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探索,招商銀行App終於將自己從一個“工具”淬鍊成了“平台”。顯然,這不可能一蹴而就。
十年回首,移動互聯網與數字化浪潮奔湧,銀行業集體轉向。而在零售金融領域,招行始終是“風向標”般的存在——率先啓動數字化轉型,率先提出“手機優先”,率先將MAU定義為“北極星”,又率先推出開放平台,從中心化走向平台化。
12月3日,招商銀行App10.0正式發佈,這是招行為億萬客户打造的“智能財富生態圈”。與10.0新版本共同亮相的還有“亞洲飛人”蘇炳添——招行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兩相呼應,帶動招商銀行App直播間當晚觀看量突破230萬,點贊數超過1715萬。
今年初,招行提出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並將其作為全行未來五年的工作主線。毋庸置疑,招商銀行App將會在大財富管理中發揮核心平台作用。
從工具到平台,見證移動互聯網十年
招行轉型的成果令業界目不暇接。這些成果匯聚至今,一一體現在招商銀行App每一次大版本的迭代中。
2010至2021年,招商銀行App按大約每年一個大版本的速度,從1.0升級到10.0,從“卡時代”進化到“App時代”,從一個簡單的交易工具進化到“冰山”一般的平台。它見證了中國銀行業移動互聯網風起雲湧的十年,也逐步成為招行零售金融轉型的核心載體。
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户數達1.58億户。報告期內,App日活躍用户數峯值1747.06萬户,登錄次數37.76億人次,人均月登錄次數10.94次,期末月活躍用户數6140.69萬户。
凡事必有初。2009年,3G網絡開始大規模應用,手機可以上網,開啓了移動互聯網時代。2010年11月,招行創新推出iPhone版手機銀行,深受客户好評,並在翌年7月推出Android版手機銀行。也是在2009年,號稱蘋果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款手機iPhone 4正式發佈。
彼時,移動互聯網剛剛起步,線下網點仍是銀行服務的主場。為了減輕網點的客流壓力,招商銀行App早期的版本被設計成為一個輔助工具,將網上銀行的功能搬到手機上,滿足客户基本的金融需求。
對App發展方向的重新審視出現在2013年。這一年的12月,招商銀行App的月登錄次數首次超越網銀專業版,成為招行第一大客户交易渠道。“當手機已成為客户與我們最主要的接觸點,招商銀行App必須被重新定位,在獲客和經營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招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於是,從4.0版本開始,招商銀行App開始從交易工具向經營平台演進,平台、場景、開放、生態等成為關鍵詞。
2015年,招行首次提出移動互聯12字方針“外接流量、內建平台、流量經營”。招商銀行App開始聚焦客户視角,發力數據化與智能化,並以內容、兩票等模塊擴展服務邊界,從金融向泛金融與生活場景延伸。以手機為中心,招商銀行App越來越像一個連接器,連接客户、網點、網絡經營服務中心和客户經理。
在此過程中,招行意識到,移動互聯網將成為下一個十年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最大因子,金融科技將重新定義商業銀行的經營之道,也將成為驅動招行戰略轉型下半場的核動力。
為此,2018年,招行啓動零售金融3.0轉型,進一步提出把MAU作為牽引數字化轉型的“北極星”指標。在這一時間段,招商銀行App逐步走向全面開放,打破封閉賬户體系,轉向開放用户體系,經營思維也相應從經營卡片轉向經營App。2019年9月,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户量突破1億户,成為了一款可與一線互聯網平台比肩的國民財富生活App。
而在內部經營方面,招商銀行App通過分行專區、網點線上店、招乎服務號、客户經理連線、小程序平台、內容生態與生活場景搭建等實現了App與線下服務網絡的有效銜接,實現了線上線下服務的閉環與互動。招商銀行App儼然已成為招行零售3.0轉型的主戰場。
從客户端到中台,“冰山”之下方見實力
時至今日,經過多年演化,各大銀行的App從客户端界面來看高度相似,但其內在邏輯早已迥異。猶如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的體積沉在水面之下。
客户端的界面容易習得,但冰山之下的能力卻難以在短時間內複製,因為這不僅代表一家銀行的戰略選擇與商業模式,也是其自身業務發展與系統平台深度融合、適應的結果,是數字化轉型的“內功”。
例如,招商銀行App9.0版本的1800餘項需求中,“10+N”數字化中台建設佔據了相當的比重,成為招行朝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化、集約化等四大方向成長的“新基建”。
而在10.0新版本中,數字化經營中台再度進化,推出“招財號”財富開放平台、財富投研平台等全新“殺手鐧”,以更智能、更開放的方式,驅動大財富管理前行。
其中,“招財號”財富開放平台旨在向優質資管合作機構開放基於招商銀行App的各項運營能力,共建生態、共同經營,從而提升招行理財客户的投資體驗及資產規模。“招財號”私域主頁是平台落地C端的重要一環,不同機構可以圍繞自己的經營需求進行靈活配置,精準觸達客户,完成私域流量的轉化。C端客户也可以在“基金討論區”發聲,與招行和資管機構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
截至9月末,已有74家頭部機構進駐“招財號”,粉絲總量超過1100萬。通過“招財號”,招行已向合作機構開放80多個能力接口,支持機構發佈內容與活動5000餘個,三季度累計為近400百萬客户提供服務超1億次,“招財號”陪伴內容的點擊率達到10%。數據還顯示,“招財號”的粉絲中金卡及以上客户的佔比接近40%,持倉客户佔比接近90%,且陪伴客户的資金穩定性更好。
財富投研平台則是另一項“超級大工程”。招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資管機構的投研平台更多偏資管視角,但招行的財富投研平台則是緊密圍繞財富管理業務場景和客户服務的需要來構建,其所有功能都是從財富管理業務落地的角度進行倒推與設計的,比如產品解讀、AUM的穿透式管理、大類資產組合管理等等”。
比如給客户做基金檢視,通過財富投研平台,客户經理能一目瞭然地知曉客户配置了哪幾只基金,每隻基金分別重倉哪些股票。假若持倉基金過於集中地投向了某一個板塊,其投資組合的健康度顯然有待提升。這時,財富投研平台可以把艱澀的資管專業語言“翻譯”成客户和客户經理易於理解的語言,帶來更好的財富管理服務體驗。
一方面要便於客户理解,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專業內生。出眾的選品能力是招行財富管理中心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這需要長期實踐經驗的累積。當財富產品經理對產品進行盡調和分析後,他們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導入財富投研平台,使其成為獨具招行特色的發現與觀點,並與一些獨家數據一道,以“招行解讀”的方式輸送給客户與客户經理。
不僅如此,財富投研平台還會對資本市場行情數據、機構投研觀點、理財資訊等豐富但離散的數據信息進行篩選與整合,讓客户和客户經理看到的信息更有含金量、更有針對性。據悉,當前,招行零售條線每天使用財富投研平台的員工人數已接近萬人。
從單點突破到集團作戰,協同創新鑄就億級App
走到平台化階段,銀行金融科技創新就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集團式協同創新。
這一協同既體現在對內,把獲客、經營、數據、風控等各個中台一一形成數字化新生態;更體現在對外,以App為載體,服務招行“大財富管理”的目標。
對內而言,作為一家總資產近9萬億、AUM突破10萬億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行仍在快速成長,以App為楔子,牽引各方資源投入,集中資源辦大事,無論是業務推進還是項目管理都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機制。招行相關負責人將此稱為“集團軍作戰模式”,而這種底層牽引和慣性會變成一種加速度,讓招行的飛輪越轉越快。
“每年初我們會規劃App新的大版本,到年底回溯的時候發現,95%的規劃內容都已實現”,前述負責人表示。以10.0版本為例,全年累計規劃功能2200餘個,每週都會上線40多個新功能,整個大版本在這一年裏不斷沉澱積累,並在年底將一些比較亮眼的新功能集中呈現給客户。
這種小步快跑的精益創新在招行內部被稱為“622”模式,即60%的需求由業務部門或分行通過中台和App平台的能力自助完成;另20%通過中台的開發能力和擴展能力,迅速拼裝完成;剩餘的20%則由IT通過逆向提升既有中台能力來完成。如何避免人海或加班戰術,轉而向技術要生產力,招行再次給出了行業範本。
隨着數字化能力的提升,招行內部項目管理的模式也在進化。據悉,自去年9.0版本開始,招行內部開發了一套完整的應對App大版本的管理工作平台,每天都可以看到哪些功能已經提交,完成進度怎樣,有沒有亮紅燈,本週將上線哪些新功能等等。
的確,一年幾千個項目對於IT和業務的項目管理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戰,“但經過這麼多年,招行內部的管理能力也相對沉澱了下來”,前述負責人説。
對外而言,今年初,招行提出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將大財富管理作為全行經營的邏輯主線。以App為載體,招行以“為客户創造價值”為初心,打造“智能財富生態圈”,提升MAU向AUM的轉化效能,在實現客户、合作機構與銀行三方共贏的同時,保持管理資產總規模穩健增長。
每年招商銀行App大版本的發佈之日,也是新版本規劃的啓動之時,這已經成為了App項目組的一種儀式感。帶着這種特殊的儀式感,下一個版本的新徵程已吹響號角。