應積極加強在5G、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如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試驗田,加速數字融合,並進一步拓展至東盟地區,全面提升亞洲價值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長期看,應加強亞洲價值鏈整合,儘早推動RCEP在年內達成,並通過自貿協定加速要素更大範圍的自由流動,加速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